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湘江畔的星城满门英烈——抗战双城记之一《战长沙》

戏如人生_麓

<h3>外公于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出版的抗战诗集</h3><h3><br /></h3><h3>72年前的八月,日本侵略者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遥想当年,我的祖辈都是亲身投身到抗日洪流中的热血青年,我渴望了解他们青年时代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生活。可惜"抗日"剧在现下简直成了雷剧的代名词,裤裆藏雷,白痴化日寇的假抗战桥段比比皆是。所幸在豆瓣小伙伴的帮助下,大浪淘沙删选出这两部我喜爱的"非典型"抗日剧集,一部是本文要推介的《战长沙》,另一部是以淞沪会战后的大上海为背景的《红色》,愿意和朋友们分享。</h3> <h3>作为豆瓣评分高过9分的唯一一部抗日题材剧,《战长沙》可以说是一组悠长铿锵的组诗。身为百分百北方人的我与长沙这座城市其实没有任何交集,但这部剧不仅使我爱上古城长沙,神往湘地的人文风物,更让我认识了长沙城中的老少男女。剧终之后,让我跟着着急,欣喜,担惊,落泪,而又豪气冲天为他们的气节风骨骄傲的胡家人,竟长久地在我的心中无法抹去。<br /></h3> <h3>胡家本是书香之家,父亲胡长宁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大学中文教授,闲时好戏文酸曲,与世无争而又顽固迂腐。</h3> <h3>大女子湘君是贤淑的少妇,和夫君薛君山一起养育一个幼子,帮助母亲和奶奶打理家事。<br /></h3> <h3>小女子湘湘和儿子小满是一对龙凤胎,得着胡奶奶的宠爱,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出格的时候只有姐夫君山敢对他们严加管教。</h3> <h3>薛君山是当地保安队长,妥妥的现管土地,可以说是地方一霸,也是一身的匪气霸气,更因为自己是一家人的靠山,连"岳老子"也敢呼来喝去,唯独对妻子湘君永远低声下气,赔不是加小心。</h3> <h3>胡奶奶是家中的老太君,原是从长沙嫁到湘潭乡下大户胡家的媳妇,却早在年轻时就因为家族恩怨赌气回了长沙,又倔强地靠开裁缝铺子教养了胡父,因而在家中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h3><h3><br /></h3><h3>屋里是看来如此不和谐却又和睦共处的一家人,屋外是烽火连天愈演愈烈的战争在酝酿,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终将被这场战争席卷,改写以致升华。</h3> <h3>这部剧的看点不在战争,也不在言情(尽管是偶像出演)而恰在于整个三十二集的容量里,胡家及其外围每个人都在战争里经历的成长和蜕变。看剧的时候,感觉每一个人都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城市里,活在战争漩涡中心的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英雄",是千门万户的老百姓,但是当时机到来的时候,你一点也不会怀疑他们的选择。有年轻人看了剧以后说:以前总觉得自己生于太平盛世吃不得苦,真打仗一定会当叛徒逃兵,看了这部戏以后不怕了,与侵略者战斗,保家卫国完全刻在每个人的基因里!由于只是截取长沙一段抗日史实为背景,全剧也完全没有涉及国共之争,也没有必要拔高,神话,情节的发展全由质朴的人性推动。</h3><h3><br /></h3> <h3>从知识点来看,这部剧给我扫盲了关于长沙"文夕大火"这段历史的知识盲点。原本对古城这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一无所知。看了剧以后才做了一番搜索考证和学习。千年古城在战火中经受几日烈焰,以盛老板父子的离去为例,这是人间炼狱的悲剧;又是文化遗产的悲剧,天心阁毁于一旦,古城风物不再;还是政治的悲剧,讽刺的是大火并非直接是日寇的战火,而是拜国军"焦土政策"和混乱的指挥所赐。不胜唏嘘,还有多少这样的史实不为我所知,还有多少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h3> <h3>历史图片:大火之后的长沙城</h3> <h3>资料图:大火之前的天心阁</h3> <h3>人物来说,最值得一提的是人性最为复杂丰富的,由戏骨级资深帅哥任程伟扮演的薛君山。他既是敲诈大户巧取豪夺的"恶霸",又是大火里奋力救人的"英雄",用他的逻辑是"收了人家保护费,就得保护人家"。他既是威胁恐吓不择手段强娶了湘君的"狗官",又是以一己之力千辛万苦护湘君一家老少周全的贤婿,一心呵护妻子弟妹的霸道姐夫。