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汾酒”,因产于山西汾阳而得汾酒之名,二十四史《北齐书》:“后魏置汾州,北齐因之”。“杏花村”古称“杏花坞”“距郡城东北三十里近卜山之麓”,在今杏花村晋裕公司造酒厂东侧、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区域内。</h3> <h3>一</h3><div><br></div><div>魏晋南北朝时期杏花村酒被统称作“汾清”酒,杏花村酒名中首次出现“汾”字。《北齐书》:“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时杏花村地区正处于清酒取代酎酒,清酒工艺成熟和干和工艺酝酿的时期,这个时期杏花村清酒的工艺特点是:块曲取代散曲、酿酒原料由粟改为高梁、蒸粮用的甑由陶质改为铁质;过滤技术开始应用,将浊酒滤为清酒,成酒“色近于水,酒香纯正,甚感可口”,“汾清”酒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清酒的典型代表。</div> <h3>二</h3><div><br></div><div>隋、唐、宋、辽、金直到元代800年间杏花村酒被统称作“干和”酒或“干酿”酒。“干和”是杏花村独创的一种酿造工艺,是清酒酿造技艺的升华,其工艺特点是:两次加曲、两次发酵、两次糖化、两次压滤。干和酒的特点是:“清澈如水,醇香甘洌无比”。史藉载:“以此法所得之酒,清澈如水,醇香甘洌无比。名传遐迩,来村品饮者络绎不绝。”,李肇《唐国史补》载唐代名酒有:“河东之干和”,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曰:“唐时汾州有干酿”,北宋窦革《酒谱》云:“唐人言酒美者,有河东干和。”又云:“张藉诗云,‘酿酒爱干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酢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载:“汾州甘露堂最有名。”“甘露堂”为杏花村酒在</div><div><br></div><div>隋、唐、宋、辽、金、元时代“干和”酒的杰出代表。</div> <h3>三</h3><div><br></div><div>元代、明代杏花村酒被统称作“羊羔”酒。羊羔酒“色泽白莹,入口绵甘,如羊羔之味甘色美,故名之”。杏花村在宋时发展起来的羊羔酒,在元代经过工艺配方的不断改进,成酒后“色如冰清,香如幽兰,味赛甘露”。明黄一正《事物绀珠》:“羊羔酒出汾州,色白莹,饶风味。”明王世贞《酒品》:“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白色莹彻,如冰清美,饶风味,远出襄陵之上。小挟膻气耳。”《山西通志》“汾州酒之名色甚多,其羊羔儿名重海内”,“不仅国人称道,外国人也嗜饮”,元政府于是将羊羔酒以山西特产出口英、法等国,至元末杏花村各酒坊的所产酒开始被称之为“汾酒”,销往省外和国外的酒则署名“山西汾酒”。</div> <h3>四</h3><div><br></div><div>清代开始杏花村酒开始正式使用“汾酒”名称。清袁枚《随园食单》所载酒名有山西汾酒并评曰“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清李汝珍《镜花缘》列举清中期名酒首推汾酒,清代《两般秋雨庵》:“……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潞酒,然禀性刚烈,弱者恿焉,故南人勿尚也”。清乾隆初年颁旨禁酒甘肃巡抚德沛回奏:“查甘省烧酒……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山西巡抚严瑞龙奏称“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民间烧造,视同世业。”</div> <h3>五</h3><div><br></div><div>清末至民国年间杏花村所有酿造的酒均被统称为“汾酒”,民国政府以律条的形式将“汾酒”固化为一个商品类别。其时杏花村各家所酿之酒一律被统称为“汾酒”,各酒坊延续近千年传统,在“汾酒”之前加字号予以区分各家产品。当时比较有实力的作坊“德厚成”、“崇盛永”,“义顺魁”等均在其酒坛上烧制“字号加汾酒”或“杏花村汾酒”字样,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大奖章”的杏花村“义泉泳”作坊,其酒坛上均烧制有“义泉泳汾酒”字样,中国第一个白酒股份制企业“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其酒坛上烧制“晋裕公司汾酒”、“杏花村晋裕公司”字样,其于1919年注册成立时“汾酒公司”之前需加“晋裕”字号与其他汾酒公司予以区分,于1924年注册商标“专用于汾酒商品”时需加“高粱穗”名称与其他字号的汾酒区别,说明汾酒当时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来使用的。