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野战医院记忆(下篇)伊犁河畔

天池

<h1><b>向前!向前!向前!一 一 一虽然从宁波出发前上级交代任务明确:平叛剿匪任务完成,还是回原单位,队伍中有不少是夫妻双双奔赴平叛剿匪的战场,临走时把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保姆照看,有的年轻人未婚妻 未婚夫还等着回去结婚呐,现在突然又接到新的命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法。可使命来了,责任来了,那颗不灭的心也来了,我们身上的军装诉说着军人的神话,而我们的灵魂深处始终被中国军人不朽的军魂主宰着。</b></h1> <h1><b>保卫国家安全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服从上级的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哪里有战争,哪里就需要野战医院。当时也不需要做什么思想工作,全院人员奔向新疆,奔向新疆伊犁前线。我们一首军歌高奏,继续军旅风雨同舟,还是这群战友大家知心牵手:祖国安定离不开军人。为了祖国安宁,我们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风霜雨雪,一路向前!向前!向前!60年11月27日到达新疆美丽的花园城市一伊宁市。这里就是当年伊宁市街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委,州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文化艺术中心一一就是后来我们常去看电影的 绿洲电影院。</b></h1> <h1><b>伊宁市解放路七巷,是我们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路的两旁矗立着高高的整齐的钻天杨,树下边有很漂亮的水渠,那清澈见底的渠水缓缓流淌,给人无限遐想,啊!真美。几乎每一户居民家中都有漂亮的庭院,种着苹果树和葡萄架,少数民族非常好客,认识不认识不要紧,到了他家好吃的好喝的全盘托出。伊犁真是个好地方,让我们一开始就爱上了她。</b></h1> <h1><b>还有这吃了以后就一辈子都喜欢吃的馕。</b></h1> <h1><b>第五野战医院被安排在伊宁市解放路七巷,原前苏联一所军官学校的学员宿舍。里面有一幢幢独立的平房,全部都是大红色砖木结构,每幢房子有一个花木栏围起来的小阳台,非常漂亮,很有气魄。整幢房子只有一个门,里面是空空荡荡一大间,一个大通铺,开始我们就睡在这里。后来因需要改成了家属院,越改就越没样啦。</b></h1><h3><br /></h3> <h1><b><br /></b><b>时光的流水冲不淡记忆的底片!</b><br /><b>医院的一个个情景画面,</b><br /><b>越来越清楚地在脑海中闪现,</b><br /><b>挥之不去的情景,</b><br /><b>越来越多的在梦中出现!</b><b><br /></b></h1><h1><b><br /></b></h1><h1><br /></h1> <h1><b>军官学校还有一个大礼堂,上面写着一一军人俱乐部。建筑结构和外观都很不错,后来五院使用了很久,我们全院开大会,看电影,各种文艺活动都在这里。不少战友聚在一起, 个人 或家庭常喜欢在大礼堂门口拍照。在六七十年代,文化艺术生活单调 匮乏,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周1一2次的电影,那时候刘月章,王保勤,刘同杰,宋阿林是最受欢迎的人啦!每到周末,家属院的孩子们放学看见医院的汽车就大喊!我看见刘同杰拿片子回来啦!于是晚饭后家家炒瓜子,每场电影散场,大礼堂地上总留下厚厚一层瓜子壳。</b></h1> <h1><b>还记得七十年代看了场电影 英雄儿女 散场以后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看!电影里的王芳,多像咱们余慧娟呀!太像了,像极了,好漂亮。</b></h1> <h1><b>1.看!英姿飒爽的高志忠,<br />2.1977年元月董献华去河南接新兵回院,在新兵训练时与许志广,杨其明在五院俱乐部门前雪地合影。<br />3.这里的几个同志大家还记得吧?她们是较早分到五院的,大约是65年吧!现在她们中除了 唐桂文进了五院战友群,另外的是刘家法,姚芙娣,赵素华,别搏梅,張安才。<br />4.卢永华 何昌善和他们的孩子。<br />5.鲍世琪和他的两个女儿。<br /></b></h1><h3><br /></h3> <h1><b>我们进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操场,12月伊宁市的冬天,气侯严寒,地冻三尺,要掘地,填石块打地基。从那时起我们就学会了用新疆的坎土曼和抬巴子,大约半个多月操场就修好了竖起两个篮球架,周围种上一圈白杨树。从此也就有了出操打球和业余活动的地方。<br />五院各个时期的篮球队员们都很棒,球打得都不错,经常组织分区 农四师和地方上进行比赛,在军分区组织的篮球赛也得过名次。</b></h1> <h1><b>记得拔河比赛最受欢迎,各科室都很认真,啦啦队喊破了嗓子,还有人指挥一一加油!加油!瞧吧!钟崇生多卖力呀!</b></h1> <h1><b>1962年医院新大楼建成,所有医疗机构从伊犁军分区卫生所,搬进新大楼。从此我们第五野战医院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这里工作直到离开。