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韵 实验情(YXZ)

Tony Mum

那一年,是1990年。作为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这是我第一次进城读书,我可以想象城里的学校有气派的门庭,有高大的楼宇,有宽阔的操场,但是我不知道校园内别有洞天,还镶嵌着一个湖,一个美不胜收的湖! 第一次见到菱湖,对于我来说不亚于在想象中到杭州见到西湖,到北大见到未名湖,那种惊叹、那种欣喜、那种激动!我从小在江边长大,看到水就莫名地亲切,看到菱湖我的心就安宁、平静!我绕着湖走,欣赏着它独特的韵味!与野性不羁、奔流不息的江水相比,它是那样恬静、温婉,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绿的,绿得纯净,绿得深湛,也绿得温柔恬雅,那绿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每当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湖水,湖面就像一张纯净的笑脸,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我一跨入衢州师范学校的大门,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爱上了绿树成荫的校园,爱上了有独特韵味的菱湖。我曾经一度以为是“灵湖”,因为我觉得它是那样灵动,那样赋予人灵感!后来我才得知“菱湖”非“灵湖”,它也是衢州的命脉之一,是有悠久的历史的。从地理学上考证,约距今两万年前就形成了。这个衢州内湖,曾经占地数百亩,旧志书上称为菱塘、菱池。唐,以地处城之东,遂名东湖;宋筑芙蓉堤,又改名芙蓉湖;明,湖中植菱,改名菱湖。有幸的是,在我们校园内,还保存着原菱湖的一部分,让我们时至今日仍能见到菱湖的踪迹,它与那些古城墙一样,是衢州悠久历史的印记啊!明代郑瑄有诗题咏《菱湖》:“一水平如镜,菱湖打浆游。夜凉何处笛,明月照高楼。” 在菱湖边徜徉,校园的美景皆倒映其中,一览无余,我总是驻足痴望。三年的师范生活,菱湖驱走了我多少成长的烦恼,抚慰了我多少想家的情结,见证了多少纯真的友谊,给予了我多少前进的动力!我们苦练基本功,期待着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 那一年,是1993年。同学们在菱湖边挥泪告别,各奔东西,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但菱湖那一弯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什么时候再相见?进城的机会很多,但总被琐琐碎碎的事耽搁,再也不得见! 那一年,是2002年。我无意中浏览报纸,发现了一则招聘启事,是“衢州市实验学校(筹)”公开招聘老师。对照条件,我都符合呀,学校的前身是“衢州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这可是我们衢州市最优秀的学校啊,那名气如雷贯耳,我能考上吗?再仔细看,这学校太大气了,连报名费都不收取一分,去试一试总没损失!最最关键的是,我一打听,学校将建成全市最好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区就是我们原来就读的“衢州师范学校”原址!缘分太奇妙了,兜兜转转,我又要回到菱湖边了?我心驰神往,报名,坚决报名! 老天眷顾我,过五关斩六将,衢州市实验学校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我又可以坐在菱湖边了!真的,立存此照好多张!有我独自捧书细读的,有我和学生互动嬉戏的,有我带领着全班孩子细赏菱湖边的美景,指导他们写出心中的爱校之情的…… 阔别10来年,岁月并没有在菱湖刻下沧桑,它依旧年轻,更欣喜的是“衢州市实验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在全体实验人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成功,成绩斐然,品牌迅速打响,经过一系列的校园环境亮化改造,菱湖在秉承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多少学子在菱湖边文采飞扬,锐意进取,一批又一批拔尖人才走进了衢州二中的“创新班”! 见证着一切荣辱兴衰,经历着一切风云变幻,此时的菱湖已是德高望重,看到校园图书馆那一整墙的荣誉奖牌了吗?姜校长带领着实验人创造了多少辉煌!古老的菱湖,完全有了骄傲的资本!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但是,你看此时的菱湖仍然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时湖面掀起了一阵阵小波浪,倒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它愈发碧绿了,绿得像一块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瑰丽无比。驻足湖边,可以发现很多很多的红鲤鱼,一簇簇一群群追逐嬉戏…… 你在校门口并不能一眼看到菱湖的芳容,必须绕过行政楼才能领略到它的美,这也是许多外来客人惊叹的地方,像苏州园林一般步步是景,豁然开朗!尽管菱湖是那么含蓄,那么内敛,那么低调,但它就像我们这所名校一样,经过积淀,已经形成一种文化:菱湖书店、菱湖文学社、菱湖艺术节都应运而生……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又开创了新局面,不仅有了菱湖校区,还有了新湖校区!“菱湖”俨然已成为我们市实验的一个标志,一枚印记,一种精神! 最后来细细研读一下我们的校址吧:讲舍街26号!你知道“讲舍街”的由来吗?清顺治、康熙年间,浙江总督府曾两度设于衢州,堪称“衢州史上最高规格的衙门”。就在这总督府后面,就是以明代李遂“克斋讲舍”而得名的“讲舍街”。著名的围棋仙地烂柯山“天生石梁”四字即是李遂于明嘉靖十七年所题。清乾隆年间,衢州菱湖诗社王登贤、费双飞、徐常易等人都在李公遗爱祠留下诗赋赞语。其中徐常易的诗为: “李公殁已久,讲舍留遗踪。 忆昔来三衢,学者得所宗。 春庭罗桃李,高台环芙蓉。 煌煌宣大义,如扣万石钟。” 此诗正讲述了李遂当年于讲舍勤奋教学的情景。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如今,你走进菱湖北校区,依然可以在孔子像旁的柚子树下见到一座斑斑驳驳的碑,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碑文已不可辨识,但你似乎还能听到前辈们在此讲学时的铿锵之声…… 我们不拿辉煌的历史摇旗呐喊,我们不凭空洞的口号奋力宣传,我们——衢州市实验学校,只是扎扎实实地办学,勤勤勉勉地为孩子终生的学习奠基。我庆幸我又与菱湖为伴了,我自豪我是衢州市实验学校的一员! 岁月静好,菱湖静谧!百年华诞,继往开来!

菱湖

衢州

衢州市

实验学校

我们

绿得

学校

讲舍

湖面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