民国十三年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为晋裕公司颁发的高粱穗商标注册证载明:“据晋裕汾酒公司杨德龄呈请以高粱穗商标专用于商标法施行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类之汾酒商品业经本局依法审定核准注册......”;</div> <h3>民国十六年山西实业厅为晋裕公司颁发的高粱穗商标注册证载明:“兹据晋裕汾酒公司杨德龄呈请高粱穗商标专用于商标条例第十四条第三十八类之汾酒商品业经本厅核准注册......”;其商标说明文字载明:“此杏花村汾酒前在美洲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经世界化学、医学名家确实化验......凡大雅客商须认明本公司高梁穗商标惠顾是荷。”特别强调“此杏花村汾酒”、“须认明本公司高梁穗商标”,说明还有其他商标的汾酒或其他字号的汾酒公司,民国十三年中华民国实业部为晋裕公司核发的“实业部执照”其“所营事项”载明:“专营汾酒及其他酒类”也说明当时“汾酒”非某一个商家的某个品牌或某个特定产品,而是一个商品大类。</h3> <h3>六</h3><div><br></div><div>新中国成立后“汾酒”仍然作为一个商品大类被用于许多清香型白酒的品牌上,如湘汾酒、豫汾酒等等,1987年,“汾”为国营杏花村汾酒厂所注册使用,但其时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并未多生产“汾”字牌汾酒,更多的是仍然延续旧制一直在生产“古井厅”和“杏花村”牌汾酒,“汾”字牌汾酒的生产是近年来的事了。只是近年来各地清香型酒名中因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带“汾”字的已较少见,而此种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对“汾酒”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狭隘,认为只有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在生产汾酒,将“汾酒”从一个商品类别变成了一个商品名称,又因了独木不成林的原因进一步导致了“大汾酒”的衰落,原本一流的知名度被原先本不知名的二三线品牌如五粮液、在泸州老窖等打得一败涂地,至今偏安山西一隅无力征伐全国市场,更谈不上与世界知名烈性酒一较雌雄了。</div> <h3>世界万物,大莫过于胸怀,胸怀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要想把汾酒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就要与更多的汾酒人一起去征伐;要想像我们的先人一样把汾酒遍销全球,就需要用“大汾酒”的气概去做汾酒事业,窝里狠不仅仅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更可怕的是会把传承了几千年的汾酒事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h3> <h3>在时光的隧道里,六千年是汾酒的岁数!</h3><div><br></div><div>六千年的岁月,长久到让很多动物植物灭绝;</div><div><br></div><div>六千年的岁月,也久远到让很多名山大川变成汪洋;</div><div><br></div><div>六千年的岁月,足已让沧海变桑田;</div><div><br></div><div>六千年的岁月,也足已让曾经的伟大辉煌化作供后人瞻仰膜拜的风光……</div><div><br></div><div>岁月磨灭消逝了很多,唯有历史唯有文化被一代代口口相传化为永恒!</div><div><br></div><div>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div><div><br></div><div>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div><div><br></div><div>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div><div><br></div><div>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div><div><br></div><div>一代代汾酒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酿造着欢喜,也酿造着愁怅!</div><div><br></div><div>有些时候,汾酒像大家闺秀,既能让李白这样的诗仙欲罢不能,也能上得了国宴的厅堂;</div><div><br></div><div>有些时候,汾酒又像小家碧玉,能让寻常百姓在推杯换盏中品味生活的欢乐忧伤;</div><div><br></div><div>汾酒品质之高贵,不高高在上!汾酒品质之高贵,平易近人一如既往!</div><div><br></div><div>奢侈品就像太上老君的仙丹,普通人一生连闻一闻都没有机会,还谈何真假?</div><div><br></div><div>只有汾酒这样的酒之灵魂,才能承受的住人间的烟火和风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