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h3> <h3></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一、基本情况</font></h3><h3>凤尾镇成技校建于1992年12月。校址位于(原)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小学。1997年,在学校自查、县教育局复评之后,市教育局对其进行了评估验收并认定为市级合格成技校。学校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50平方米。有图书1000余册,教学用计算机1台,固定资产0.8万元。现有教职工8人,其中有职成教专干1人(李奇东),校外聘请教师7人。</h3><h3>工作主要覆盖凤尾镇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51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居民小组,有彝、佤、傣、布朗等11种少数民族。总户数4329户,总人口1.76万人,农业人口1.35万人。</h3><h3><font color="#167efb">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领导保障</font></h3><h3>在组织建设上,由凤尾镇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教育办公室专设一名职称教专干负责日常工作,综合教育、农业、劳动、民政等方面人员参与的领导格局,加强对成教工作的领导,夯实组织保障。以文化传播和科技培训相结合,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乡土人才。 </h3><h3><font color="#167efb">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font></h3><h3>学校现有教职工8人,其中专任教师1人,校外聘请教师7人。专科学历占80%。在具体的对农民培训项目上,结合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了镇内农业和畜牧等方面的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丰富培训菜单和培训形式,提高对农民培训的吸引力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h3><h3><font color="#167efb">五、建章立制,强化管理</font></h3><h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岗位责任制、财务制度、信息咨询与服务制度、各类培训与活动制度等,强化管理机制健全。</h3><h3>每年初,学校制订年度和中长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使培训能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h3><h3><font color="#167efb">六、强化培训服务的内容和形式</font></h3><h3>1.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充分研究全镇的社情民意、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时间,以《进城务工指南》、《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等专业书籍为教材,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形式以及科普赶集、专家讲座、利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等方式和手段开展培训。使培训能紧靠市场实际,真正产生效果。 </h3><h3> 2.以“基地”为载体,做大做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根据镇山区、坝区的区位特点,不断调整策略,聚拢生产要素,突出甘蔗、坚果和核桃等各产业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一是全力提升坚果产业,巩固甘蔗产业;二是全力打造核桃产业,培育茶叶产业。结合这些产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13期,64431人/次。同时,按照“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的原则,培训了一大批甘蔗、泡核桃种植和管理人员,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h3><h3>为适应当地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建设步伐,2014年3月,凤尾镇成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向上申报,得到临沧市财政局、临沧市教育局拨付筹建基地款6万元整(云财教〔2014〕150 号),建木薯种植基地60亩。每年完成种植技术培训3000人次,达到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h3><h3>2015年以来,薯销售市场效益大幅度下滑,该项目报上级部门,经上级部门决定,该项目由木薯种植变更为澳洲坚果种植。</h3><h3>澳洲坚果种植项目的实施,全面促进凤尾镇成技校工作开展,让学生近距离进行劳动技术实践学习,推动凤尾镇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h3><h3><font color="#167efb">六、取得的工作实绩。</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凤尾镇成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至2015年:</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镇成技校共培训人员累计597期,5444人/次。</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1313期,64431人/次。</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累计脱盲数为2937人。</font></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