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兵话沧桑》系列之(十九)

.

<h3>杨万瑞: 1947年生,出生于环县合道大路洼村。小时只念过三年书,放过牛羊,1968年参军,1988年转业,2007年退休。闲暇之余写有十余万字文学作品,现整理分期分类逐一发表。敬请关注《古稀老兵话沧桑》之系列!</h3> <h3> 讲讲我遭遇的陷阱</h3><div> 我在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初期,走过一段弯路。弯路上有很多陷阱和误导,我也未能幸免地遭遇过几次。在此借《糖尿病之友》杂志的一方讲述给大家,以防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朋友重蹈覆辙。</div><div> 陷阱之一,高科技产品专家作报告赠药活动。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发宣传单,宣传单上的内容很简单,告诉你在某一时间收看某电视频道的权威广告,查阅某权威报纸上的宣传。当你收看了电视、阅读了报纸,广告上告诉你,某日某时在一个有档次的场所举行糖尿病治疗报告会,并可获赠药品。届时有医学专家作报告。在全市设有几个集合点有专车接送。我怀着很大的希望去参加这个报告会。</div><div>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会议室内,不一会就座无虚席了。参加者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现场的情景不太像是报告会,舞台上挂着很多气球,一位穿着花里胡哨的主持人大呼小叫地宣布活动开始。在主持人的有请声中一位穿白大褂的人走到台前,此人自称是一位资深的医学界的老教授。他并没有讲多少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而是主要讲了一种胶囊。说这种胶囊是由国际国内数名专家潜心研究的成果;是由多种名贵中药材(特别强调其中 一味药材是从巴基斯坦进口的)经现代化高科技精制 而成;开辟了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紧接着是赠药和抽奖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同时排队让那位教授诊脉。教授给每个患者开的都是今天现场销售的那个胶囊。却也有不少人慷慨解囊,一次购买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之多。实际上,这种胶囊根本就不是正规的药物,只是一种保健品。这个报告会也只是商家的促销活动而已。</div><div> 陷阱之二,在社区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人打着老干部体检中心的招牌设点免费量血压发广告单。声称只要填一张表,便可免费享受五十几项全面检查。我和许多人一样,也填了表。到了那天,也是专车来接。到了现场,首先让每个人把指甲伸出,放在一个仪器上面,接受检查。操持机器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女性,当我的指甲放在仪器上时,频幕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纹路。她就煞有介事的说,看你这血管都成啥样儿了,赶紧吃这个药吧,要不你麻烦就大了。然后,在我的体检表上的所有项目里都画了一些弯弯曲曲的东西,你根本就看不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根本不是字。所谓的五十几项全面检查,就这么一下都完成了。“体检”完了,紧接着是专家讲课。讲课专家还是那个操持机器的人。自称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有五十年的临床经验。(我看比她年龄还长)他讲课的内容,主要是诋毁传统的治疗心血管的药品。她说以往的药就知道扩张血管,它还形象的比喻扩管治疗就像吹气球,非得把血管吹破不可。而她们的胶囊是疏通血管的,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药。一会儿指指这个,一会儿指指那个,说人家的血管随时有破裂的可能。极尽危言耸听之能事。确有人为此感到恐慌,也有不少人一次购买了一两千元的那种胶囊。我一位邻居老太太不仅买了一千五百元的胶囊,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我们的劝说下,老太太召回了子女,子女们将老太太送往医院做了相关检查。结果老太太的身体基本是健康的。在子女的交涉下,退了药,拿回了老太太的钱。不过,我相信能有这样处理结果的可能不多。</div><div>陷阱之三,免费试药测血糖,三天见效。一段时间,推销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一种棕色“药”片,声称是治糖尿病的特效药。他们的推销方法与众不同。他们带着广告单、“药品”和血糖仪,只要是糖尿病患者,就给你免费发一盒“药”,三天后免费测血糖。一般血糖都有明显的降低。很多患者对此深信不疑,便停止了原来的治疗,开始服这种“药”片。并且根据人家的优惠条件一次买好多。他们还有一招,带着你的熟人到你家现身说法。因此他硬给我留了半盒“药”,我试着吃了半片,结果出现了明显的低血糖反应。幸亏我早有准备。第三天清早,他们来给我测血糖。我说不必了。你们的这个东西降血糖确实厉害、太厉害了,我不敢再吃。剩下的“药”片叫他拿走了。