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7月23日,马村区女子教师爱乐合唱团一行40人受邀赴北京参加首届新教育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进行了为期15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在这十五天中,我们学习、排练、演出,每天开心着,充实着,收获着,感动着,感悟着......</h3><div><br></div> <h3> “建团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中前进,力求通过诗经文化的传承,走出一条属于中原文化的艺术之路,让诗经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下一步,如何运用马村的历史文化打造我们的诗经文化,如何定位合唱团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font color="#ff8a00"><b>——马村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康春生同志如是说。</b></font></h3> <h3> “没有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合唱团的今天。虽然我们地处最基层,但我们的领导是有眼光有远见的,我们一直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在习总书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下,我们还将走的更稳、更远!”<font color="#ff8a00"><b>——马村女子合唱团领队岳玮如是说。</b></font></h3> <h3> “20年前,一群懵懂的姑娘,在刘森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开始了诗经的学习。刘老师那通俗易懂的歌唱方法、风趣幽默的文化讲解,深深吸引了我们的姑娘,使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上的责任。”<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长陈燕青如是说。</b></font></h3> <h1><b><font color="#167efb">回忆.遇见</font></b></h1><div>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沧桑,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div><div> </div> <h3> 我们与刘森老师的遇见,也是极其偶然的——1996年10月,马村区女子爱乐合唱团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由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及基层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当时正在焦作市拍摄历史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战国篇》的音乐总监刘森老师,因为一首极具河南特色的《编花篮》与合唱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刘老师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训练下,合唱团迅速成长为以《诗经》为主唱曲目的专业团体,于1997年赴北京参加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战国篇》相关曲目的录音,1998年参加《纪念沈湘逝世五周年》音乐会,得到了李晋玮、瞿希贤、黎英海、顾淡如等音乐大师及现场各位专家的肯定,并多次走进大学校园传播诗经文化、成为活跃在中原文化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h3> <h3>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在响应习主席“文化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马村区女子合唱团在马村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重新恢复组建,再次唱响诗经古韵!今年,80岁高龄的刘森老师又专程从北京赶往马村,指导合唱团学习国学文化,传承鼓谱知识,并于5月2日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厅举行了《传承诗经文化 唱响诗经古韵》专场音乐会,当晚的表演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演唱曲目上不仅有诗经还兼顾唐诗宋词、民歌及中外名曲等多种风格,合唱团演唱风格清新自然,质朴热情,被音乐界一些专家称为“来自田野的一阵清风”。</h3> <h3> 我们合唱团的姑娘们,大多数出生在农村,即使不属于农村户口,也是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小时候都是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赶牲畜的吆喝声长大的。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善良、淳朴、实在和执着。现在想想,刘老师那么大年龄,给我们一天天的上课排练,期间只要是问姑娘们累不累,姑娘们一定是大声回答:“不累!”直到组委会工作人员强行把刘老师带走,我们才傻傻地意识到,我们不累,刘老师累啊!</h3> <h3> 或许就是我们身上那种傻傻的实在吸引了刘老师吧。他喜欢我们,喜欢我们带着乡土味道的声音,听到我们唱歌就高兴;甚至溺爱我们,自己不但不舍得批评,也不允许别人说我们什么,那个“护犊子”的劲儿让我们一边笑一边流眼泪。那天刘老师的女儿来研习营,拉着我们的手说:“我爸爸对待你们的那个感情啊,我都吃醋了呢。”</h3> <h3> 我们经常说:“刘老师,我们爱您!”刚开始刘老说:“别说爱我了,我们之间的感情用这句话说太浅。”可我们这群姑娘傻实诚啊,又想不出别的什么更华丽的语言。我们还是会说“刘老师,我们爱您!”没想到这次您说:“姑娘们,我比你们爱我还爱你们。”可爱的刘老师,你是被我们傻实诚同化了吗?我们笑着,却又哭了。</h3> <h3> “让我们把自己原有的东西都留在家里,以谦卑的心态,以一个空杯子心态去研习营学习,装满了再回来。”<font color="#ff8a00"><b>——马村女子合唱团领队岳玮如是说。</b></font></h3> <h3> “是刘森老师给我打开了文化的大门,而研习营则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文化聚集地。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鼓乐,有活化石潮州筝乐,有能唱出来的诗经。何其多彩,何其有趣!”