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9日,中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再次弥漫。363团特务连工兵排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在上午10点前摧毁841高地左侧的桥梁,以切断高平敌军的退路。步兵四连三排将负责掩护此次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兵排长彭征良果断下达命令,要求九班在半小时内完成任务。时间紧迫,班长全高生迅速组织分工,彭排长带领九班全体战士,肩扛炸药包,手持爆破筒,飞速奔向预定位置。掩护组、运输组、装药组各司其职,严阵以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对岸山上的敌人察觉到我方意图,机枪火力如雨点般扫射过来,步兵四连三排尚未到位,敌人的火力异常猛烈,九班仅有两支冲锋枪难以压制。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为了确保按时完成任务,运输组在排长的带领下,王功业、康祖扬等四位勇士,不顾个人安危,迅速将炸药包送至装药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四连三排终于赶到,成功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装药工作迅速完成,班长全高生果断拉燃导火索,战士姚锦清高声呼喊:“战友们!快撤到安全位置!”随后,他与班长一同跃入河中,以最快的速度游向岸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瞬间,一声巨响震彻山谷,桥梁化为废墟。此次任务中,战士康祖扬身负重伤,而刘绍青则在背负战友撤离时英勇牺牲,年仅十九岁。战后,九班荣获集体二等功,全排被广州军区授予“无坚不摧”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363团特务连凯旋归来,驻扎在巴蒙。全体战士齐聚一堂,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记录下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自豪,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无畏的战斗,以及“无坚不摧”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8日,363团特务连的参战退役官兵重返老部队,向某旅警侦连(军改后为侦察营二连)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无坚不摧 代代相传”。这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铭记,更是对未来传承的期许。岁月流转,但那份无畏的精神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27日,在八一慰问活动期间,363团特务连的老战友们再次相聚,共同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他们的身影虽已不再年轻,但那份“无坚不摧”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