<h3>怀来城位于官厅水库之卧牛山,如今大部沉没于官厅湖下。</h3><h3>原怀来县城,曾经是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北门锁钥”之称。</h3><h3>此文全篇文字消息来自于百度搜索</h3> <h3>怀来城东、北两面跨山,西、南为平地。城周长七里二百二十二步,高三丈四尺。城垣上筑城楼三座,角楼三座,铺舍28座,敌楼26座,垛口985个。东、南、西开三个城门,各有瓮城拱卫,东门叫“明靖”,南门叫“迎恩”,西门叫“永安”。城东北角开有小北门一个,但长期关闭。城墙外侧建有壕沟,深阔各一丈。</h3> <h3>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兵备胡思伸增筑西关城,城垣高二丈七尺,周长二百二十丈,开南北西三门。怀来城城墙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同治元年(1862年)曾有过三次大修,至1949年旧城垣仍保存完好。</h3><div><br></div> <h3>怀来城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城镇。传说明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出关考察,见此地山势、河流颇具风水,于是在此建城取名“怀来”。几百年来,怀来多经征战,但古城均未遭到破坏。<br></h3> <h3>城内街衢井然,屋舍整齐。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中间是十字街。街心有四个木制结构牌坊,雕梁画柱,气宇轩昂。连接主街的巷道有田家巷、武庙巷、三元街、小新街、东岳庙巷、城隍庙街、四眼井巷、两眼井巷、草场街、大悲寺巷、大学巷、通府巷、庆寿寺街、张老巷、小马战、顺城街、观音堂巷、旧守府巷、西关大街等。南大街建有雄伟壮观的县衙建筑群,是按照明代县衙的规制修造的,占地约20多亩。</h3> <h3>据说这里是曾经的县医院~在早先是一位大财主的宅子,三进院落气派得很。</h3> <h3>东牛角山上建有泰山庙,据县志载:“四月十八,倾城仕女诣东门外小山,上泰山行宫进香”,“宫殿楼阁六七尺,金碧辉煌,穷工极巧,更制旌旗仪仗,高照锦益,金鼓箫笙”。可见当时的盛况。</h3><div>怀来城在元代为著名驿站,城内设公馆以接待递送公文的驿卒和来往的官员。城东妫水河上的古石桥,是上都(开平)到大都(北京)干道上的重要桥梁。石桥始建于元代,称五虎桥;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名通济桥;清嘉庆六年(1801年)又补修,称妫水桥。全桥连码头共长一百二十多丈、宽二丈五尺,桥洞11孔,桥面两侧有石柱栏杆护卫,桥头两端有铸铁镇水牛四个,石牌坊两座。古石桥现已没入官厅水库。</div><div>怀来城依山傍水,建筑奇特。东郊雨霁、西岩月落、南山叠翠、北岭凌云、三桥晚钓、古寺晨钟、浑河白浪、佛峪温泉号称“怀来八景”。</div> <h3>“落日开平路,怀来古县城,数家惟土屋,万乘有行宫。雪拥关山壮,尘随驿马轻,长桥人并立,还爱此河清。”元代文学家揭奚斯笔下的怀来城是如此充满诗情画意。</h3> <h3>2000年前“小古城”原是战国“军事要塞”——</h3><div>2000年前关塞古城遗址,曾是战国时期燕国西抗赵国、北御东胡的边城。</div><div>2000多年前的古城遗址——“小古城”遗址属于战国时期,曾是燕国用来守御、屯戍的边城。52000平方米的小城曾肩负着西抗赵国、北御东胡的重任。</div><div>怀来县地处长城以北,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守御、屯戍之所,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小古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城内土地肥沃、平整,只有一条能够用来通行的下山路,可见其防御工事的完善。</div> <h3>1951年修建官厅水库[1],怀来城迁址沙城。一代名城从此静静地沉没于水下,只有卧牛山之巅还留有怀来城的断壁残垣,依山势蜿蜒而上,清晰而真实地承载着历史的变迁。</h3> <h3>卧牛山属怀来盆地四小奇观之一,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纯净。夏季,微风徐徐,凉爽万千,是避暑的极好处所。冬季,湖上大面积冰面可以开展滑冰、爬篱、冰灯等项目。 卧牛山旅游服务设施,在建造上十分注重民族乡俗气息和艺术风格,造型各异的卧牛岗山寨让您领略古老山寨人的生活韵味,岸边绿树掩映中的一排排木屋、石板房和蒙古包让您拥进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 卧牛山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和矿泉水资源,现正在开发。遍布在山上和湖畔的几十种山野菜,经过独特的加工制作,不禁使人拍案叫绝。官厅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鲇鱼、胖头鱼、白条鱼、青虾、龙虾应有尽有,其中专供国宴的官厅鲤鱼和龙虾,倍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br></h3> <h3> 在卧牛山旅游区,你还可以领略到峰火硝烟,炮声隆隆的战争场面,因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基地与卧牛山近在咫尺。古城遗址有很多景观其实都是他们制作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