<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刘嘉怡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感恩遇到刘老师,在20年前组建马村女子诗经合唱团,感谢刘老师对马村姑娘们所付出的一切,感谢刘老师这20年来把我们这群姑娘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我们披荆斩棘一路前行!”<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卢媛媛如是说。</font></b></h3> <h1><b><font color="#167efb">研习.亮点</font></b></h1><div> 作为受邀团体,马村女子合唱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研习老师们进行了四场演出,并参与了其他各项研习活动。各种演出和活动均由本次研习营的策划组织者——辛庄师范黄明雨校长亲自主持,可谓亮点纷呈。</div><div><br></div> <h3><font color="#b04fbb"><b>★演出现场掌声雷动,数次谢幕无法退场。</b></font></h3><div> 在专场演出中,合唱团的姑娘们演唱了《扬之水》、《庭燎》、《谷风》等十几首诗经歌曲,演唱了唐诗宋词《阳关三叠》、《鬲溪梅令》,演唱了《杨柳青》、《亲疙瘩下河洗衣裳》等地方民歌,演唱了《摇篮曲》、《桑塔露琪亚》等外国歌曲。在演唱《灯碗碗开花在窗台》时,一句“有朝一日谁把心变,出门就叫他把腿摔坏”引得全场观众笑声不断,数次鼓掌。在演唱我们的家乡民歌《编花篮》时,观众们起立为我们打着节拍。每次原定的曲目演唱完毕,观众们就会用掌声和欢呼声一次次要求加演,组委会都得以刘老师身体吃不消为由向观众致歉我们才得以退场。</div><div><br></div> <h3> 近年来,朱永新主席数次莅临焦作市,参加全国新教育年会和新教育焦作开放周,对焦作新教育实验给予悉心指导,一听说是焦作市马村区的姑娘们来了,还带来了颇有古韵的诗经演唱,他激动不已。</h3> <h3> 在听完马村女子合唱团的演唱后,朱主席非常高兴,当即表示:“焦作市马村区应该作为全国《诗经》文化的研习试点,想了解《诗经》文化就必须要到马村去。马村具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是武王伐纣时期的古战场,古老的黄河文化及商周文化和龙山文化在马村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古老的诗经文化也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在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相信马村将迅速迎来全国近3000所孔子学院的学员来了解中原文化。你们作为目前唯一能传唱诗经的队伍,一定会走在全国前列,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h3> <h3> “你们的歌曲第一天听的时候,觉得特别欣赏,浑身起鸡皮疙瘩;第二次听得时候我流泪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是最应该让老外听一听的音乐,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声音。”<b><font color="#ff8a00">——来自西安的研习营学员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我们始终信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有那些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如血液般中华音乐文化。”<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邱媛媛如是说。</font></b></h3> <h3> 广树诚大师特别希望我们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台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听到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h3> <h3> 河南省博物院李宏院长站在一个考古人的角度对姑娘们高度赞扬。也特别希望能和我们合作演绎中国传统文化!</h3> <h3><b><font color="#b04fbb">★百人一堂同唱诗经,古韵旋律响彻心灵。</font></b></h3><h3> 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应研习营诗经爱好者邀请,我们合唱团对研习营近百名诗经爱好者进行了几次现场授课,教唱了《伐檀》、《关雎》、《柏舟》三首诗经歌曲。并在闭营的当天晚上达到了百人共唱诗经的恢弘场面。作为中国诗经文化的传播者,刘森老师特别激动。而我们这群姑娘们,也为自己终于能为刘森老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欣慰不已。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次共同学唱诗经的活动必将为全国各地真正传播中国《诗经》文化迈出重要的一步。</h3><div><br></div> <h3> “昨天晚上和马村女子合唱团的老师们一起学唱《诗经》的场面真的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震撼的不仅仅是一颗颗同在现场的心灵,似乎整个小礼堂都被点燃了。几千年前人们劳动的场面似乎瞬间在现场重现,人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放声歌唱,情不自禁的摆动着身体,一幅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虽然是四个声部同时在小礼堂里排练,但不仅没有感受到声音之间的相互打扰,相反听到了各个声部之间的相互应和,仿佛一瞬间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几千年前中国民间那种热情扬溢的劳动的场面。中国人有一种翻转困难的力量,有一种豁达包容的情怀,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智慧,身为今天的中国人,我为能够生长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为龙的传人的身份感到深深的自豪。”<font color="#ff8a00"><b>——学唱诗经的研习营学员如是说。</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西安鼓乐潮州古筝,诗经同台韵味悠扬。</b></font></h3><h3> 本次受邀进行演出的除了我们合唱团,还有潮州弦诗乐团和西安鼓乐团。潮州弦诗乐的领军人物高百坚、陈其俊、黄长雄老师以中正温和、婉转清丽的演奏,将《小扬州》的明快活泼,《平沙落雁》的怡然自得,《黄鹂词》的怀念呜咽和《昭君怨》的缠绵眷恋演绎的出神入化,让每一个聆听者感受了音乐的教化。