我周围的糖友,在我的现身说法下,有很多人放弃了这个“药”,重新走上了正规的治疗轨道。</div><div> 弯路上除了陷阱,还有种种误导也是防不胜防。就拿吃南瓜能治糖尿病这个说法吧,就误导了不少人。我住的那个社区,曾经就盛传吃南瓜能治糖尿病的说法;有一段时间,菜市场的南瓜供不应求,且价格猛涨;从每市斤一元左右几天就翻到四五元一市斤;有的糖尿病患者一次就买回几十斤。其原因就是逾传逾神奇;有的说某高官吃南瓜治好了严重的糖尿病;有的说某将军得糖尿病几十年,现在只吃南瓜就把糖尿病控制的很好,还无须控制饮食。结果导致有的病情加重。其实针对这一说法,2007年有一期《糖尿病之友》就有专家撰文做了客观的阐述。可悲的是这种正面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和广泛。</div><div> 糖友们,得了糖尿病确实是很不幸的。可咱一定要正确面对啊,别走弯路、避开陷阱、辨别误导,只要驾驭好五驾马车,与糖共舞的道路也一定会洒满阳光!</div><div>(此文发表在《糖尿病之友》2010年第9期)</div> <h3> 惨痛的教训</h3><div> 我要诉说一个惨痛的教训和教训后的醒悟,这一经历我怎么也写不成诗歌,只能向大家诉说。</div><div> 在我的家庭中,得糖尿病的并不是我一人。我的女儿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提起我女儿的糖尿病,总是让我十分痛心和懊悔不已。在我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两年前,偶然有一次,女儿轻描淡写地告诉我,她血糖有点高,医生说可能是糖尿病。由于我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微,我也就随便说了一句,那可得好好注意。以后也就再没有提起。两年后的2005年,我在体检时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医生给我讲了糖尿病的危害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控制饮食和运动。当时也没用药,我也没太在意。更没有回过头认真地过问女儿的情况。2006年,就在我为自己的糖尿病迷迷糊糊地乱看广告时,女儿的眼睛突然视物不清。紧急送往医院,被诊断为眼底出血。其病因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经三次住院手术,最终还是一只眼睛失明。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我对糖尿病有了足够的重视,甚至产生了恐惧。走过不少弯路。就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偶尔,见到了一本《糖尿病之友》,读后就有久旱逢甘露和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就订了这本杂志,每期不落地认真阅读。从此逐步掌握了一些糖尿病的知识。当得知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后,就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血糖仪,给我女儿也买了一个。后来,我认真地按照五驾马车(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和糖尿知识教育)的要求去做。还经常对女儿进行督促指导。有一次,女儿经别人介绍,买了一些私人造的胶囊,号称是特效药。女儿也说降糖效果明显。仔细询问,女儿又说多次出现不适。实际那是低血糖反应。为慎重对待,我跟女儿一起访问了那个卖药的。那是距离我们居住的大城市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里的一个私人诊所。房间里挂着几面锦旗,还有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某某医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坐堂的只有他一人,正是那位专家接诊我们。他问我女儿,这次要买几号药。我问他,几号药都怎么吃。他说的很简单,血糖高了多吃几粒,不太高就少吃几粒,低了就可以不吃,自己掌握很方便。再看那药,几个纸箱子里装着一样的药瓶,药瓶上的白纸上分别写着1、2、3号。这个医生的看病方式和那些药物的状况,使我不敢相信他能有好的疗效。我阻止了女儿再次买药,离开了那个诊所。从此我坚决要求,我们只在正规医院看病;严格遵从专科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近两年来,我和女儿的用药方案是,每天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计量是到8-10单位,三餐后各口服二甲双胍250-500毫克);合理控制饮食(主食每天控制在6两之内,食盐和脂肪类都严格按要求定量食用,多吃蔬菜) ;坚持有规律的适当运动(我每天坚持快步行走两次约5-10公里之间;女儿早上散步,晚上在社区扭秧歌。)。并且,每星期至少电话互相沟通一次。几年过去了,我们的血糖控制稳定达标;血脂、胆固醇等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我的体重由75千克下降并控制在65千克左右(我的身高170厘米)。再没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过,也极少出现过低血糖反应。