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跑场子

小衡

<h3>文/晓衡(原创)</h3><h3>图/晓衡(手机自拍)</h3> <h3><br></h3><div>这是人生的一个场景。</div><div>我是在福星街长大的,大约5、6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福星街13号。房主是彭玉麟的一位孙女。福星街的街尾,就是今天Hy日报社大楼的位置,那时是城郊的界区,种着一大片的蔬菜。由于地处位置的原因,在福星街这条不长的小街上,房屋都很破旧,我家租住的房子比周围的都好,砖木结构的,被人们称作“新洋房”。而在我们住的房子附近,团团转转都是小木房和大杂院。居住的人很多,一个十来平方的单间也许就住了三代人,每家都有三、五个孩子,有些更多,十分热闹。</div> <h3><br></h3><div>虽然“三年饥荒”刚过,人们生活有所舒缓,但衣食住行依然很简朴,一大家人的餐桌上也许就是一碗“炒三丝”加上一海碗盐水汤,在如今的菜谱上,“炒三丝”指的是鱿鱼丝、鸡肉丝、猪肉丝加辅料,那时的三丝是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白菜丝,阔气的也许有点豆腐丝。能干的家庭主妇自己弄点泡菜,摆在桌上,就够馋人了。我们家虽然父母工资比较高,但那时的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所以一个月也只有三、四次“打牙祭”的机会,每当此时,红烧肉的味道真的可以香遍半条街,一是猪肉好,二是街区短,因为福星街从头至尾不足二百米。因为正处于“吃长饭”的年龄,老是觉得腹空,特羡慕别人家有农村亲戚,可以吃到鲜鸡蛋、牛筋红薯片。</div><div><br></div> <h3><br></h3><div>由于居住环境简陋,户与户之间很难有秘密,也就很少有隔阂。每到吃饭的时候,年轻人和小孩子会端着碗边走边吃,走着走着就走到邻居家里,看见来人,主人家尽管没有好菜,也会客气地劝人尝尝自家的伙食。我一般不会将筷子伸到别人家的菜碗里,但肯定不会拒绝伸到人家的泡菜坛子去的。今天想起那种场面,是否也可以冠上时尚的名词,也叫“吃饭跑场子”呢?</div> <h3>以此小文记录我在福星街的一段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