西安鼓乐被刘森老师称之为“中国人的交响乐”,套曲演奏把我们带到了盛唐甚至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在闭营式中,我们合唱团的姑娘们与潮州弦诗乐团、西安鼓乐团同台演出,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或许没有非常高超的技艺,可就像刘森老师说的,文化不是竞技,而是生活,是“稼穑”,需要我们在点滴中品味、传承,我们做到了,还将做的更好!</h3><div><br></div> <h3> 潮州弦诗乐的丝竹入耳,西安鼓乐的热烈敞亮,百人同唱诗经的灵魂震撼……不仅广大诗经爱好者感受到了。我们相信,沈湘老师也听到了,感受到了。他最想看的情景,最想实现的愿望,我们正在一步步向前迈进。沈湘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刘森老师身上闪烁着,这样的光芒也必将照射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将会按照各位恩师的期望,对学生、对孩子——“面带欣赏,目露肯定,言出鼓励,心怀大爱!”这也将是我们一辈子的人生格言,努力的方向!</h3> <h3> “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是一段缘分、一个契机。我想,我们合唱团还有这个研习营就是我的一段缘分,也是文化的一个契机。”<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杨雪君如是说。</font></b></h3> <h3> “感恩刘森老师在80岁高龄,还每天辛苦加班加点为我们排练,他为传承中国鼓乐文化多次前往陕西集贤村学习,他为学习潮州弦诗乐文化不惜路上奔波半个月。他渊博的知识影响着我,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他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郭丽娟如是说。</font></b></h3> <h3> “在研习营我们进行了四场演出,当热情淳朴又动听的歌声回响在大厅的每个角落的时候,引起了营员们的热烈反响,掀起了学习诗经学唱诗经的热潮,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哼唱诗经谈论诗经的情景......当我们看到刘森老师那一刻欣慰的笑容,看到他满头银发却仍然挺拔不屈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梁军华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感悟.收获</b></font></h1><div> “文化不是炫技,而是生活,是稼穑,是实实在在的生活。”<b><font color="#ff8a00">——刘森老师如是说。</font></b></div> <h3> “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是会有福的。”<b><font color="#ff8a00">——黄明雨校长如是说。</font></b></h3> <h3> 十五天研习营结束了,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我们的理念提升了,相信每一个姐妹们都感悟多多,收获满满。</h3> <h3><font color="#b04fbb"><b>★古人不知今人趣,今人却晓古人情。</b></font></h3><div> 身为今人,我们能从“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中体会古代劳动者的乐观开朗;我们能从“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中看到古代统治者养尊处优的奢侈;我们能从“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中看到古代待嫁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我们能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看到古代战士慷慨从军的场面。还有古代祭祀的场面、打猎的场面等等,我们都能从诗经中看到。所以说,能够学习诗经,传承诗经,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也应了刘森老师说的那句话——“古人不知今人趣,今人却晓古人情”!在研习营,我们不仅将我们原有的曲目进行了展示,还完成了《黍离》《子衿》《扬之水》《大柏舟》《关雎》《无衣》等作品的排练和展示。</div> <h3><b><font color="#b04fbb">★新教育和新理念,均衡公平是关键。</font></b></h3><div> 从辛庄师范的教育理念到孔子学院的参观,从看到北京孩子的夏令营到外籍教师与孩子们的打成一片,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身边教育的不足。北京的孩子在夏令营里载歌载舞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在埋头苦读。北京的孩子一边学文化课,一边学习中医、古琴、鼓乐、武术、摄影、国画、书法,十几岁的孩子会号脉开方子,高年级的孩子会给刚入学的孩子做课桌凳,喜欢航模就玩航模,喜欢实验就做实验,甚至可以外出游学......这是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这样?如果我们再搞着一个生字抄写几十遍,各种试卷做上百套的教育,到了考试前就与体音美无缘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出路何在?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高考分数的差距逼着老师和家长们如此苛刻的对待我们的孩子,教育体制迫切需要改革,教育公平迫切需要实现。作为妈妈,我痛心着,渴望着,期盼着......</div> <h3><font color="#b04fbb"><b>★团队意识放首位,小细节见大素质。</b></font></h3><div> 从接到赴京学习任务之后,在陈燕青团长的带领下加快排练进度,因为正值炎夏,群艺馆排练室从早到晚都被太阳炙烤,真像个大蒸笼,由于人多天热,空调似乎都不怎么管用,排练时所有成员都是汗流浃背,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满心思只有排练曲目的旋律。尤其是在停电期间,大家热的头晕目眩,也丝毫没有影响排练的效果。</div><div> 在赴京前夕,康春生主任和岳玮书记多次与北京联系,及时将北京消息传递给每个队员,为我们加油鼓劲儿。陈燕青团长和徐萍香副团长跑前跑后为大家买火车票、买食品,从无半点怨言。</div> <h3> 本次研习,团里正在哺乳期的许婷自费带着老公和孩子前来学习,已经怀孕几个月的谭丽娟和李庆娟也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前来学习。一路上,姐妹们争先恐后为她们服务,帮忙抱孩子,帮着拎行李。在候车室有座位的时候大家一定是先让给她们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姐姐。