这里有我们洒下的青春热血,在这里走过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因为那是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它不是一段缥缈的梦幻,那是一生难忘的生命深处的眷恋!这里篆刻着五医院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历史篇章。<br /></b></h1><h3><br /></h3> <h1><b>大楼!其实并不大,但他可是我们离开后日夜思念的地方,因为我们把生命中最壮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把成长中最美好的时光镌刻在了第五野战医院的丰碑上。永远忘不了啊!忘不了的还有这锅炉房,洗澡沐浴多亏有了它。大楼后面的传染科是三所战友们的家。</b></h1> <h1><b>第五野战医院第一次党员大会</b></h1> <h1><b>第五野战医院第六次党员大会</b></h1> <h1><b>从第一次党员大会到第六次党员大会,从第一次护训班结业到第五次护训班结业看医院的发展壮大。</b></h1> <h1><b>第五期护训班结业啦!她们朝气蓬勃,都是五院的新生力量。</b></h1> <h1><b>二所蒋所长要调走了,同志们依依不舍,纷纷在病房楼前照相留念。</b></h1> <h1><b>这是化验室的合家欢!他们是冷洪瑞,张炳生,李瑞英,宋双林,胡云珍,李维玲,潘爱民。<br />三所欢送老战友合影<br /></b></h1><h1><b>这张是唐桂文,毕博梅,赵素华,张安才,刘加法,姚芙娣。</b></h1> <h1><b>69年的兵刚进院,穿上军装多神气来到大楼前照个相。这里是胡云珍,方玉梅,王军,许兆芬,秦爱民。</b></h1> <h1><b>这几个是 李建宁,丁俐华,杨克,慕学荣,龚小荣</b></h1> <h1><b>修好操场,我们动手修整宿舍后面的几棵苹果树,又补种一些树苗,在另外一块空地上打造出一个新的苹果园。两年后就开始结果了,从此,两个新老苹果园成了战友们休闲时的乐园。这是,<br />翟笑妍,田笑玲<br /> 于英<br />龚小荣 杨继平<br />李维玲削了个苹果说,你尝尝 可甜了。<br />吴乐华,王军,段大利三个胖姑娘笑得多阳光,赛过满园苹果花。</b></h1> <h1><b>战友们有了开心事都喜欢到苹果园里来照个相</b></h1> <h1><b>宋平</b></h1> <h1><b>五院就此在伊犁驻扎下了,</b></h1><h1><b>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b>,</h1><h1><b>每年有老兵退伍,不断迎接新战友,部队各大专院校也往我院不断输送新生力量,我们的队伍渐渐壮大,我院的医疗技术也不断升华。</b></h1> <h1><b>这张照片是79年兵叶伊欣提供的,她说:1979年末,75年兵电工马建林要退伍了,前排左二就是是勤杂班班长马建林,为了欢送他拍了这张合影,还有洗衣房的宗秀英师傅,也是五院元老级别的,右二是郭忠恕助理员,左二是78年兵保管员张德清,后排是洗衣房和总机班的79年女兵,前排左一,是78年四川籍战士通讯员王永忠,他是我们新兵蛋子每天最盼望的身影,一见他就要围上去问他,我的信?我的信?可惜去年他因为重病,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了,只想在这里,对天堂的他一声,通讯员,你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的军人!我想,他听见了。</b></h1> <h1><b>这是医院的病员灶全体员工合影,各科室医生护士与小伙房关系密切,这里面有阿伊夏姆和孙师傅,看见他们好亲切,多少年来吃他们做的夜班饭,他们都是前伊犁军分区卫生所留下来的老人,记得还有阿里医生,木沙医生,马仁渊,李广芬,倪万涛,肖如林,刘学瑞,兰进财,伊拉洪,马拉洪,托尼,还有一个维族赶马车的奴拉洪,他们都特别好,离开以后战友们常常谈起他们也很是想念。</b></h1> <h1><b>这些都是当年在病房大楼前的集体照</b></h1> <h1><b>新兵入伍后不少人都当过炊事兵,单爱民刚入伍也进了炊事班,干得不错 常受表扬。可有一次,司务长买回来一只羊,暂时不吃就让单爱民好好养着,不料!一心想养好些,养胖一点,结果喂食太多把羊给撑死了。气得周永建管理员说 真想揍你一顿,吓得她整天躲着,不敢露面。</b></h1> <h1><b>以老带新边学边干,是我院培养人才的最好方法。到院不久的新兵,经过培训很快就能上岗单独工作,69年入伍的胡云珍,72年参加第一批护训班培训,可拍结业照的那天正好轮到他值班,没能参加,留下一点遗憾。也说明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能够单独工作,很不简单。</b></h1> <h1><b>钟崇生在讲解针刺麻醉,张振生在精心学习药品调剂,化验室冷主任在做试教,,,</b></h1> <h1><b>1981年胡云珍已经能够带学生当老师了。</b></h1> <h1><b>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能写能画会跳会唱,</b></h1> <h1>多才多艺能写会画的杨克,那几年五院的墙报 黑板报都是她和刘书香包办了,杨克的稿件常在新疆军区政治部军报上发表。</h1> <h1><b>养猪姑娘翟笑妍,70年的兵,猪倌当的时间有点长,并且还当了两次,每当母猪产仔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她都守在旁边看着,母子平安才放心。喂猪拌猪食,猪把一双小手哄的又红又肿也一声不吭。猪养的好,受到院长大会上表扬。