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未完成的方尖碑之谜

玄月精灵00

<h3>凌晨四点钟抵达神秘的国度-----埃及!这个建筑物代表和平友好的象征!</h3> <h3>开罗机场转机阿斯旺</h3> <h3>埃及42度高温!8月来埃及不要穿短衣短裤,要不然很容易晒伤!</h3> <h3>阿斯旺内陆飞机很小,比国内的豪华大巴大不了多少!坐上面心惊胆颤.........</h3> <h3>机场大巴陈旧回到了国内80年代</h3> <h3><br /></h3><h3>阿斯旺水坝位于埃及境内的尼罗(Nile)河干流上,在首都开罗以南约800km的阿斯旺城附近,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h3><h3>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11m,当最高蓄水位183m时,水库总库容1689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210万kW,设计年发电量100亿kW·h。工程于1960年1月9日开工,1967年10月15日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1970年7月15日全部机组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同年工程全部竣工。</h3> <h3>阿斯旺水坝 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坝,使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水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h3> <h3>坐在炎热的石墙上面,有煎鸡蛋的感觉</h3> <h3>采石厂入口</h3> <h3>未完成的方尖碑</h3><h3><br /></h3><h3>  阿斯旺,盛产法老最爱的粉红色花岗岩,质地坚硬,匹配埃及人对于永恒的信仰。那是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采石场沿尼罗河而建。</h3><h3><br /></h3><h3>  这个方尖碑只完成了切割石材的程序,沿未雕刻与图画,简单中更有古朴的风韵。碑身已有几处形成了裂缝,历史似乎像这巨石一样沉重,让创造历史的人类自身也不堪负荷。</h3><h3>  "未完成的方尖碑"已经成形,上下左右,开凿有一米宽的壕沟,与山体已经分离,石碑头部像箭头模样,没有通常方尖碑向上收缩变小的造型,碑身尚未打磨亦无文字,看来是要移到平地之后才会进一步精工细刻。</h3><h3>  </h3><h3><br /></h3> <h3>  有学者认为,方尖碑是用闪长岩开凿的。然而,闪长岩的硬度是6-7的莫氏硬度(钻石为10),与花岗岩的硬度大致相同因此,该技术将是非常低效的。</h3><h3><br /></h3> <h3>  这个未完成的方尖碑是已知古代最大的方尖碑,位于古埃及的阿斯旺采石场的北部地区。考古学家声称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建造的。然而,现代的工程师质疑埃及王朝是否能实现这个任务。</h3><h3><br /></h3> <h3>  它比任何古埃及方尖碑大了近三分之一。如果完成将长约42米(近似的137英尺),重达近1200吨。除了建造的问题,他们打算如何将其从采石场运出来?</h3> <h3>  巨石朝上的一面已经打磨得比较平滑,两侧已同山体分离,但下面仍同山体融合在一起。据说方尖碑都是从山体中"抠"出来的。石材的取得是首先在山石上打眼,然后在石眼中塞进木楔,再往木楔上浇水。木楔膨胀,碑石从山体上断裂开来。</h3><h3><br /></h3> <h3> 方尖碑为权倾朝野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建造,为什么没有完工?几千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也许它太大太重了,超出了古埃及人的搬运能力?从建造金字塔和规模宏大的神庙来看,以古埃及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建造能力,搬运巨型方尖碑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  到底是如何建造的?一些人认为这与埃及王朝无关,而是使用了一种远古文明声波和振动的技术,称为Khemitians。通过将这种工具设置为振动,可以使花岗石石英晶体变得不稳定,石头会像方糖那样分崩离析。</h3> <h3>到此一游!</h3><h3><br /></h3> <h3><br /></h3><h3>"未完成的方尖碑"静静横臥在采石场,无言地诉说着寂寞和悲伤。在遥远的未来,它将伴随着孤独,永生永世留在这里。</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