大家互帮互爱的精神感动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h3> <h3> 在研习营学习期间,团员们遵守合唱团纪律,不但没有迟到早退现象,每次都是至少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对老师表示了极大地尊重。即使不是上课时间,校园里、教室里随处可见各声部聚在一起练声、排练的身影。谦虚好学的精神引得组委会和学员们见到我们都报以热情的笑容!</h3> <h3> 组委会为我们提供水果的时候,我们总会主动上前帮助,吃完水果也会主动将果皮收拾干净,果盘冲洗干净后送到后勤组。</h3><h3> </h3><div><br></div> <h3> 就餐时我们排队有序,按需所取;吃完饭会用擦了嘴巴的餐巾纸顺便把自己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再把自己坐的凳子摆放好才会离开。</h3><div> </div> <h3> 下课时我们会主动关灯、关空调、摆放桌凳、收拾杂物……</h3><div> 每一个小细节都将我们合唱团良好素质彰显无疑,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div> <h3> 研习营各位老师们的个人魅力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刘森老师、田孝梨老师和我们一起用着最简单的学生餐,吃的也是那么津津有味;</h3> <h3> 冯刚老师是很多大牌明星的专业摄影师,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零成本为我们马村女子合唱团拍摄纪录片,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师情怀,什么是大道至简。</h3><div><br></div> <h3> 艺术组的陈老师,衣着朴素,素面朝天,整日奔波为我们服务,永远是那么和气、谦卑,后来我们知道了她的身份和家庭情况后,让我们真是为她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自愧不如。</h3><div><br></div> <h3> 还有在辛庄的所见所闻,一个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在村子里创建了个人艺术馆,可以免费让农民来学习书画,艺术馆里陈列的也是村子里的农民通过学习后自己的作品,用他的话说,不为别的,让文化的根扎在农村,扎的更深一些,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的更广泛些。</h3><div><br></div> <h3> 我们回到焦作后,收到组委会老师的感谢信——“今天一整天面试,没能去送你们,有些遗憾。陈老师发来宿舍的照片,那么干净整洁。我非常震惊,感动的泪流满面。感谢您,感谢所有的姐妹们。愿我们有缘再相聚,感谢刘老让我们相遇!”我们也非常感动,临走前随手把自己的宿舍打扫的干净整洁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因为减少了别人的麻烦让人泪流满面。从今天起的每一个日子,我们合唱团每一个姐妹将以此作为人生信条,无论何时何地,尽我力量不给任何人添麻烦,让我们马村女子合唱团良好的文明素质得以更好地体现。</h3><div><br></div><div><br></div> <h3> “刘老师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希望你们以诗经为媒,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关注,如果我们的下几代孩子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那是极其悲哀的。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长陈燕青如是说。</b></font></h3> <h3> “十五天的研习,八十岁的刘森老师陪着马村的姑娘们一起排练、演出,我们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越来越好。”<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许婷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十五天研习营生活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开启了自我觉醒之路,这是我此次最大的收获。就像黄明雨校长说的,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是会有福的。我深以为然。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会、我愿,用生命去践行!”<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柴翠兰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研习营这十多天里,仿佛置身于一场文化的盛宴!更让我感受到,中国的文化不再是星星之火,更像是庭燎之光,将大地、将天空照的明亮如昼。”<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刘嘉怡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唱诗经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礼。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世界里浑浑噩噩生活着,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在诗经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仿佛看到古人生活的画面,穿越时空我们心意相通!”<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郭海杰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每次上刘老师的课,都能感受到他那颗赤子之心,都会产生一种责无旁贷的传承诗经的信念。”<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梁静如是说。</b></font></h3> <h1><font color="#167efb"><b>告别.展望</b></font></h1><div> 南飞的大雁是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的告别;美丽的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恋恋不舍的告别。</div><div><br></div> <h3> 与刘森老师的又一次告别还是像每次的那样,说好了不流泪却几度哽咽,说好了要笑的却止不住泪。好多姐妹们都向刘老师说了自己对教育的很多想法,刘老师特别开心。好好干吧姐妹们,在你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中国传统文化一点一滴传承下去。