</b></h1> <h1><b>自从1959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达赖嘛嘛逃亡印度以后,印军不断在我边境骚扰,越过中国藏南地区与印度边界有争议地区,共修筑碉堡40多个,修筑工事,我国政府多次要求印方退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经过多次谈判未果,于1962年秋中国政府决定用武力把印军赶出去,我们称之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b></h1> <h1><b>新疆军区组建 前线指挥部医院 即前指医院。我院政治处主任孙云馨 任前指医院副政委,外科 潘杰,何昌善,陈瑞娟,内科 甘家恩,x光室吕少波,化验室赵显宁二上昆仑山奔赴叶城 大红柳滩 三十里营房,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b></h1> <h1><b>战斗结束其他同志都分批陆续回院,前指医院撤销,甘家恩,吕少波两人被留在了南疆军区边防部队,直到退休转业。照片上是吕少波,前几年听说他从部队退休回到杭州,今年七月份开始就多次给他打电话,通知他五院战友今年杭州聚会,电话一直没人接,最近才知道他去年已经走了,多么惋惜!我们又少了一个好战友。</b></h1> <h1><b>这是外科军医陈瑞娟在前指医院工作。</b></h1> <h1><b>这里特别提下方金宝同志,作为五院的一名内科军医62年被调到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队,在那里同样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被大风吹落了右手的手套,在那滴水成冰的日子,这就意味着手将被冻掉,他将左手的手套套在右手上,用外科绷带包裹在左手上,等到了目的地他的左手已经失去了知觉,三只手指已经坏死,不得不截肢而致残。战斗结束后被上级部队授予三等功!</b></h1> <h1><b>我院领导带队下边防哨所巡回医疗也是常事,可这次非比寻常。大约在1967年二所蒋所长带队,姜风德,叶展荣,王蓉蓉,李俊茹到松柏,昭苏和坡马边防站巡迴医疗,返回途中,乘坐的马車下坡時翻了车,姜风德肋骨挫伤虽没有骨折,但呼吸時很痈,叶展荣臀部受伤痛的不敢坐,車是向李俊茹坐的这边翻过耒的,她一下子被摔出去好远,还好医疗箱沒砸在身上膝盖被摔烂了,那次大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但还是坚持圆满完成了任务。</b></h1> <h1><b>医院有一个农场,开头几年种小麦,玉米,后来种胡麻。小麦玉米可以喂马酿酒,医院就有了酒厂,小药厂,胡麻榨油可以改善生活。各单位参加农场劳动都挺积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太阳晒,大家有说有笑干得欢,特别是每到中午食堂送饭的车来了,肯定是大肉包子,男同志一次能吃十来个,女同志也有四五个好吃。<br />这张照片是药房的战友们在农场劳动间休息<br />下面这是高志忠在干活<br />还有是一所的同志们在朱所长带领下到农场收胡麻。</b></h1> <h1><b>医院曾组织过两次大规模的野营拉练,那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使全院官兵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体验,尤其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就像矿石被放进高温熔炉里去冶炼,出炉的都是一块块钢板,她们说,艰苦的拉练以后,会使你周身舒坦,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历练。上面的照片是当时二所拉练途中的宣传队,下面则是一所的宣传队,宣传队员们跑前跑后带领大家唱歌,说快板,喊口号,给同志们加油鼓劲他们更加辛苦。刚从军医大学分配到医院的段大利说,拉练对我的一生影响巨大,塑造了伴我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了我们的军人品格和坚强意志。是啊!部队教会了我们吃苦、服从、忍耐、敬业、责任、勇敢、自律、拼搏、奉献等等,是第五野战医院这所大学校启蒙了我们的人生。<br />照片上是,</b></h1><h1><h1><b>董献华</b></h1><b>雷燕<br />王军</b></h1> <h1><b>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通过军训咱第五医院出现了不少神枪手!五发子弹射中48环大有人在,他们也是苦练出来的。回忆往事,有趣的事情真不少,记得71年全院军训,手枪,步枪,手榴弹实弹训练,有个别同志没有掌握手枪射击要领,扣动扳机被抢的后作力吓得把枪扔在了地上。还有个同志投掷手榴弹,环圈套在小指上,伸开右臂向后一甩,尽然将手榴弹扔到身体的后面,当时好一阵紧张,幸亏在场的周永建还是游根荣?捡起来再扔出去,手榴弹在空中爆炸,好像还有一个人还受了点小伤。照片上都是咱院的神枪手们,冷洪瑞,胡云珍,王洪英,丁俐华,宋丽莲,商玉山。</b></h1> <h1><b>丁俐华,王红英,李艺玲,军分区通讯站的李秀兰,参加了新疆军区射击集训队以后,在惠远将军府拍照留念。</b></h1> <h1><b>丁俐华曾参加伊犁军区后勤部代表队,到伊犁军分区参赛,得了名次受到表彰。</b></h1> <h1><b>医院里人员越来越多,住房需求不断,为了解决住房紧张这一矛盾,院领导决定自己动手造房子,于是全体人员都当上建筑工人,从和泥浆打土坯开始,送灰浆递砖块做小工,有些会砌墙的人都是大工。