</div><div> 惨痛地教训使我们幡然醒悟;正确的教育引导使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正规的医疗方案使我们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这一切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糖尿病知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div><div> 糖尿病教育,不仅是对患者的教育,同时对高危人群的教育也不能忽视。甚至对健康人乃至全民进行教育。我呼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在内,全社会形成一种机制。包括像《糖尿病之友》这样优秀刊物发行面的扩大和阅读率的提高。大大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大大地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大大地减少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div><div>(此文已发表在《糖尿病之友》2010年第7期,题目改为《女儿失明与我有关》)</div> <h3> 胰岛素保管不妥对我的教训</h3><div> 我被确诊为糖尿病已经六年了。前几年一直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血糖控制基本可以。只是,有的口服药物有胃肠不适的反应。</div><div> 去年五月份,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医生建议我早用胰岛素。因为我在《糖尿病之友》上拜读了好几位专家的文章,对早用胰岛素早受益的观点,有了较深的影响。所以就欣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为我制定的治疗方案,开始使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div><div> 具体方案是每天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来得时)8单位、每餐前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毫克。</div><div>用这个方案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很好,空腹血糖控制在5.5——6.0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7.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5%左右。再没有出现胃肠不适反应。而且,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也有了缓解。</div><div> 但是到了今年春季一段时间,血糖却出现了反复。空腹血糖有时冒上8.0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最高时达13.5。我自行将甘精胰岛素(来得时)逐步加量,由8单位、9单位……一直调整为每日注射12单位,可血糖还是下不来。我又将瑞格列奈(诺和龙)用量调整为每餐前服用1毫克,餐后血糖是下来了,可空腹血糖还是下不来。而且还在餐后三小时左右经常出现心慌、腿软、冒虚汗和眩晕等低血糖反应(有时血糖低至3.1)。四月份查糖化血红蛋白为10%。</div><div> 这么一个好的治疗方案用不到一年,怎么就不灵了呢?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医生。我向医生讲述了我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还给医生看了我的血糖自我监测记录。医生询问了我对胰岛素的保管情况。我的胰岛素是这样保管的:新买回未启用的胰岛素是存放在冰箱冷藏室的门子上的;已经启用的胰岛素是放在书柜里常温保存的(室温在摄氏25度左右)。另外,在这之前我还回过一次乡下老家,往返十多天,胰岛素就装在随身的普通包里边。</div><div> 医生经过分析后告诉我,治疗方案没问题,不需要调整。很可能是胰岛素保管不妥造成的。建议我将使用中的胰岛素,也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外出时也不能将胰岛素装在普通包里,应该备有胰岛素专用冷藏袋。</div><div> 我遵从医生的嘱咐,将新启用的胰岛素,每次用完后仍然放回冰箱冷藏室门子上。经过几天的用药和监测,我欣喜地看到,失控的血糖竟然又恢复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我现在的治疗方案仍然是: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8单位、每餐前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毫克。空腹血糖控制在5.8——6.0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7.0——7.5之间。在饮食规律的情况下,再也没有出现低血糖反应。