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记忆

独语斜阑

<h3>文字:独语斜阑</h3><h3>照片:来自网络</h3> <h3>  我居住的地方位于小城的西郊,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近几年房地产不断地开发,新楼盘一直在增加,好多人在这里买了楼房,特别是西边山里的人也都下来买了楼房。随着人口的增多,公路的两边自发的形成了农贸市场。每天路上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川流不息,路边的人流熙熙攘攘。夏天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拉过来卖,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最吸引人的是那一堆堆的桃子,圆润饱满,青翠鲜红,让人垂涎三尺,口舌生津,每每看到,心里都是非常喜欢。这些鲜美的红桃总是勾起自己深深的记忆,因为我从小就和桃子有着亲密接触,我们家更和桃园有着不解之缘。</h3><div><br></div><div> 小时候村南一个叫大南沟的山沟里有着一处果园,是乡里仅有的几个果园之一,父亲被村里委派管理果园。我还依稀的记得父亲订着果树杂志,定期去乡里培训学习,他是村里唯一懂得果树管理的人,父亲为这个果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果园南高北低,东西宽处有百余米,南北长达一千多米,里面又分出几个小山沟。山沟里依照地势修筑了层层梯田,种植了很多果树。最主要的果树是苹果树,还有桃树、杏树、梨树、李子树、山楂树。山坡脚下还零散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核桃树、柿子树。果园的里边修建了一个小水库,用来浇灌果园,水库的上边还有一片青青的芦苇地。一条小溪从山沟的中间流过,那时候小溪里总是流着清清的河水,水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和青蛙,水边长着一片片茂盛的青草,那真是“青草池塘处处蛙”。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在果园里玩耍,果园的四季都有着不同的风景,而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可以在小溪里捉鱼虾,爬树上扭知了,最让人高兴的是有美美的桃子吃。这里地处太行深山,空气清新,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果实特别甜。吃一口桃子,甘甜可口,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桃子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叫“五月鲜”,成熟的早,有着红红的脸蛋,非常好看;还有一个叫“大久保”,成熟的晚点,个大水多,非常好吃。还有一种“盘桃”,外形独特,像盘子一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果园里留下了自己欢乐的童年时光,至今难以忘记。</div><div><br></div><div> 改革开放后,村里实行包产到户,果园被别人承包了,父亲离开了他心爱的果园,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给人家管理果树。几年后村里的果园换了承包人,聘请父亲管理果树,父亲才又回来。这时候父亲和村里关系不错的四叔一起承包了两亩地,专门种了几十棵桃树,有了自己的桃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帮父母干活,除了侍弄地里的庄稼,大多时候都是在桃园里干活。我的初中高中的星期天和假期,都是在桃园里度过,留下了少年难忘的记忆。</div><div> </div><div>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最喜欢桃花盛开的桃园,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乍暖还寒的春风一次次吹过,小溪开始欢快的流淌,小草从干枯的根部拱出了嫩芽,柳丝上吐出了点点新绿。一场春雨过后,桃树的枝条渐渐湿润,慢慢的鼓起了一个个的花苞,然后渐次的开放,整个桃园变成了花的世界。一树一树的桃花,缤纷炫目,映红了我们的笑脸,映红了春日的天空,映红了寂静的山谷。“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不由自主的会想起这句诗,这是我们自己的桃花,深红浅红我们都喜爱。这样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直到今天还时常浮现在脑海里。</div><div><br></div><div> 然而美丽的风景只能是让人欣赏,我们更希望桃园能有个好的收成,带来更多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我们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精心管理着桃园。桃树的修剪定型管理主要由父亲负责,其他的活由我和母亲、弟弟来干。除草、施肥比较轻松,而浇水比较费劲,需要从河沟里挑水。那时候个子低,担杖两边的钩子长,挑不起来水桶,要把担杖一头的挂钩左绕一下,另一头右绕一下,才能挑起来。小路崎岖高低不平,挑着两桶水,虽然小心翼翼,但是仍然晃晃悠悠,常常把桶里的水颠出好多。三月桃花落,五月桃子熟。经过悉心的管理,桃树上结满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在枝头傲然挺立,有的在叶间含羞躲藏,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这时候就需要看桃,虽然乡亲们大多是好的,但是也有顽皮的孩子会来偷桃。