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刘荣成</h3> <h3> 初识晓莹,是在微信里面。<br></h3><div> 俞俊老师参加了30天写手圈训练营活动,认识了晓莹。她们都在微信群“十天共读一本书”里面,晓莹是微信群“十天共读一本书”的群主。我在俞俊老师的打卡推荐下,加入了群,结识了晓莹。</div><div> 晓莹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父亲的影响下,她酷爱读书,酷爱学习历史、地理、军事等知识。无论多忙,每天都坚持读书。每天都坚持写一篇文章,长短不论,从不懈怠。</div><div> 与晓莹相处的时间渐渐多了,感觉她办事很认真。</div><div> 晓莹要求群里的人共读一本书,写心得,心得内容只要写几句话,或者一两段话都行;要求每两天在群里打卡、签到。刚开始时大家读的是夏丏尊、叶圣陶著的《文心》一书。我由于事情多,没有及时打卡,我解释了一下原因,晓莹表示理解。在晓莹的鼓励下,我也打了两次卡。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打卡,看到那么多朋友点赞,我挺有成就感,感觉大部分人还是爱读书的。</div><div> 很难忘她和俞俊老师的辩论。由于年龄的差距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两人的认知差异很大。关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人物形象的讨论,两人争论较多。我发现争论让人变得很可爱。争论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最大的好处是,思维碰撞后,大家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更深刻了。</div><div> 有一件事让我对晓莹刮目相看。</div><div> 我的同事加入了读书群,与晓莹添加了好友。下午,同事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告诉我,他误转了一笔钱到晓莹的卡上了,向我要晓莹的电话。就此事我给晓莹发了微信,后来晓莹回短信:你同事把钱在微信里误转账给我,我当时看了莫名其妙,并没有收款,只是点击了“拒收”。我们群里都是读书人,谁也不会随便收别人钱的。</div><div> 网络时代,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但晓莹是一个君子;相比之下,我是小人之心了,我汗颜。从此,我把她当成了知心朋友。</div><div> 晓莹写的文艺评论文章让我惊叹不已,她文笔犀利,文采斐然,个性突出,爱憎分明。我作为中文系的毕业生,自叹不如。《属于我的世界,真是美丽》她这样评价:</div><div> 首先我尊重文章作者自己的立意。如果是我,则倒数第二段这么写:“我的园子,一方小小的天地。春日桃花娇柔多姿,盛夏芙蓉高洁不染,金秋落叶飞舞翩跹,寒冬腊梅凌寒傲雪。我愿过海子的生活,只是面朝着属于我的世界,欣赏多彩四季的变迁,领略独一无二的美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屋后云卷云舒。任世间风霜雨雪,我心淡定安然。”</div><div> 读丁立梅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后,我写了一篇推介阅读《一场花与草的盛宴》,晓莹在后面留言评论:</div><div> “小人物的憨厚淳朴与善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平和与温暖;对生活琐事的淡淡叙写,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那些真善美的故事在她笔下汇成一股股暖流,泠泠淙淙,浸润我们荒芜的心田,冲走生活的污垢,从而使心灵净化,灵魂升华”,这段写得特别好!写出了丁立梅笔下文字的平和与纯美,仿佛让我看到她善良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汇流成叮咚不绝的山泉水,浇灌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仿佛听见茉莉花开的声音,清香索绕心间芬芳洒满人间。……</div><div> 她的评论让暖心的文字变得更加暖心。她在我的《竹海漫记》留言里,提出了很多建议:</div><div> 竹子具有正直、坚韧的美好品质。历史上此类名人有陶渊明、郑燮 、于谦、文天祥等……文中,“遥想当年,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常聚竹林(非此竹林)之下,把酒论诗”,其中的“竹林(非此竹林)”可改为“河南山阳竹林”最好,或“河内山阳竹林”。山阳为竹林七贤常聚之地。</div><div> 她的建议中肯而有据,让我很感动。</div><div> 我写文章《庐山行》,她居然写出了一篇《梦中的庐山》,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div><div> 本文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叙述却更见真情,在引经据典中加深了我们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变迁历程的了解,是难得的普及人文地理与知识文化的课堂。……</div><div> 看了刘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庐山风景的独特迷人风采和魅力,让我们为险峻秀丽的庐山陶醉,更惊叹它丰厚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div><div> 她的概括全面而具体。