前不久在北京同仁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为6.3%。</div><div> 这件事,从经验和教训两方面都告诉我,同样一个治疗方案、同样一种药,如果在药物保管的环节上出了纰漏,其疗效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疗效。糖友一定要认真地科学地呵护药品,让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确确实实地呵护我们的健康。(已发表于《糖尿病之友》2010年第12期)</div> <h3> 我有专职饮食管理员</h3><div> 我患糖尿病已经多年了,目前血糖控制基本稳定达标。在控制饮食方面,我的老伴现在已经成为我合格的“专职”饮食管理员。</div><div> 几年来我在与糖共舞的道路上,经过学习摸索掌握了一些有关糖尿病人饮食方面的知识。同时,我的老伴及子女们,也是学习摸索的参与者;一家人都在关心我的健康饮食。特别是老伴,对我饮食的调理,那真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div><div> 在饭菜制作方面,通过学习,老伴知道荞麦面和燕麦面较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她就常常精心制作荞麦面饸饹和燕麦面柔柔给我吃;老伴做的好,我也吃得香;但是,荞麦和燕麦性凉,有时候我吃了后不能耐受;会出现胃酸、胸闷和心慌无力的情况。对此,老伴既心疼又着急;当她知道是荞麦面和燕麦面的凉性所致后,就开始进一步学习、琢磨,逐步掌握了一些搭配制作的知识。一是粗细掺和,她试着将荞麦面、燕麦面与小麦面掺和制作;并逐步实验掺和比例。二是热凉搭配,在吃荞麦面、燕麦面一类凉性主食时,她就做性热的羊肉汤搭配着给我吃;再适当加一些姜蒜之类的热性菜。经过摸索,老伴现在做的‘荞面饸饹羊肉汤’、‘蒜拌燕麦柔柔’、‘南瓜饼’、‘土豆饼’、‘馅饼’、菠菜面和‘饺子’等等,让我吃的既香又舒服,再也不会有不适之感。三是不偏食。尽管这些精调细做的粗粮饭菜味道鲜美,老伴也不会让我偏吃多吃;而是定量供应。四是力求营养平衡,牛奶、鸡蛋、瘦肉和鱼都不能缺,各种新鲜蔬菜也不能少,尽量让我在食物中摄取较丰富的营养。</div><div> 在控制主食量的问题上,老伴照样是很认真的;每顿饭她都不会让我多吃的。她知道我多年来的饮食习惯是偏吃主食。为了帮我改掉这个习惯,她动了一番脑子;想出了两个行之有效的点子。点子一,先上菜后上饭;菜上来以后她就催着让我先吃菜。点子二,吃面条和米饭时下边盛饭上面盖菜;这样就能促使我多吃菜。</div><div> 在加餐问题上,老伴也特别上心。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次加餐,她都会准备好食品并及时提醒我;外出时,她也要监督我带上饼干等方便食品;以便及时加餐。</div><div> 在吃水果问题上,老伴还是管得很具体。子女们经常买回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等各种时令水果给我吃;每次吃的时候,她都要洗净切好然后定量拿给我吃。</div><div> 我原来还有吃甜食的嗜好;每到节日亲友相互走动,难免有人赠送甜点。为了不使我馋着,孩子们绝不会忘记买一些不添加蔗糖的糕点;端阳节有无糖粽子、无糖绿豆糕;中秋节有木糖醇月饼;每年我过生日以及家庭每一个人过生日,订蛋糕都是不添加蔗糖的。这样,在老伴的监督下,我就可以与家人共度佳节“一饱口福”了。</div><div> 在酒水饮料方面,老伴更是不忘管理职责。本来我们老两口原来都喜欢喝酒,自达我得了糖尿病需要戒烟限酒那时起,老伴平时就不再怎么喝酒了;我自然就只能望酒兴叹了;逢年过节亲友聚会时,老伴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要对我严加管束;一次宴会我俩每人只喝一小杯白酒。夏天人们吃冷饮,她偶尔也给我买无糖冰激凌吃;有时候还买几瓶无糖露露或无糖可乐让我凉爽凉爽。</div><div> 在饭馆聚餐时,老伴也要严把点菜关;即使她不到场,也要千叮咛万嘱咐地给孩子们交代,绝不让点那些不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饭菜。</div><div> 由于子女们的关心,特别是老伴的悉心照料,才使我的血糖控制的比较理想;也无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目前我精神爽朗,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的,还像当年在部队时齐步走的步幅(每步75厘米)和步速(每分钟116步)一样;我也经常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义务劳动,发挥我爱好摄影的特点,义务给邻居和居委会拍照片和制作视频;还被选为社区的平‘安之星’。邻居们都说,我一点都不像有病的人。</div><div> 当别的糖友问起我的饮食情况时,我就自豪的说:“我有专职饮食管理员”!</div><div>(发表于《糖尿病之友》2011年第3期) </div> <h3> 爱撒娇的胰岛素咱得宠着他</h3><div>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有效的药物,这一点早已被医疗界认肯;也被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朋友所接受。然而胰岛素跟其他降糖药物不一样,他特别爱撒娇,咱得宠着他他才好好工作,才能及时准确地调节好咱的血糖。