</h3><div><br></div> <h3> 曾记得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厅中,马村工人村小学的孩子们齐声诵读《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东孔庄幼儿园的孩子们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和可爱的动作演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刘老师那个开心啊,他一定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h3><div><br></div> <h3> 看到我们团许婷带的宝宝,刘老师高兴的合不拢嘴,亲切地抱起宝宝。看到我们团里两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也来参加研习营,他感动地说:“这都是我们的诗经宝宝啊,博大精深的古老诗经文化,未来需要你们和你们的孩子来传承,中国人千万不能忘记历史啊!”</h3><div><br></div> <h3> “无论是马村女子合唱团诗经的演唱、潮州弦诗乐、还是西安鼓乐的套曲演奏,一幕幕都印证着,文化复兴不再只是一点点,而是满满的希望。”<font color="#ff8a00"><b>——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地区研究所特聘专家广树诚先生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刘森老师是一个孤独的文化行者,中国文化的传播仅靠个别人的力量是很微薄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打牢根基,才能使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立于世界之巅。”<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长陈燕青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这是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感召,才使全国各地老师亲如一家人汇聚在研习营。中国文化的融合,影响深远,而且还在继续。在我们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在新教育的实践中践行中,文化传承任重道远!”<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许婷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我们合唱团既然有20年的曾经,也有20年的现在,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有未来更多的二十年。”<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杨雪君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努力地、认真地、负责任地将文化,一句句一步步传播出去,让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一点点恢复起来,唱响在我们身边。”<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尚佳琪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研习营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担负起这个历史的重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去践行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市井文化在我们马村迅速地播撒、生根、发芽、结果。”<b><font color="#ff8a00">——合唱团团员王君如是说。</font></b></h3><div><br></div> <h3> “中国文化需要潜心去做,需要长时间的默默坚持!我只希望大家都铭刻在心,默默坚持!做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看到中国的文化!看到完整的文化!”<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邱媛媛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或许有那么一天:当兄弟不睦的时候,一首《扬之水》就能握手言和;当男子求爱的时候,一首《关雎》就能俘获姑娘的芳心;当祝贺朋友嫁女的时候,一首《桃夭》就可以让人喜笑颜开......我相信有那么一天,也不会太远。因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上,有你、有我,还有他!”<font color="#ff8a00"><b>——合唱团团员段琳如是说。</b></font></h3><div><br></div> <h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全体合唱队员正在备曲刘森老师授予我们的古谱《圣寿乐》与诗经周颂《玄鸟》相结合的功课,最终将《诗经》的风雅颂一一阐释;</h3><h3> 来自教育领域的老师们更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学习表现生活、战争等各方面的《诗经》作品主旋律,让我们的孩子接触、感受、喜爱、传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精髓!</h3><h3><br></h3> <h3> 乐的作用并不是让什么人成为什么明星,更不会个人化,而是要感化民心,隐恶扬善。诗经有灵性,通心,通天地。马村女子合唱团传播中国礼乐的信念已经树立,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合唱团的所有成员会用心去做,把它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为文化马村、文明马村、文化焦作、文化河南加油助力!</h3> <h3> 亲爱的姐妹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每一个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中国人,请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一步步失去我们的文明,失去我们的文化。站起来吧,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孩子,让中国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渗透进每一个龙的传人的血脉里。我们坚信,华夏文明必将如庭燎之光,照亮整个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