因为自己是一家的靠山,他想方设法不愿上战场,而真到了战场上又成了和日寇周旋保护战友血战沙场的抗日英雄。他有传宗接代的执着,却最终还是以善意接受了孤儿毛毛。他的所有矛盾善恶,你全剧观下来竟然不觉得违和,只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私欲也有底线的人。战争或许刺激了他的恶,也或许弘扬了他的善。归根到底,他是胡家第一位以身殉国的英烈。</h3> <h3>老戏骨杨新鸣扮演的胡长宁教授的宁为玉碎,是花了整整三十集铺垫的,也是最催泪,又最有说服力的。他老派迂腐,固执,而又懦弱。他看不起薛君山的土匪行径却无力在混乱的时局下像薛一样给一家老小安全富足的生活。为母亲妻子和儿女他只有委曲求全。可是他的文人风骨却是在戏里行间始终有迹可循。在女儿订婚日坚决要参加"国父纪念日"活动并讲话雷打不动;得知薛君山救人被拘以后抱着名砚来"行方便";日军来到胡家威胁利诱劝他参加伪政府,他凛然以"匹夫不可夺志"怼回,最后在妻子母亲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佯装配合来到会场,以唯唯诺诺的形象顶着脊梁后"汉奸"的骂名却在最后时刻以他最为熟悉的戏折直抒胸臆,争取时间用《杨家将》唱词直叱日寇。胡长宁出门前与母亲的对话,两人心照不宣却不愿说破,一个拿出亡夫的衣衫,一个陪母亲饮下最后的一杯,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悲壮。胡教授几年的隐忍,这两集的危机和压抑全部迸发,全剧在此竟然完全不经意地迎来了最泪奔的高潮。</h3> <h3>新生代小生牛骏峰扮演的胡小满的成长最让人心痛。前边二十九集的剧里,观众一直怀着对小满的恨铁不成钢:淘气,不懂事,好高骛远,想去当兵打仗却听见枪响就尿裤子,想去大爷爷家继承家业却目睹湘水被日本人杀害,想给家里挣钱却让小黑骗得把家里房契险些输掉,想和金凤示好求婚却做不好医院护理伤员的小事……简直笨到无以复加不可救药。可就是这个熊孩子,他本质善良,有责任心,不轻言放弃,他全心爱家,爱长沙裁缝奶奶家,爱湘潭大爷爷的胡家,爱两个姐姐,愿意用生命守护她们,虽然不愿意娶表妹秀秀,却会舍命保护她不让小黑染指。在最后两集铺垫许久的冲突达到沸点,集中迸发,小满家遭所有的不测之后,终于破茧成蝶,成长为胡湘江,抗日游击队的一员。在他找到湘湘之后,两姐弟不敢对视,此时湘湘怀有身孕,姐夫顾清明又生死不明,小满不能告诉她家里突遭的变故,背对背含泪带笑地安慰她,只有观众刚刚亲见胡家的惨烈,此刻戏剧语言的张力如此澎湃,让人多么希望还是娃娃脸的小满崽子不要这样懂事,希望他还是那个心无挂碍的闯祸精啊!</h3> <h3>女主湘湘的扮演者杨紫接这部剧的时候还没有因为《欢乐颂》大红大紫,还是那个朴实的小童星。她扮演的胡湘湘活脱脱一个小康之家受宠溺的湘妹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辣椒劲头十足。三十集的容量里可以清楚看到她对演技的把握,戏剧的表达上的进步。最后一集小满遇难时她的心灵感应和听说家中变故以后的歇斯底里的"要回家",完完全全戳中泪点。</h3> <h3>本剧里最具人气的偶像霍建华出演的,一心想上战场却总是被老爹掣肘的富家公子男主顾清明,有评论说这是霍建华出演过的最对得起他俊朗有型加冷公子的外貌的角色了,此评甚和我意,默默点赞……</h3> <h3>另有几个配角也十分有戏,比如最后亲手砸了家族祠堂的传宗接代控大爷爷;和大爷爷躲猫猫想方设法当了兵成为飞行员的湘平;全家在南京被屠杀的生无可恋的,最后终于得以手刃仇敌的金凤……</h3> <h3>从充满美感的镜头语言来说,剧里的几处伏笔和意向,几点细节都把控得十分到位。胡家院落里时荣时枯的老树,君山死前的幻象,一再出现的胡长宁的唱词,以及结尾处湘平的回归和秀秀的身孕,象征意味十足。细节上除了长沙保卫战的基本史实,符合年代的外景,服饰,以孔笙导演的大处女精神,饭桌上的细节更是抓人眼球:初期生活富足时的一桌十个菜,湘味可见可闻,难怪顾清明来了就想做胡家女婿;胡湘湘夜里偷买馄饨香到不可言说已然成了经典;路边摊顾长官的埋头苦吃辣粉;到君山被押之后和长沙攻城之后的由丰到俭,幸而还有乡下老家的接济;胡长宁慷慨赴死前胡家母子一粥一饭,还有胡奶奶传给多慈,多慈传给秀秀的厨艺,象征了生活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向死而生。</h3> <h3>《战长沙》并非没有瑕疵,中间也的确时有狗血桥段,排雷那场戏可为一例。个别人物,例如刘明翰的人设相当尴尬。男主顾长官基本上是比较出戏的男花瓶角色。整剧前半部铺垫阶段的小儿女嬉闹的戏份稍多……但是仍不失为一部弘扬人性和正义的瑕不掩瑜的好剧。为了人们不忘却那场战争,不忘却为今天的和平献身的先辈,我愿意推荐这部充满诚意的质感剧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