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五之煮 沸水

叶子

<h1>原文:<br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啜,尝也,市税反,又市悦反。)无乃[卤舀][卤监]而钟其一味乎,([卤舀],古暂反。[卤监],吐滥反。无味也。)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h1><h3>【注释】</h3><h3>[卤舀][卤监]读音(gan dan 赶胆)。</h3> <h3>译文:</h3><h3>水煮沸了,冒出像鱼眼睛的小气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quot;一沸&quot;;锅的边缘有连珠般的泡往上冒,称作&quot;二沸&quot;;水波翻腾,称作&quot;三沸&quot;。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开始沸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尝过之后把剩下的水倒掉。切莫因没有味道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独有盐味而无其它味道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quot;则&quot;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待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quot;华&quot;。</h3> <h3>【延伸阅读】</h3><h3>关于"三沸"</h3><h3>对于煮茶,陆羽提出了"三沸"说,并对水的三次沸腾时间做了严格界定。三沸之后再继续烧水就"老"了,不值得喝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水蒸发得太多,硬度就会变大。</h3><h3>一沸时加盐,二沸时加茶末。一会,就"奔涛溅沫",这就是三沸了。这时候,把在第二沸时舀出来的那瓢水,倒回去,使这"奔涛溅沫"的势头停下来,达到"育其华"的目的。"华"就是茶汤上面的泡沫,陆羽认为那是茶汤的精华。</h3><h3>烹茶鉴水,成为中国茶道的一个特点。您在煮茶的时候,会想到如"鱼目"、"涌泉连珠"、"腾波鼓浪"这样优美的文字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