没用多少时间,整齐的两排平房居然就神奇地造好了,不少人家搬进新居,还有的成了小青年的洞房,大家不亦乐乎。</b></h1> <h1><b>我们要离开医院了,对自己参与建造的房屋真有那么一点舍不得,吴乐华,陈少爱李俊茹是左右邻居临别前特地合影留念。</b></h1><h1><b>2015年吴乐华的两个女儿千里迢迢来寻根,找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爬到窗口朝里面张望。</b></h1> <h1><b>说起医院造房子,也有一个小故事。高福珍差点丢了命。为了盖房子到新源林场买木头,通过伊犁河放回来,高福珍,胡淑萍,还有一个谁?坐在原木上一个不小心掉进伊犁河,胡淑萍她们两人手拉着手没冲出多远就爬上来了,高福珍冲得最远只看见草帽不见人,差点没命,兰进财和曹全朗赶快跳进河里在下游将他挡住,才没被湍急的河水冲走,然后救起她。直到现在她还说,当时我什么都看不到了,只听见他们的声音在说,让她趴在木头上吐水,哈😄 要不我早见馬克思了,他们两人是我的救命恩人。</b></h1> <h1><b>这是新疆核试验基地马兰。我国的核弹数量比其他国家要少得多,我们更追求的是少而精,我国是世界合法拥核国中核试验次数最少的国家,但是关键的核弹技术均已掌握。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次核试验当属1976年11月17日我国进行的这次代号为731的千万吨当量的氢弹空投试验,这是我国当量最大的一次核试验。也就是有我们第五野战医院参加的这次核试验。</b></h1> <h1><b>1976年上半年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院派员参加代号为731的千万吨当量级的氢弹空爆试验,院领导把这一光荣任务交给了二所,由张振铎副院长带队,于1976年9月进驻马兰基地永红一大队孔雀河畔由张爱平将军命名的开屏村。进场区就看见周总理提词,严密周到 稳妥可靠 一次试验 全面收效。</b></h1> <h1><b>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核损伤的生物效应,在这里先接受短期培训,明白了核武器产生的光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沾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而损伤程度与核当量的大小,爆炸与地面的距离,效应物离爆心的距离,遮蔽的程度等等有密切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就要我们用确切的数字来说明。核试验對於掌握氢弹的設計与制造技術至关重要,因為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爆炸效应測試,以验证氢弹的可靠性,只有证明你的氢弹是真實有效的,威力是可信的,你的战略能力才能被世界认可。即使是現在数以亿亿亿次超級計算机也无法絕对模拟真实的氢弹試验。</b></h1> <h1><b>我们怀着紧张 激动的心情学习着,等待着,希望这次爆炸顺利成功,大约11月15号,我们看见大型卡车运载着大炮弹通过,纷纷议论着,氢弹运到了,11月17号 我们期待的这一天终于等到啦!指挥部通知凌晨一两点进场,我们穿着规定的工作衣到达指定位置,把一个个效应物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做好标记。大多数是狗,也有放在笼子里的小豚鼠,在试验场我们看见其他单位的效应物可多啦!有武器装备,铁路桥梁,粮食仓库......应有尽有,心想 这么好的东西马上就要毁掉了多可惜!。</b></h1> <h1><b>放好效应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坐在指定的位置上戴上防护眼镜悄悄等待,心情有点紧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久就看见轰6轰炸机飞过来了,在空中盘旋,大喇叭里发出声音,大家注意啦!全体各就各位 试验现在开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起爆!只听嚓!一声,大地抖动了一下,来不及多想就好像太阳从宇宙刹那间落到了地球上,从未感受过的光和热,脚上的解放鞋把脚都烫伤了,不一会巨型蘑菇云渐渐升腾到了2万多米的高空,扩散 再扩散,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大喇叭里喊出 我国千万吨级别的氢弹试验宣告成功。全场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同时轰6轰炸机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代核武器载机。</b></h1> <h1><b>我们被带到指定地点穿上全套防护服,戴上防护面具和计量笔进场,回收我们自己的效应物,脚踏着那地,和我们放物品时完全变了样,走一步防护靴陷下去好深,满地狼藉,场景惨不忍赌,各自找到自己的效应物回到我们的实验帐篷。然后到消杀车里去扫去身上的落下灰,脱下防护服,防护面具,再洗澡换上干净衣服。计量笔显示超过红线的需要吞一颗药,还要登记姓名和编号,我们的营养补贴就是吃了几天病号饭。</b></h1> <h1><b>然后,就是把现场取回的样本生物认真仔细地检查,填写规定的各种数据并给存活的生物作试验治疗。直到最后一只效应物死亡,把所有资料上交,任务就结束了。