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谷艺韵】即将被遗忘的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水烟

甘肃野谷艺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兰州水烟又称九叶芸香草,属黄花烟种。</b></h3><h3></h3><h3> 三国时隐士孟节献烟草给诸葛亮,用以治疗瘴气患者。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烟草辗转传入甘肃,并广泛种植于兰州、榆中、皋兰、靖远、永登、永靖、临洮等地,而以兰州五泉红泥沟水灌溉种植的水烟声誉最高。兰州地处黄河沿岸,背山临水,多淡栗色粉砂质土壤,肥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石灰质和钾元素,十分有利于烟草的生长。所产水烟以丝、色、味三绝闻名全国,有"兰州水烟天下无"之誉。</h3><h3>------------------------------------------------------------</h3> <h3><b>兰州水烟:即将被遗忘的艺术</b></h3><h3></h3><h3></h3><h3>(图|部分来自“行走在西部的草原”新浪博客\“兰州全搜索”微口网)</h3><h3></h3><h3> 兰州水烟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2007年其制造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时代变迁和人们的习惯,水烟也成为无人问津的古董货。今次我们走进兰州老水烟,去了解一下这门即将被遗忘的艺术。</h3> <h3> 兰州水烟自古是作坊式手工生产,至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加工制作方式。其制作过程是:把宽大肥厚的翠绿烟叶,去掉茎根阴干,加入槐花、紫花、碱、白矾、石膏等混合蒸煮;并搓以清油、食盐、姜黄;加入当归、香草、薄荷、川芍、苍术、冰片、跨香等香料,搅拌均匀,压制成一公尺见方的烟墩;再人工推成细丝,刨丝后在模具内压成小方块,即可包装出售。</h3><h3></h3><h3> 工艺流程为:撕筋→晾晒→配料→焖烟→压把→推丝→压方→出风→包装→外运销售。每一工序又分若干小工序,并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完成全部工序黄烟约需一个月,青烟约需三个月。</h3> <h3> 榆中金崖县尚古城村,有一家泰和水烟厂。据说这里是兰州仅有的一座水烟厂了,它深藏在这样一个村庄里,想必一定有故事。后查询资料,才知道原来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水烟生产厂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h3> <h3>烟厂的院子里,外面晾晒着烟沫,如若抓起来闻闻,你会发现并没有很刺鼻的烟草味。</h3> <h3> 堆放烟草的库房。这和以往宽敞明亮的库房大不一样,黑暗且很狭小,很像一个长久没用过的杂货屋;只有门被推开的时候,阳光才能照射进来。</h3> <h3> 烟坊的大门,门外立着一块县级保护单位的石碑。歪斜的墙壁和黑色的石碑一起,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存在着。 </h3> <h3> 走进作坊,那昏暗的灯光,嚓嚓的刨烟声,完全手工的操作方式,还有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让人恍如隔世,有时光倒流之感。</h3> <h3> 制造水烟所使用的工具,全都是古朴的木器工具。没有笔直方正的外沿,高矮也不尽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在匠人们长年累月的使用下,每个工具都泛着木器迷人的淡淡光泽。</h3> <h3> 挑选好的烟叶要加上胡麻油和中草药等配料,然后在这样的木夹板里压成烟墩。</h3> <h3> 两位工匠正忙着推刨水烟。推烟、压烟的过程需要两个人紧密配合。烟墩上了工作台,叫“压把”。由两个工人面对面站立,上手推,下手拉,刨出烟丝。</h3> <h3>用铲刀削平周边毛糙的烟丝。</h3> <h3>最后把烟丝压制成小方块。</h3> <h3> 一排排烟块整齐地摆放在托盘上,用方木盖压,等待烟块自然风干3个月后,才可以包装销售。</h3> <h3> 清康雍乾时期,兰州水烟乘时而起,走向兴盛,把民间习俗提升为上流社会的风尚,光绪至民国初期达到极盛,使烟酒茶齐名,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兰州水烟并没有因为稀缺而在市场上大卖,反而在人们的记忆里淡出。</h3> <h3> 手工制作水烟非常讲究,要掌握技巧,又需要付出体力。</h3> <h3> 手工制烟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匠人们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吃早饭,不到5点就开工了,中午吃个饭,然后一直干到下午5点收工。水烟制作需要两个熟练工一起配合完成。水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撕筋、晾晒、配料、焖烟、压把、推丝、压方、出风、包装等环节,全部工序历时三个月。  </h3> <h3></h3> <h3> 一大方烟墩要推刨十天,刨掉一层,就用斧头把夹板砸下去一点,接着再刨。</h3> <h3> 劳作间隙,老师傅总要抽支烟解乏。水烟的使用方法稍嫌繁琐,匠人们的办法是卷着抽这里的烟丝。</h3> <h3> 这里是晾晒和包装车间,晾晒水烟的地方都是木架木板,大部分架子都空着,两头的几个架子堆满了正在晾干的水烟块。车间里一股浓浓的烟草的味道。</h3> <h3>烟块需要自然通风阴干,所以要整齐的错落有致的排列好。</h3> <h3> 这是将一块块水烟装进小包装袋,装进纸盒的工人,一切都是纯手工完成,看不到任何机械的影子。</h3> <h3> 旧时的兰州水烟以“甘”、“肃”、“合”、“作”依次作为质量差别等级,现在又加上了“兰”字,是质量中的王牌。</h3> <h3></h3> <h3> 在兰州,这样的没落手艺还有很多很多:鼓子的古老,泥塑的粗粝,石刻的心血,砚台的文气,陇戏的原始,筏子的粗犷......哪一门如今的衰微都让人惋惜不已。</h3><h3></h3><h3> 兰州不是只有黄河、读者、牛肉面,她总是把许多珍贵的美丽浅埋于泥土之下。总是匆匆走过兰州的我们,何时才懂得放慢脚步去听听真正的兰州?</h3><h3> 来野谷艺韵体验兰州古老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你能找到最有兰州味的兰州。</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