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田园生活2日游

德义

<p>第一天(10月1日)上午游览太仓金仓湖公园</p> <h3>金仓湖公园位于太仓市城厢镇(市区),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超过1000亩。</h3> <h3>金仓湖畔的疏朗草坪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站在坡上,眺望千亩湖面,碧绿的草坪、成片的乔木林疏朗有致。<br></h3> <h3>曲折的木栈道、别致的木平台将草坪和湖光岛色联成一体,让人心旷神怡。</h3> <h3>金仓湖水面面积超过1000亩。</h3> <h3>中午抵达太仓沙溪田园生活馆</h3> <h3>田园生活馆坐落于太仓市天竹园乡村度假区内,地处于天竹园生态农庄南侧,距沙溪古镇仅3公里,交通便利、环境雅致。</h3> <h3>基于“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利用原有民宅,在不破坏原有形态的情况下,将其改造成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生活馆。是古朴民居的革新演绎,静雅的传统风格和简约的当代空间融合在一起</h3> <p>下午游览沙溪古镇。沙溪古镇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中部沙溪镇境内,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p> <h3>沙溪古镇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h3> <h3>开凿于宋代的七浦河贯穿全镇,河道宽阔,河中有岛,为江南古镇一大特色。沿河两岸的古宅民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h3> <p>第二天(10月2日)前往太仓南园。南园为太仓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赏梅种菊处,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王锡爵于明万历年间始建,其孙大画家王时敏又加以拓建,原来的南园占地三十余亩,为清代以来吾邑园林之首。清初,文肃门楼是一座典型的明朝风格建筑,为卷棚式屋顶,飞檐斗拱,看上去十分古朴。卷棚顶形式的建筑风格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悬挂的匾额“南园”二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和吴门画派大家董其昌的手笔,大门口的两块抱鼓石是仿照南园旧物而制成的。</p> <h3>南园的九曲桥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桥。它的石栏特意放低,似乎漂浮在水面上一样。等荷花开的时候石栏掩藏在荷花中,游人仿佛行走在水中一样。九曲桥还有一个特色,当人站在桥的一端,向着水面,会觉得水在向自己聚拢。而看向远处,水便有向外扩散之势,这种有聚有散的造景手法,也是园林艺术之一种。</h3> <h3>从九曲桥上往左看,可以看到寒碧舫。其匾额系明末清初本邑著名大诗人吴梅村的手迹。寒碧舫俗称“旱船”,文人雅士称其为“不系舟”或“舟而不游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h3> <h3>走过古朴的宋代石桥,就可以看到一幢临水而建的建筑:潭影轩。潭影轩三字是由吴中大才子祝枝山所题写,“夜来升月倒影水中”,故名为潭影轩。又因为轩后有两棵高大挺拔的青桐树比肩而立,因此又称为“双梧轩”。夏天时候,这里绿荫遍地,加之临水,是个清凉消暑的好地方。</h3> <h3>南园的大还阁是中国第一座古琴馆,也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这座建筑纪念的是明代时太仓古琴家徐上瀛,也就是徐青山。“大还阁”匾额是徐青山当年的亲笔,弥足珍贵。</h3> <h3>大还阁有前后天井,主建筑为两层楼,除正厅外,另辟有四间琴室,沿用了传统的“五知斋”、“与古斋”、“西麓堂”、“春草堂”等古时就有的斋名。门洞上方还嵌有“高山”、“流水”、“无我”、“玄虚”等砖刻,后天井月洞门处有“太古遗音”砖匾。天井四周的围墙上有十扇花窗,是苏州古建筑能工巧匠的杰作,每扇花窗图案各不相同,给人古色古香、美不胜收的感觉。</h3> <h3>大还阁楼上正厅陈列着从海外重金购回的徐上瀛《大还阁琴谱》,是康熙本原谱。还有上海著名古琴家龚一老师捐赠的名贵古琴,以及发现于太仓市李王庙旧址的八音磬石等。大还阁是目前我国第一家古琴琴谱、音响资料陈列馆,引起了海内外古琴专家与古琴研究者极大的兴趣。龚一先生称大还阁为“天下第一琴楼”。</h3> <h3>南园的最高建筑香涛阁。梅花暗香如涛,故称为“香涛阁”。香涛阁所在的土坡,是老城墙位置,为元代张士诚拆常熟支塘城建太仓城的旧址</h3> <h3>走过知津桥,便是南园的主体建筑绣雪堂了。它是当年王锡爵和他的孙子王时敏招待客人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聚集一起绘画吟诗的佳处。“绣雪堂”三字是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所题写</h3> <h3>中午安排在南园饭店午餐</h3> <h3>南园饭店用餐环境较好,我们可以在露台上用餐。饭店的免费停车场停车非常方便</h3> <h3>从露台上直接可以看到南园风景,午餐后返回上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