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曾侯乙编钟复原铸制撷影

wp

<h3>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底层钟架上,有一口非常特别的钟,其外形和花纹与其它64件编钟都不一样。专家研究发现这口钟原来是楚王送给曾侯乙的,在曾侯乙入葬时为了放置这口楚王镈,原本位置的钟被依次往外挪动一个位置,这使得最外面一口低音钟被替换出来,未出现在出土编钟中。依据钟体和钟架上铭文的对应关系,专家考证出被替换的低音钟名为姑洗之大羽。这口被替换出来的大羽钟究竟发的什么音,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些都是复原曾侯乙编钟的铸钟匠人面临的难题。</h3><h3> 2012年,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从事编钟复制工作20多年的著名编钟铸造大师李明安带领他的团队历经千辛,耗时8个月,大羽钟复原件终于问世。同年,李明安和他的团队为中国音乐学院制作了中国第一套、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复原的曾侯乙编钟。</h3><h3> 不久前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又为武汉音乐学院制作了一套曾侯乙复原编钟,于是就有了下面断断续续记录的复原编钟过程的影像片断。</h3> <h3>  编钟复原铸制工艺沿用传统的古法失蜡精密铸造技术,我国出土的殷商时期青铜器和春秋时期曾侯乙墓内青铜器的制造就是使用了这种巧妙的技术,才使得器皿表面那些如龙形缠绕、多层镂空云纹等等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h3><h3> 复原编钟制作阶段性的重要节点前,李明安常常召集工匠们一起商议工作重点或安排。今天这个班前会上,除了一些技术上的词语外,李明安强调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匠心"。<br></h3> <h3>  模具设计制作。模具用于制作蜡模,决定了蜡模的形状和初始尺寸,如何分模以及拆卸和取模等都要统筹考虑。<br></h3><h3></h3> <h3></h3> <h3></h3> <h3>  压蜡。操作人员熟练的将蜡料灌注到模具腹腔中,对蜡料的温度、压力、均匀和流动性等准确的控制是关键。</h3> <h3></h3> <h3>  取模。打开模具小心的取出蜡模,用冷却水清洗冷却蜡件并仔细检查注模质量。</h3><h3></h3> <h3></h3> <h3>  修蜡;贴花。这也是编钟铸制中十分关键的工序。精细的修整雕琢,得到和编钟外形一模一样的蜡模。表面精美的饰纹图案和数以千计的错金铭文雕琢让人感叹匠心不易。</h3><h3></h3> <h3></h3> <h3></h3> <h3>  涂料;脱蜡。在蜡模外表涂上数层耐火涂料,形成坚固的外壳,然后通过蒸汽加热使内芯蜡料熔化流出,从而得到一个由耐火材料构成的铸造型腔。</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焙烧。浇铸前将成型壳体在焙烧炉中焙烧并保温,温度控制达一千多度。</h3><h3></h3> <h3></h3> <h3>熔炼,浇注。</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清砂,喷砂。</h3><h3></h3> <h3></h3> <h3></h3> <h3>  表面打磨修整。</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调音。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人们发现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每口钟都能分别敲出相差三度的两个不同的音,即一钟双音。要调出一口音准准确的双音编钟,首先要做出一个比原音高数百音分的青铜编钟,然后调音师在这个基础上用打磨工具逐渐给编钟降音,把正鼓音和侧鼓音调到误差五音分范围内,最难以控制的是一旦把音调到原音以下,这口钟就报废了。</h3><h3></h3> <h3>  调音师仔细打磨,游走于毫厘之间,不敢懈怠,只为那五音分的差距。</h3><h3></h3> <h3>  调音中除了使用校音器作为音准标准外,还会使用音频频谱分析。</h3><h3></h3> <h3></h3> <h3></h3> <h3>  编钟表面上色,勾描。</h3><h3></h3> <h3></h3> <h3></h3> <h3>  成品钟上架前的质检。</h3><h3></h3> <h3></h3> <h3></h3> <h3>  钟架制作描绘。</h3><h3></h3> <h3>  复制,即做旧如旧,仿残如残;复原,则是还原文物当年使用时的状貌,能最大程度接近曾侯乙编钟原貌,接近先秦社会真实的音乐生活。复原钟在编钟序列、音律精确性、工艺技术上能达到甚至超越出土的编钟原件。</h3><h3> 在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以李明安为首的工匠们,在破旧的厂房和简陋的设备条件下,沿用传统古法技艺,坚守数十年,做着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坚守着匠心的品质,重拾中华古老的礼乐文化,传承亘古千年的铸制技艺,追寻着迴荡千年的钟声……</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