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到竟然不知自已是几班的

白杨树

<h1>  班是啥意思?我是几班的?小时候的我着实被这个“班”困扰了好长一段时间,纠结了许久。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就暗自发笑。</h1><p><br></p> <h1>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得“追根溯源”。用现在“你是几零后”时髦的句式说,我出生是60后,上学是70后,工作是80后。1970年8周岁时我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学习用具很简单,田字格、方格、算术等各种本儿跟现在差不多,但是本儿皮图案比较单一,多是“现代京剧”中英雄人物的剧照,如,铁梅、李玉和、杨子荣等。本儿皮下方也设计了填写学校、年级和姓名的“格局”。上学几天后,学校、年级和姓名我都能“对号入座”地填空了。然而,“班”前面的空线上怎么也不知道填写什么,更可笑的是我也不知道班是啥意思。“老师‘班’前面写啥呀?”我问老师,“不用写。”老师的回答让我更糊涂了。</h1> <h1>  其实,我也并非愚笨到这般不可救药,是环境使然。老家离公社几十里,又不是大队“所在地”,是个住户不多的偏僻小屯。因此,学校是个小分校。记得学校座落在屯子后面平缓的山坡上。校舍是简陋的,校园没有围墙,操场是教室前面的大草甸子,只因为我们课间玩耍、做操,草没长出来,成了天然平坦的操场。学校没有修建厕所,厕所也是天然的,校舍西侧有两个取土的大坑,每当下课后,男女同学分别向两个大坑飞也似地奔跑……校舍是用泥土搭建的三间平房。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和仓库(中间栅上各一半);另外两间分别是两个教室。教室里很“干净”:一块挂在墙上的黑板;再是用板皮支架起来做成的桌凳。学校两名教师教四个年级,一、三年级在东教室,二、四年级在西教室。每个年级不超过10名学生,所以,全校学生总数小于40。在这样的“局面”里(后来知道这是复式班教学形式),谁能说清自己是几班的呢?当然,老师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答案。</h1> <h1>  那是“大锅饭”的年代,生活窘迫,人们很少有走出家门的机会,小孩儿更没有。那时没有电视和电脑,信息闭塞。因此,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也跟大家一样――“没吃过肥猪肉,也没看过肥猪走。”当时在我想来,天底下所有的学校都和我们一样。所以,才一直为本儿皮下端的“班”字而纠结和疑惑。</h1> <h1>  好在我并没有因为不懂“班”是啥意思而耽误学业,后来先后到大队学校和公社中学读书,恢复高考后又考取了师范学校。当然“班”的意思终于懂啦!但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依稀记得突然有一天豁然醒悟了!噢!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呀!老家以外还有如此之多的学校,而且校舍如此之多,学生如此之多,每个年级竟然有N个班。</h1> <h1>  当然,今天回头再看当年,“我是几班的?”这个问题,仍然不好准确回答。其实,人生类似的疑惑总会遇到一些,而且有的一辈子解不开,但是,无需纠缠和较真。还是老师告诉的对,“不用写”是最佳答案。</h1><p><br></p> <p>说明:文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p><p> 高喜武2017年8月15日编制</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