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竹翁郭印良的君子之风!世界博览杂志和北京商报专刊登载,在外交部,一带一路与东欧十国的艺术交流活动中,郭印良作为主推画家之一,他表示依然要为中国书画走出去贡献一己之力,让更多的人欣赏并理解花鸟画的意趣</h1> <h1>郭印良先生笔下的竹有良竹的美誉,由于喜画竹,善画竹,郭印良号竹翁,有评论称印良画竹,构图巧妙,笔墨简约。湿笔过处若如雨后翠竹,枯笔落后好似竹叶随风飘舞,竹子在晴风雨雪中的各种姿态,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h1> <h1>古人把画竹称为写竹,一个写,诠释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欣赏郭印良先生笔下的竹子,一个力字贯穿始终,充弥于整个画面。无论是顶天立地的长竿还是画中局部的末节枝稍,都充满着力量,那种斩钉截铁般的笔力,足见他在书法上的超然功力。在他的画室中,墙面上挂有各色墨竹,几案上还有创作中的墨迹,宛如竹林一片。在墨竹的描绘上,他以浓墨为主,辅之以淡墨清墨,墨分五色而精神秒到。大写意的风格既体现了竹的风神又具法度的韵味。在他的作品中,每一笔都是那样沉稳扎实,没有丝毫的犹豫马虎。即使是淡笔勾勒的竹梢,也是挺拔劲健,英姿勃发。起笔行笔,俨然是在写字。画家崔如琢也曾评赞郭印良的笔法,其作品从传统理法入手,从突出个性走出,用笔以方笔居多,间以圆笔,体现刚柔相济的对比情趣。俗话说,画如其人,由竹感人,郭印良对竹的喜爱也体现了画家自身的性情与人格。郭印良先生画竹,是对赵孟頫说的写竹还须八法通最好的诠释。</h1> <h1>虽然已在创作中达到胸有成竹之境,但郭印良先生仍然重视在自然中体悟。多年来他履足于烟岚山川之间,不断充实生活,坚持观察竹叶,花果等一枝一叶及四时的不同面貌,不断赋予画作以新的韵味与生命力。古人讲,一生竹半生兰,墨竹在花鸟画中也是最体现功力的。</h1> <h1>身为花鸟画家,郭印良先生除了画竹为一绝,他的寿桃作品以遒劲的笔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画室中的一幅仙桃落笔洒脱,浓而不艳,与钓鱼台传润艺术中心悬挂的他早年的瑶池桃熟一样饱含意趣,成为许多收藏家和机构所钟爱的题材。与此同时,郭印良先生的四屏也是韵味十足,值得品读!郭老画梅,枝干轩昂挺拔,傲寒不屈,正反侧各具其趣,画兰,叶片穿插舒展,一波三折,用淡墨营造深山幽兰清香宜人之妙,画菊,寥寥数笔,一派金黄尽显气格。</h1> <h1>郭印良先生被世界艺术家协会誉为,水墨写意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学而优则仕,在书画艺术界也同样盛行争相攀登艺术的金字塔,为了追求作品的完美与精致,他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是苛刻的,留下的作品必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甚至于千里挑一的,从燕京书画社到钓鱼台国宾馆的签约画家,不得不说,他的决心和毅力是超乎常人的,令人叹服。</h1> <h1>走遍祖国山河,尽观南北竹叶之差,不畏严寒酷暑,细查梅,桃四时之异。回望半生,其与画结缘已五十载有余,喜怒随笔走,悲欢共墨行。在外交部一带一路与东欧十国的艺术交流活动中,郭印良先生作为主推画家之一,他表示依然要为书画走出去贡献一己之力,让更多的人欣赏并理解花鸟画的意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