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学术论文…李书渊《降香的本草新考》

浅谈降真香(倪新建)

<h3>【编者注:降香即降真香的简称。本论文从降真香的:名称考证、物种考证、本草考证、等三大方面做了重新考证,发现本草中记载的降真香不是降香黄檀(黄花梨),而是目前文玩市场上被称为降真香的木质藤本植物,即:斜叶黄檀,两粤黄檀等植物的心材(结香部位),其成分检测,成分研究及药理研究另刊发表】 作者简介: 李书渊:</h3><h3>1981年毕业于广东省北江中学。</h3><h3>1985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药学专业。</h3><h3>1985年至2002年在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从事中药检验和质量标准研究工作。</h3><h3>期间:1992-1995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鉴定学硕士学位,师从刘心纯教授,完成学位论文"降香品种的比较鉴别研究",并发表"降香的本草初考"、"降香的本草再考"、"现今进口降香并非印度黄檀心材" 等相关论文。</h3><h3>2000年至2001年获得中日合作笹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生药部工作一年。</h3><h3>2003年1月至今在广东药科大学工作,从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科研工作。现任广东药科大学教授。</h3> <h3> 《降香的本草新考》</h3><h3>梁肇斌1,倪新建2,田立文3,曾宇1,李书渊1*</h3><h3>(1.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h3><h3>2.海南省降真香协会,海南 海口570100;</h3><h3>3.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h3><h3>&nbsp;</h3><h3>摘要:本文对降香作重新考证,发现本草中记载的降香并非豆科植物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的心材,而是近十余年风靡文玩市场的两种或多种叫着降真香的木质藤本植物,产自海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h3><h3>关键词:降香;降真香;番降;心材;木质藤本 &nbsp;</h3><h3>&nbsp;[作者简介] 梁肇斌(1994-),男,13级本科生,专业方向:中药制药;Tel: 18826227069 E-mail: 1500863677@qq.com</h3><h3>*通讯作者:李书渊,Tel: 13660399909,E-mail: 1018720684@qq.com</h3><h3>&nbsp;</h3><h3>降香在历史上分进口降香和国产降香。进口降香以前一直被认定为豆科植物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 Roxb.的心材[1、2]。自上世纪60年代后主要使用国产降香,首载于《中国药典》一九七七年版[3],即产自海南的豆科植物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的心材。也是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降香的基原[4]。在海南,降香一直被称作黄花梨、花梨木、花梨母,主要用于高级红木家具,边角料方作药材使用。由于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对降香黄檀近乎灭绝的采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新栽培的树只有一、二十余年树龄,尚未成材。近十余年来,海南岛内又出现了两种叫做降真香的木质藤本植物,在文玩首饰市场十分风靡;此外,还有从东南亚各国进口的降(真)香。究竟降香与降真香是什么关系,新出现的降真香又是什么?本文做一次重新考证。</h3><h3>1名称考证</h3><h3>降香在历史上被称为降真香。降香:"降真香之简称[5、6]。"《本草品汇精要》[7]载降真香:"此有两种,枝叶未详。出于番中者,紫色,坚实而香为上。出于广南者,淡紫,不坚而少香为次。其番中来者,烧之能引鹤降,功力极验,故名降真。"《本草备要》[8]云:"焚之能降诸真,故名。" 《广东新语》[9]载:"降香,一曰降真香,杂诸香焚之,其烟直上,辄有白鹤下降。"</h3><h3>降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紫藤香[10]、鸡骨香。《本草纲目》[11]降真香释名紫藤香、鸡骨香。"滇人祭神用降香,故降香充市,即降真香也。一名紫藤香、鸡骨香[12]。""降真香一名紫藤香,一名鸡骨与沉香同,亦因其形有如鸡骨者,为香名耳[13]。"而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所载[14],马来的黄花梨,木料呈暗色,来自东印度的一种攀援树小花黄檀(Dalbergia parviflora),汉语称作"紫藤香",由于在道观中礼拜的教徒们特别喜欢它发出的香味,因而它又得到"降真香"(召请真人降落之香)的名称。此种香木粉多用于制作线香。</h3><h3>降香在历史上还被称为紫金藤。《本草备要》载[8],紫金藤:"辛,温。辟恶气怪异,疗伤折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周崇逐寇被伤,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无斑。曾救万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h3><h3>此外,降香还被称为吉钓藤,"吉钓藤,(亦名乌理藤)亦名美龙藤,色紫老者,可帖双陆局。道家呼其根为降真香。或以为简[15]。"海南黎语呼之为藤宗关,苗族称其为总管藤。</h3><h3>降香在历史上也被分为进口降香和国产降香,进口降香即所谓番降。"降真香以舶上来者为番降,色紫而润,最为真品[16]。"明朝就有贡降真香的记载:"南巫里其地自苏门答腊西风一日夜可至,洪武初贡降真香[17、18]。"</h3><h3>2 物种考证</h3><h3>晋代《南方草木状》[19]始载紫藤,曰:"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炱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h3><h3>唐代《本草拾遗》[20]载紫藤:"味甘,微温,有小毒。作煎如糖,下水良。花挼碎,拭酒醋白腐坏。子作角,其中人熬令香,着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着树,从心重重有皮。主水瘾病。京都人亦种之,以饰庭池。"