在桃园边的山坡高处挖出一块平地,用苇席搭建一个棚子,再用木板搭个床铺,中午和晚上都要有人看护,尤其是晚上最难过,不但要忍受蚊虫的叮咬,还要忍受孤独和害怕。</div><div><br></div><div> 接下来就是摘桃、装桃、卖桃……</div><div><br></div><div> 摘桃是不轻松的,树小的时候,林间还可以直立行走,摘桃还不费事,等树长大后,树与树之间枝叶相连,不能再站立了,只能弯着腰,或者蹲着,在林间挪动着摘桃。挑拣成熟的先摘,还要轻拿轻放,避免碰坏。还有一个让人不好忍受的,就是桃的表面有一层绒毛,沾到身上非常痒。先把成熟的桃子摘到挎篮里,再背到地头装篓。篓子是用荆条编织的,圆柱形,上面略粗,高约一米。先去山坡上或河沟边割些青草,铺到篓子的底部和四周,然后把桃一个个的放进去,这样能够防止装卸运输途中被碰坏。装好篓的桃子要扛到沟口,因为果园到沟口只有小路,不能通车,一篓桃子五六十斤,那时年幼,需要用尽全力才能扛起一篓桃,总是累的气喘吁吁。</div><div><br></div><div> 桃子成熟时,正是雨季,桃子的储存期又短,一周左右就会发软,所以摘下来的桃要尽快卖掉。本地卖不了多少,我们都是翻过高高的太行山,到山西和顺卖,那时候通往山西的公路从我们村里经过。最开始都是母亲去山西,拦截拉煤的运输车把桃捎上去。上山西要走过陡峭的盘山路,那么多的桃子需要上下车,要防备坏人,要给人说好话,母亲去卖桃要付出多少辛劳啊。记得有一次我们把桃装上车后,刚走没多长时间,大雨就哗哗而下,母亲和桃一起在汽车的后斗里,全部湿透了。那时候经常这样,母亲一夏天要去四五次,每次要待上四五天。我和二弟在家,每天都盼望着母亲能够平安归来。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慢慢的学会了做饭。母亲姊妹多,她又是老大,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就帮着姥爷姥姥干活,拉扯弟妹。但是母亲很会做生意,千方百计为家里增加收入。夏天去山西卖桃,冬天去山西卖花生。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的生意几乎没有赔过。到现在我都不清楚她到外地是怎么认路的,做买卖是怎么算账的。</div><div><br></div><div> 我和二弟长大后,我们便开始去山西卖桃。不再拦截拉煤车,而是雇用拖拉机上山西。爬在装满桃篓的拖拉机上,一路颠簸一路盘旋,太行山海拔近千米,盘山公路狭窄陡峭,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还要和对面的来车会车。坡度大的地方,人要下来推才能上去。因为常来山西卖桃,县城里有熟人。我们住在熟人家里,有的自己来买,有的要送货上门。稚嫩的肩上扛着沉重的桃篓,步履蹒跚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让自己深深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和顺县城的人都喜欢吃桃,不几天我们便卖完了。闲暇时我们还去逛商场、看电影,领略了山西不同的风土人情。我很喜欢那个地方,每每想起都感到很亲切。</div><div><br></div><div> 经营桃园的同时,父亲还栽种了两分地的桃树秧,卖桃树秧也可以为家里增加一部分收入。桃树秧都是用山桃核长出来的幼苗进行嫁接,村后的深山里有很多山桃树,头年去采摘回来成熟的山桃,去皮留核晒干保存,第二年春天种到地里,夏天的时候树苗长高了就可以嫁接了。嫁接桃树秧多是采用芽接,夏天的时候效果好。大热的天气,父亲在地里嫁接桃树,汗流浃背,非常辛苦。记得那时候,我和二弟常常推着排子车拉上桃树秧到附近的村里去卖。现在村后的深山也被开发成了旅游区,每年还举办桃花节。</div><div><br></div><div> 桃园到期后,父亲又自己种了几亩桃树。后来我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在家里待的时间少了,渐渐地远离了桃园。国家在几十里外的地方新修了通往山西的公路,我们这里的路也不通了,卖桃也不方便了,都是山西的人下来收购,给的价钱也不高。那时候妻子调回我们镇上工作了两年,夏天的时候,母亲每天都会摘些桃,坐顺路车到镇上来卖。我回去休息时也帮母亲一起卖。可是价格低卖的也少,挣不了多少钱。这个桃园到期后,家里便不再种桃了。</div><div><br></div><div> 还记得那年高考母亲到学校里看我,那时候高考是在七月份,正是桃子成熟的时节。高考的第二天,上午考完后回宿舍,突然发现母亲领着年幼的弟弟和妹妹来看我,花篮里给我带着红红的鲜桃和煮熟的鸡蛋,我的心里忽然涌动起一股暖流。母亲自己没有上过学,所以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尤其是对我给予了更多的希望。那年我考上了大学,虽然不理想,但是也算完成了母亲的心愿。</div><div><br></div><div> 每当桃子成熟时,母亲都会捎信让我们回去吃桃,或者让村里的客车给我们捎来,从不嫌麻烦,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们。</div><div><br></div><div>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好多事情都已改变。我们的桃园早已不在了,而母亲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人给我们捎桃吃了,想起来不由得让人无限伤感。</div><div><br></div><div>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iv><div><br></div><div> 怀念纯真清贫的年少时光,怀念桃园陪伴的人生岁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