后来我哥哥写了一篇文章《追思》,晓莹以为是我写的,她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写了一篇评论:</div><div> 刘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一字一句地叙述,回忆过去几十年全家甘苦与共的历程,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深切情感。</div><div> 想起那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读了此文,让人深深感觉到,即使有万语千言,也无法表达他对父亲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恩。</div><div> 刘老师的父亲用他那坚实的臂膀挑起了全家的重担,引导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母亲则用她慈祥善良的品质、任劳任怨的付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让他们学会坚强勇敢、自立自强、与人为善。……</div><div>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们得到爱的滋润,必将茁壮成长,并将爱传承给下一代,以及周围所有的人,这是刘老师的父母留给孩子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div><div> 父母的呵护,哥姐的关爱,让人感受到在这个家庭中,温暖是永恒的旋律。</div><div> 父亲母亲为人朴实善良厚道的正直品质,对儿女和晚辈们无私的奉献,倾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所有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刘老师的父亲母亲的爱最为伟大,“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div><div> 刘老师的父母,正是我们中国成千上亿父母的典型代表,他们哺育了优秀的儿女,并教育子女成才;他们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自己的一生写下爱的奉献的永恒乐章。</div><div> 晓莹依次写出了语言风格、父母品格、文章线索、对父母的评价等。她说我哥写的文章文笔细腻,语言质朴平实,描写具体,充满无限真情,适合多看几遍。我真佩服晓莹的才思敏捷,我一下子写不出来,我要用电脑,用Word文档慢慢写,在写评论这一点上,我难以望其项背。</div><div> 晓莹很谦虚,她说自己是学理工的,计算机专业,平常写财经方面的报告。文学素养不深,缺少写作技巧。她觉得写作,一是有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对生活有深刻领悟能力,有思想性和独到的认识;二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她觉得自己缺乏这些,有不懂的地方要向我和俞俊老师请教。另外,还要向一诺学习,那一篇《追风筝的人》写得非常好。</div><div> 我告诉她:兴趣很重要,文学素养也可以积累,你的每一篇评论都是一篇好的文艺评论文章,如《诗品》《文心雕龙》里的文章。另外,你可以在电脑里建若干Word文档,命名好题目。想到什么就在文档里面写什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后将零星的内容整理出来,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最后连段成文。不成熟就添加,成熟就发表。晓莹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对写文章充满了信心。</div><div> 前两天,晓莹把群解散了。她说,解散群她也犹豫,她也希望有一天,大家还能在一起经常地相互讨论各种问题。她嘱咐我,群虽然解散了,但是如果有新的作品就发给她,她还会关注的。我很感激她的关心。我把QQ号给她。这样用Word文档交流文章更为方便了。</div><div> 晓莹对我的影响很大。</div><div> 我在工作上、生活上因不如意而低迷时,晓莹发来信息:一生中尽管会经历很多不好的事情,我依然相信人生有光明的一面,做人应该有阳光心态,积极向上。</div><div> 我平常是一个懒于读书和写作的人,总是找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读写。晓莹鼓励我说:我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是在行政机关上班的,每天杂事太多,得把精力分成四五个部分来应对单位、家里、亲戚朋友和其他方面的事情,但我依然在坚持看书。人生总要有一两样正当的兴趣和爱好,生活才会精彩。受到晓莹的启发,我决心每天读一点点书,哪怕读两三张纸也行。从此笔耕不辍,洋洋洒洒,尽管写得不好,但也自得其乐。</div><div> 我和晓莹虽然相隔遥远,素未谋面,但是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今天的朋友。她写过这样一句话:心灵的相通是人们之间紧握的双手,携手同行才能走向未来。我想说:晓莹,感谢有你,一路同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