</b></h1> <h1><b>在国家发布这次氢弹爆炸成功的公告上有这样一段话,为了这些核试验所付出的,除了当年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也许我们今天不知道他们确切名字的普通军人、工人和劳动者。光荣永远属于这些为了祖国而奉献的人们。回想这段历史,作为第五野战医院的一员,我们参与了并光荣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感到无上光荣和骄傲。更应该珍惜这暂时的和平安定来之不易呀!</b></h1> <h1><b>岁月峥嵘光阴如箭,时光把我们带进1983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发文,第五野战医院胜利完成了军委下达的各项历史使命,带着荣誉带着光辉带着第五野战医院全体指战员的辛劳与汗水,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与丰碑。从此,军旗上有我们的鲜血,军徽上有我们的光辉,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国家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曾经为祖国和平安定做过的奉献。骄傲吧!作为第五野战医院人,我们个个都是好样的!<br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头再看看第五野战医院里的我们。</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第五野战医院全家福!</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照片前后不分职务,年龄,军龄,随机点发。</b></span></h1><h1><b>邹立芝,束茂生,聂宝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玉生,郑文,张振铎,</span>杨成生<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闫思伟,黄伯龙。</span></b></h1> <h1><b>王珍,</b><b>孙云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胡方福</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贾秉年,</span>李林秋<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温振川,张俊兰,李光达,</span>陆忠</b></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宫全政,王宝元,</span>杜庆芝<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梁存显,傅振超,汲庆元,吴应军,赵飞,周永建。</span></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郭忠恕,宋子凡,张振生,张荣宗,吴振安,李松全,李润生,金怀星,孙学英。</b></span></h1> <h1><b>许森林<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周慧珍,卢永华,陈庆鹏,何昌善,</span>陈瑞娟,晏鑫,<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冬馨,都明媛。</span></b></h1> <h1><b>袁永霖,余阿钊<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积明,</span>方金宝,高积余,邢亚克,吕少波<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申志良</span>,张久堂<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b></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侯云峰,</span>许士康<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商雅仙,何书亮,游根荣,赵显宁,王庆荣,</span>王德培<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陶文雅。</span></b></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少爱,俞湘乡,袁永祖,吴乐华,</span>鲍世琪<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鲍红日,周秀娟,许有梓,王爱嫦</span></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郝俊英,娄培勇, 石荣奎 ,雷燕,康俊英,徐善民,</b><b>宋国喜</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艺玲。</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乔敏,那娅,刘岩,田笑玲,单爱民,李俊茹,曹瑜民,杨克,程根梅。