我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经两年多了,在一开始的半年内,他就因故毫不客气的撒过娇当你通过学习药物知识后,就逐渐地掌握了他的脾气,也就知道怎样宠着她了。</div><div> 一、住行温度不佳,撒娇消极怠工</div><div>去年夏天室内温度较高(30摄氏度左右),再加上回乡下老家,往返车上及在老家的几天环境温度也高;我把胰岛素就装在随身的包里。这时胰岛素就毫不客气地撒开娇了——消极怠工;我按时注射,可血糖降不下来;只好加量,由原来的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还是降不下来;再增加到12个单位,仍然降不下来。通过多方面(《糖尿病之友》杂志、胰岛素说明书、咨询医生)学习胰岛素知识,我知道了胰岛素是很娇气的,他对温度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于是我就认识到对他用心呵护的重要性了。</div><div> 二、途中空调‘包厢’,冷藏选择‘卧室’</div><div>我用的是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后改为长秀霖),在我住地的医院和药店买不到,每次都要去大城市购买,路途一般需要一天时间;在炎热的夏季,有时气温很高,当从医院或药店把它买到手接回家的途中,咱必须倍加呵护地宠着他;得让他躺在专用的“空调包厢”里,我给他预备的空调包厢,就是在一个冰袋里装几瓶冻成冰的矿泉水,把这爱撒娇的宝贝胰岛素用毛巾裹起来安放在中间,他就会觉得既凉快又不会结冰;这样就可以舒适安全的把他‘请’回家。</div><div>回到家中后,还要给他选择一个适温安静的卧室,让她躺在里边;家里的温度不同季节有不同变化,不同部位的温度也有很大差异;对于进入工作状态(启封使用)的胰岛素,我把它放置于避开阳光照射和远离家用电器,通风凉爽的位置。不过室温超过25度时,我会把他安排在冰箱冷藏室门而上凉快,不让他因为燥热而闹情绪;对于安心静养(尚未启用)的胰岛素,我把它安置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冰箱的冷藏室也是一个大环境,各个部位的温度也是有差别的;门儿上的温度一般在10摄氏度左右,最里边后壁处有时会结霜,温度可低至0摄氏度左右;而中部的温度则可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最适合做胰岛素的卧室。我还给他配备一个温度计贴身陪伴着他。这样,我就能随时知道这个爱撒娇的宝贝--胰岛素是否住的安逸。冰箱冷藏室如果一次塞进许多常温的不‘速之客’,温度就会随之而上升;这时爱撒娇的胰岛素就会‘感冒’。我的做法是,把欲冷藏的东西先放进冷冻室冻一会,待其温度降至冷藏室的温度时,再把他们移做胰岛素的‘邻居’,这样他们就会相安无事。</div><div> 三,保持安稳环境,静养结构不变</div><div>胰岛素不光因为温度不适而撒娇他还喜欢安静。如果经常剧烈地晃动、碰撞和颠簸,会破坏它的结构,他照样会撒娇甚至罢工(完全失去疗效)。所以在途中我把它带在身边悉心照料;不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我都不把它装在托运的行李中,以免由于温度变化和摔打震荡对他造成伤害;回到家让她躺在卧室里(冰箱冷藏室)照样要保持安稳,尽量减少开关冰箱门的次数,即是开关冰箱门,也要轻开轻关。不能摔门以免惹她撒娇。</div><div> 四,工作恢复常温,哄他对咱温柔</div><div>已进入工作状态(开启使用)的胰岛素,因室温高而安放在冰箱冷藏室门而上,如果取出来马上注射由于温差大,他会弄疼咱;但咱把它拿出来先握在手中暖一会儿再注射,他就会对咱很温柔。</div><div> 还有,注射拔针时角度不当,他就会乘机‘溜’出来;咱拔针时保持进针时的角度,而拔针后立即用棉球压一会儿针眼,他就不会跟着‘遛’出体外,而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咱的皮下坚守工作岗位。</div><div>再还有长效胰岛素注射后咱要是按摩注射部位,他就会发脾气突击干活,把咱弄成低血糖;所以注射后不但不能按摩注射部位,而且对注射部位要用心呵护;避免剧烈运动;这样他才能24时尽职尽责平稳地调理好咱的血糖。</div><div> 自从我学会宠着胰岛素,用心呵护胰岛素后,他就再也没对我撒过娇;而是友好地温柔地为我调控血糖。我现在每天晚上21:0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10单位,三餐前各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毫克;空腹血糖控制在6.0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0左右,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除春秋换季时有轻微周围神经病变外,尚无其他并发症发生。</div><div>(发表于《糖尿病之友》2011年第12期)</div> <h3> 过年,巧渡三关口</h3><div>年关年关穷人的难关,那都是过去的事。现在过年,已经摆脱了贫困的人们,除了把他当做一个欢乐喜庆的传统节日之外哪还有什么渡不过的难关。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朋友而言,却是要经受一些特殊关口的考验。</div><div> 1过饮食关。