</h3><h3>《本草拾遗》与《南方草木状》所载紫藤用语似有重复之处,所谓"令不败酒"、"重重有皮"。但其实《南方草木状》中的所载紫藤开白花,与《本草拾遗辑释》所载开紫花紫藤似乎不同。紫藤为豆科植物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是我国自古即栽培的庭园棚架植物,多开紫花,全国许多地区都有栽培。紫藤尚有一个开白花的变型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 f. alba (Lindl.) Rehd. et Wils.,但栽培范围很小。《南方草木状》中的紫藤并不是豆科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 Sweet,而可能便是目前在海南流行的两种木质藤本降真香,经原植物鉴定,一种称小叶的为豆科植物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 (Lour.) Prain,另一种称大叶的为豆科植物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 Prain。两种均开白花,所用部位为含有树脂的茎或藤,也即是后世历代本草所载的紫藤香,即降(真)香。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虽开黄白小花,但为乔木。</h3><h3>3 本草考证</h3><h3>&nbsp; &nbsp;降(真)香最早记载于五代李珣《海药本草》[21]中: "降真香: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箓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未附图。</h3><h3>&nbsp; 在之后的历代本草中降(真)香均有收载[22],基本上为转述《海药本草》的收载,产地似有多处。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23]载:"降真香,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海药》云∶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箓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亦未附图。《本草品汇精要》[7]载降真香,图中人物似"番人"。《本草蒙筌》[24]载:"降真香热,烟直上天,召鹤成群,盘旋于上。主天行时疫狂热;驱宅舍怪异响声。小儿佩之,辟恶邪气。"并附一图,似木质藤本。《本草纲目》[11]载:"[慎微曰]降真香出黔南。[珣曰]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其香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入药以番降紫而润者为良。[时珍曰]今广东、广西、云南、汉中、施州、永顺、宝靖,及占城、安南、暹罗、渤泥、琉球诸地皆有之。朱辅《溪蛮丛笑》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洞僻处所出者,似是而非,劲瘦不甚香。周达观真腊记云:降真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心也。其外白皮,厚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气劲而远。又稽含草木状云: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炱中,经久成紫香,可降神。按稽氏所说,与前说稍异,岂即朱氏所谓似是而非者乎?抑中国者与番降不同乎?"。附有一图似乔木。由此可见降(真)香自始似乎不只一种,至《本草纲目》更是泛滥为多处、多种来源。</h3> <h3>周达观《真腊风土记》[25]载:"降真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劳,盖此乃树之心耳。其外白,木可厚八九寸,小者亦不下四五寸。"显然此处的降(真)香即"番降",且为树之心材。 &nbsp; &nbsp;&nbsp;</h3><h3>《神农本草经疏》 [26] 载:"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不祥。入药以番舶来者,色较红,香气甜而不辣,用之入药殊胜,色深紫者不良。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 可见,降(真)香以"番降"为好。</h3><h3>《增订伪药条辨》[16] 载:"近市肆竟以苏木煨半透伪充。苏木虽似降真,但降真气味辛温,能止血;苏木气味甘平,能破血,性既相反,功又悬殊,用者宜细辨之。""惟苏木混充,恐非事实。盖降香色紫黑坚致,气香,有辛辣气。苏木色黄微红,质脆松,气微香,如柏树气,形色气味,皆有不同,且降香出货亦多,价值低廉,恐不易混充耳。"其中所描述降香的性状,主要是颜色,与当今降香黄檀的心材也是不一致的。</h3><h3>4 小结</h3><h3>&nbsp; &nbsp;本次重新考证纠正了以往考证中一些错误,推翻了以往考证中的一些结论[27、28],并且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h3><h3>4.1降香也称降真香。降(真)香的基原比较复杂,在宋代的香谱中,曾把降(真)香区分为番降、土降及广降三种。降香有国产有进口,产地不同;有乔木心材有含树脂木质藤本,药用部位不同。从历代本草可见,附图有3类,除乔木、藤本外,还有似"番人"所持者。</h3><h3>4.2进口降香可能来自小花黄檀Dalbergia parviflora.,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所载[14]为攀援树,是否是心材尚不确定。之前的实验否定了进口降香是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 Roxb.的心材,但却无法确定其基原。</h3><h3>4.3目前国产降香来自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的心材,降香黄檀主要是材用,边角料或根部心材供药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才成为降香药用的主要来源,而在1963年植物学家陈德昭正式命名为降香黄檀之前,它被叫做黄花梨、花梨木或花梨母,并非叫降香。(作者将做另文讨论。)《格古要论》[29] 载花梨木:"出南番,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崖州志》[30]载:"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格、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都充分旁证了这一点。