</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王雨田,王军,曹玉莲,龚小荣,李晋湘,汤景华,高玉华,秦爱民,</b></span></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徐志寿, 胡尔西达 </span>刘溪芳<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马仁渊,徐竹君,李萍,袁文德。</span></b></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邓玉萍,董规范,尹协勤,汤玉娥,翟笑妍,刘全国, 党瑞阳,,</b></span></h1> <h1><b>常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宋国喜<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贾明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孟向平<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保勤,徐孝坤,陶祖维,何书亮,谢玉兰。</span></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钟崇生,李建宁,路兴汉,邓雷娃,李永泰, 许兆芬,费志政。</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林松平,刘加法,许晖,姚芙娣,赵素华,别博梅,宋双林,周世奎,郭正祥。</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饶纪云,倪万涛,邹本国,李艺玲,向红,张必腾,李云,李晋生,蒋国枢。</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李萍,马新茹,李淑爱,唐桂文,王海明,余慧娟,赵瑞芳,宋阿林,李维玲。</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王玉远,张惠玲,张惠增,罗华,刘同杰,那莎,段发祥,宋平,康灵,</b></span></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淑华,周元启,商玉山,冯琳,王贺年,</span>贾明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志洲,吴子顺,何周智。</span></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方玉梅,李逢亲,高福珍,郭正祥,段大利,霍齐,丁俐华,常贵忠,董献华。</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徐水娟,梁凤荣,贾彩云,赵飞,胡云珍,杜玲玲,宋云芳,刘月章,于惠珍。</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叶伊欣,郑华,杨学惠,王华芳,李玉萍,王廷贵,,陈军,董立新,张炳生。</b></span></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成,王洪英,刘同杰,<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德清,翟笑妍,阿依夏姆<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春花,申佳民,李阿丽</span></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曹全郎,费志政,王淑敏,吐鲁红,方新燕,周春玲。</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李发明,李发裕,张志强,王文荣,王军,</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二所民族女兵古丽娜和她同一批入伍的战友。她们都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姑娘,从乌鲁木齐入伍,个个活泼可爱,聪明好学,普通话讲得非常好,分别后就很少联系了,盼望她们也能早日回到第五野战医院战友大家庭中来。</b></span></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78年四川籍的战友,入伍后他们大多分在院务处,第一排从左至右,祖应国,何天富,李洪绪,王永忠,廖学明,李龙坤,第二排,张荣,潘成友,王道华,陈玉明,杨邦明,郭秀伦,另外还有张德清,蒋付军,赵建华,曹辉华,当时他们都在值班,没有能参加拍照,这16人在第五野战医院服役直到复原转业,我们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在没有忘记五医院,只是很少有联系了,这次聚会刘同杰联系上了蒋付军,蒋付军非常激动,积极热情地联系他的战友,做了许多工作,打了无数次电话,又联系上了敬华全,他们相对年轻,还都在上班,家庭压力很大,希望下次聚会他们能参与。</span></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战友们,我们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牵,时光不老,我们不散!</b></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