</div><div>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平时饮食已经很丰富,但每逢节日人们还是要特意增添一些精细食品;特别是春节,那可是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农历腊月,腊八节吃过腊八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采购年货了;就拿吃的来说吧,鸡、鸭、鱼、蛋牛羊猪肉、精米、精面、糖果糕点、烟酒饮料、各色水果和花生瓜子样样都往回买。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差不多天天有讲究,每一个讲究都要吃不同的特色食品;腊月三十就更不用说了,吃拉魂面、吃饺子还要吃一年中最丰盛的家宴——年夜饭;这还不算,餐桌上、茶几上摆满了各种糕点、干果和水果,边聊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总之只要有食欲,啥时候想吃啥时侯吃,想吃啥吃啥。从正月初一开始,亲友间互相走动做客,天天有客人,有客人必有宴席。糖尿病患者朋友自然是身在其中,面临着美味佳肴的诱惑。怎样才能经得起这诱惑的考验呢?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一是不管宴席多丰富、美味佳肴有多少,自己的主菜不能少;我的主菜是大白菜、豆腐、粉条和素丸子大烩菜,再加几颗枸杞子和几片黑木耳,我的这道大烩菜色、香、味和营养俱全。在宴席上招呼客人时,对那些‘硬菜’我只是蜻蜓点水;而对我的主菜,我则大嚼大咽,吃得津津有味;还常常惹得客人馋诞欲滴,竟然纷纷将筷子伸向我的主菜,反而把那些‘硬菜’凉在了一边。二是陪酒喝饮料,我给自己准备了无糖无醇啤酒饮料,这样我就可以适当地与客人碰杯共庆了;三是主食不忘调剂花样,比如包饺子时用一些荞麦面皮儿的掺和着吃;一定要按量吃,粗粮杂粮不减量,精细点心不多吃。四是面对零食不随意吃,可以掌握在需要加餐时挑选适合自己的(如花生、瓜籽和无糖小点心)吃点,这样既可以解了嘴馋又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div> <h3> 2过运动关</h3><div> 过年期间,来访客人多、聊天多、棋牌游戏多和电视文艺节目多,最容易忽视室外运动。我采取的措施,一是客人未到就去运动,客人离去还去运动;二是如果客人滞留时间长,还可以邀请客人一起散步,陪客人观赏自己小区的建筑风格和美化景致;甚至可以陪客人去附近公园遛弯赏景。三是外出走亲访友,少坐车多步行,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三公里以内坚持步行。四是和家人一起参加冰上和雪地运动或游戏,这样既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锻炼了身体;从而达到了运动的目的。五是义务为小区巡逻。戴上居委会发的红袖章,一边遛弯一边巡视小区内的治安状况,运动巡逻两不误。为小区的治安作出了贡献,自己的心情也特别愉快。</div> <h3> 3过时间关</h3><div> 春节的特点是假期持续时间长,每天都是会友赴宴、娱乐游戏和收看电视文艺节目,打乱了往日的时间规律;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和采取可行的措施,将会影响血糖的调控。我的做法,一是‘警钟长鸣法’,即对每天必须要做事情的各个时点,如吃药时间、打针时间、血糖检测时间、吃饭时间和加餐时间分别在手机上设定多个闹铃;使这些必须要遵守的时间不被忘记或错过。二是‘先后措置法’,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和地方电视台的各种文艺节目,弄清楚他们的播出时间和重复播出时间,一次看不完就先放弃,可以等重播时在看;绝不强熬硬看,以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三是‘夜损昼补法’,如果因为陪亲朋聊天、棋牌游戏等晚上占用了一定的休息时间,第二天早上就多睡会儿或中午多睡会儿;总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只要我们遵守各个重要时点,踏着时间的节奏,节日期间被打乱的时间规律也能够乱中有序。</div><div> 过年期间只要糖友们时刻不忘与糖共舞的事,巧妙地渡过这三道关口,就能够保持血糖的平稳;我们也一定能够和家人及亲朋一起,过一个既健康又喜庆的春节。</div><div>(发表在《糖尿病之友》2012年第1期)</div> <h3>后记:</h3><div>有幸机缘巧合,我和杨万瑞老先生相遇、相识,并因文字相知于文学社群,为杨老的博学多才、好学不倦而深感震撼、敬佩。</div><div>杨老虽年逾古稀,然笔耕不辍,兴趣广泛,涉猎诗歌、散文、词牌、摄影、等诸多文艺领域,有十万字左右的文学作品,部分散见于各种报端、杂志!</div><div>杨老的作品,以一个老兵的独到眼光,记录了社会变革、世事沧桑,不卑不亢,娓娓道来,或优美抒情、或揭露时弊……深刻厚重,真实感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div><div>由于篇幅有限,特将杨老的部分作品分类分期隆重推出,以飨读者,敬请关注!</div><div>最后祝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div> <h3>注: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杨老摄影作品</h3><div>(图文编辑:牛维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