</h3><h3>4.4来自木质藤本的降香,或称降真香,才是最早本草中记载的国产降(真)香。从本草记载可以看到,古代降(真)香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藤本。目前海南流行的两种降真香,经鉴定,它们来自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 (Lour.) Prain及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 Prain,可能正是历代本草中提到的降(真)香。从我们看到的降(真)香的旧标本中不难发现,这些降(真)香的节均比较明显,应为植物的藤茎,不是心材。另外,按业者的经验,斜叶黄檀与两粤黄檀均为木质藤本,似乎《中国植物志》的记载斜叶黄檀为乔木有误。进口藤本降(真)香的基原也可能包括斜叶黄檀。此外,还有它种豆科黄檀属的植物结香后也可能被当着降真香使用。&nbsp;</h3><h3><br /></h3><h3>致谢: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研究员提供的宝贵建议和资料。</h3><h3>参考文献</h3><h3>[1] 李书渊,刘心纯.现今进口降香并非印度黄檀心材[J].中草药,1998,29(6):406-409.</h3><h3>[2]陈瑞华,缪细泉,戴金瑞.泉州湾宋代沉船中降(真)香的鉴定及考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5:55-57.</h3><h3>[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8.</h3><h3>[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74.</h3><h3>[5]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1976.</h3><h3>[6]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3><h3>1956:918.</h3><h3>[7]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陈仁寿,杭爱武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33.</h3><h3>[8] 清·汪昂.本草备要[M].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h3><h3>[9]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 北京:中华书局,1985:679.</h3><h3>[10] 宋·东軒居士.卫济宝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9.</h3><h3>[1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 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45.</h3><h3>[12]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M].宋文熙,李东平校注.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82.</h3><h3>[13] 清·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史部)[M].日月洲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844.</h3><h3>[14]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42.</h3><h3>[15] 清·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卷四十二 淳熙三山志)[M].日月洲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484,.</h3><h3>[16] 民国·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M].刘德荣点校.陈竹友审定.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h3><h3>[17] 明·周嘉胄.香乘[M].日月洲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84.</h3><h3>[18] 清·纪昀.钦定四库全书(香乘卷四)[M].日月洲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9</h3><h3>[19] 晋·稽含.南方草木状[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09:34</h3><h3>[20]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M].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2.</h3><h3>[21] 五代·李珣.海药本草[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3. &nbsp;</h3><h3>[22] 郑金生.《中华大典·药学分典》[M]. 成都:巴蜀书社,2013:189-193.</h3><h3>[23]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郭君双等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404.</h3><h3>[24]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王淑民等点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58.</h3><h3>[25]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M].夏鼐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03.</h3><h3>[26]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郑金生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477.</h3><h3>[27] 李书渊,刘心纯.降香的本草初考[J].海峡药学,1997,9(1):1-3.</h3><h3>[28] 李书渊,刘心纯.降香的本草再考[J].海峡药学,1997,9(4):5-7.</h3><h3>[29] 明·曹昭.格古要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2:261.</h3><h3>[30] 清·张嵩,邢定纶,赵以谦.崖州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75.</h3> <p>海南降真香的价值及目前发展状况。</p><p>海南降真香产于海南,为藤本植物,品种分大叶、小叶及十亩香,均受伤结香,与沉香同,香味浓郁,集药用、香料、宗教文化与收藏等方面的价值于一体。</p><p>〈一〉药用价值</p><p>二十三部古籍药典著录了降真香的药用功能,止血定痛奇药,化五腑郁结,通十二经。海南民间一直沿用至今。</p><p>〈二〉香用价值</p><p>降真香香味的丰富,一木五香,香型多达几十种,其特性为所有香料所独有。而且香场饱满,香气浓郁,异常于其他香料,为诸杂香之首,合香至真至美。海南降真香与海南沉香海南黄花梨并称为海南三香。</p><p>〈三〉工艺价值</p><p>降真香油润香浓,似奇楠,其工艺品庄重典雅,香气扑鼻,深受文玩爱好者喜爱。古人认为佩戴降真香可辟邪行运,而争相购之。</p><p>(四)文化价值</p><p>降真香首次文字记载于西汉,距今一千七百多年,190本古籍中共210处收录了降真香字条,唐宋明时期各蕃大量向朝廷进贡降真香。</p><p>(五)宗教意义</p><p>降真香是由古代道教取的名字,因烧之能降诸真,故名降真。道教认为降真香能通三界,感引鹤降,所以尊奉为道教首香,据记载明朝朝廷每年将万余斤降真香赐于武当山道教。名人居士燃烧降真香用于修身养性。</p><p>二:降真香产业的发展潜力</p><p>(一)打造地域品牌产业。</p><p>海南是国内降真香的原生地,《琼台志》《崖州志》均有记载,传承有序。</p><p>降真香于2012年被香友发现并推出后,降真香其香用药用价值被迅速认可,全国香友争相抢购,原材料及其产品交易活跃,估计总成交额巳超过五个亿。降真香成为了海南香类第三大知名品种,与沉香海黄合称海南三香。</p><p>(二)助力传统黎药产上发展。</p><p>海南的天然医药资源十分丰富,是南药品种主原产地之一。降真香为海南出产的芳香药材,也是我省的传统黎药。药用价值极高,通过科学研究团队的多年的科学药理药性研究,发现降真香在止血消炎、通经活络、化瘀止痛、组织修复等方面效果显著。可开发相关产品。</p><p>(三)助力林下经济发展</p><p>降真香是藤本类,可做为林下经济发展,又可绿化山坡林地。降真香的已经开发和可开发的产品很多,原材料的需求会巨大。所以需要大量人工种植。目前品种培育技术已经突破,并计划种植逐步落实万亩级种植基地。</p><p>(四)打造海南康养+旅游产业</p><p>海南省未来的大健康康养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海南不光是有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天然无公害的食品,还拥有很多各种能做康养产业的香药植物。海南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康养旅游岛的资源优势。</p><p>海南降真香亦香亦药,能行香走窜,化五脏郁积,非常适合做康养产品。降真香在消炎修复及通经活络上功能突出,适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和肠胃疾病治疗,对慢性肩椎炎关节炎及筋骨疼痛治疗效果显著,适用于经络推拿等康养治疗方法。</p><p>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不断加剧,人们对健康与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动。康养产业蕴含着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能推动健康、养生、养老、医疗、金融、旅游、体育、保险、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诸多领域的有机融合,能对上下游众多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的推动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p><p>三:降真香发展现状</p><p>(一)降真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海南首个降真香协会成立,全国已先后成立了五家降真香协会。降真香爱好者收藏者已有上万人,近几年的成交金额超过五亿元人民币。降真香产业经过八年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p><p>(二)近八年,全国组建了多个由教授组成的降真香研究团队,降真香药理药效研究成果丰富,发现降真香在药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p><p>(三)2018年广西出台全国第一个降真香地方标准。202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H/T1286-2020降真香正式实施。2020年9月1日正式实施《降真香CH/T128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p>(四)降真香是个朝阳产业,药用价值极高,亦香亦药,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目前,海南降真香与海黄及沉香已经推为海南三香,抱团打造海南特色产业。宏扬海南香岛文化。</p><p>(五)通过近几年开展的海南降真香的基础研究,不断的开发出了众多新的产品,产品涉及文玩行业、日化行业、化妆行业、康养产业等应用范围。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看,可以带动就业,带动贸易,带动产学研合作。鉴于这种民族药的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其发展成各类产品,大有前途,市场广阔。(作者:倪新建)</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推出产品:高纯天然降真香精油,降真香帝王香香油膏,降真香十亩香精华油,降真香纯露及十亩香线香,微信AAAhainan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倪新建【海南省药香传统产业协会会长,海南省降真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降真香收藏协会副会长】。联系电话13976811240&nbsp;</h3>

降真香

降香

本草

黄檀

海南

真香

紫藤

心材

降真

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