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礤夜摸溪螺

渔樵之家 阿良

<h3>在老家时,到小溪里捕捕鱼,摸摸溪螺,是盛夏里最好的一项户外运动了。记得以前常与街坊邻居、友人同事,肩背几十斤重的捕鱼器,不畏烈日,不怕水深,练就矫健身手于大小溪涧。那时白天挥汗健身,夜间以渔获犒赏自已,常乐此不疲。</h3> <h3>今又回乡避暑,小有几天了。炎热的天除了游泳戏水,似乎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了。</h3> <h3>其实白天哪都热,唯独老家,气温显然不如城里的炙热滚烫。这里绿野青山、湖泊溪涧几乎分秒不停,贪婪地在蚕食、吞噬辣阳。我想,它们夏季的盛宴就是阳光了。</h3> <h3>乡村的好,除了凉快,其次是宁静。听鸡叫、闻鸟语,没有谁愿意取而代之那城市里喧嚣不停的阵阵汽车轰鸣。进而,你可以抛弃生活中的种种纷挠和烦恼。倘若生命回归自然,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此外,生活的意义不全在于比拼工作,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未尝不可。如我,不知不觉中,又想起了九礤溪中的螺。</h3> <h3>其实九礤溪附近之地,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它位于朝天山和国公山之间,所到之处,清涧茂林宛若仙界。百度蓝田一文这样描述到: 其境内崇山峻岭,一座座奔如群马、舞似龙蛇、立如熊貔的郡峰,一片黛绿,秀色迷人。那里的溪螺,自然质优无比。</h3> <h3>与人闲聊时,得知夜间的溪螺会比白天的多。欣喜之余,急切期盼亲身感受一番夜间摸螺的情趣。说真的,夜幕之下独自一人到偏僻的大山沟里去,显然是一种冒险的危险行为,尽管自己的胆子也够大,所以不得不约上愿意同行的人一同前往。</h3> <h3>晚上八点多,乘着空濛夜色,我与一位堂亲出发了。途中,车子在一座座山峰脚下蜿蜒蛇行。路上,除了弯路,目之所及还是路,因为路边的大树、竹林和灌草丛几乎淹没了山间的走向。穿行时,山间凉凉的风,哗哗的水声,阵阵扑面袭来。一看车上仪表,此时室外的气温竟然只有24度,冰爽至极。</h3> <h3>快接近九礤村庄了。汽车爬完陡坡,视野稍微开阔之际,堂亲手指窗外一片茫茫、莽莽峰岭说: “看,那是我们村角落的山林地!” “哇,那山真的够美!” 我回答道。记得小时候村里在此砍伐杉木,分户到家。我和父母亲一起上山扛木,一路气喘吁吁汗流如雨滴,回八公里之外的家。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竟也忘了这山那路。眼下唯觉心喜的是,她又林海涛涛,只可远观,不可近临了。也罢,它日若有钱有闲,开辟小路一条,盖木屋几间,隐居山林,且过世外桃园生活如何?</h3> <h3>车子接着一路绕弯,为节省行车时间,我尽量使出驾车看家本领,在山间快速穿梭盘旋。到达小溪时,已九点多。</h3> <h3>泊好车,驻足观望小溪周围景色。小溪边上,沟壑幽邃。忽见构造独特的竹亭、竹楼两座,月光朦胧之下,与崎岖的山峰交相辉映,平常人们所谓的“诗情画意”,差不多就是如此吧?常言道: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料想那些有眼光的人,要在这块原始的处女地,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了。</h3> <h3>赏此雅景,原本下溪的胆怯顿时少了几分。借助带来的小矿灯,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下溪。</h3> <h3>九礤溪,依两侧峰脚开阔田地平缓延伸。溪中,随处是平整光滑的卵石,形态大小不一,涓涓水流不急不缓,清澈见底。</h3> <h3>古人云,水清则无鱼。年少时曾捕鱼至此,均屡次无功而返。不过在我看来,水浊则无螺。溪螺的生存、生长,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无污染的水源、适宜的水温和源源不断的水流,以及它们赖以藏身栖息的石块,缺一不可。</h3> <h3>以前的九礤溪,小螺是很多的。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过多捕捞,它们的身影已日渐稀少。不知今晚兴致勃勃而来的我,是否有足够的运气捕捉到一些。</h3> <h3>开始抓啦。我左手提灯和袋子,空着右手准备随时出击。小溪水浅,大多没不过膝盖。为看清水底之石和那小小的螺,我的身子一直匍匐着,一边在水中寻找,一边挪步前行。</h3> <h3>呵,溪中有螺!看到了吧一一瞧,一颗贝身略显墨绿的螺,正静静地吸附在石头上,一动不动,等着我动手呢。</h3> <h3>借着矿灯的强光,我一路沿溪弯腰曲身,目不转睛盯着水中的石头。小试几次之后,找出了寻螺的小经验:水中光溜之石只要有突兀的黑斑之点附着,即可伸手一探摸抓,那十有八九就是螺。</h3><div><br></div> <h3>嘿,瞧这俩小家伙,他们正相拥而抱,是不是在缠缠绵绵地谈情说爱呢?</h3> <h3>再往前走,哇塞一一一小块石头上方,爬满了一群小螺。想一想,它们会不会是邻居几家有约,在谁家的庭院里聊天纳凉呢?这下好了,又可以一个接一个地逮,谁也跑不了喽。</h3><div><br></div> <h3>其实小溪里的螺不是很多,走几步才能偶然看到几只的。我也在猜想,它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也像人类一样在发生着改变,多数进城打工去了,只留少数在乡下的山旮旯住呢?假如脚底下的石头是它们家的话,那我们是不是要耐心加细心,一一走访那一座座石房,才能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两个孤单的主人?</h3> <h3>反正沿溪而行,走走停停,东看看西瞧瞧,聊胜于无吧。至少溪中冰凉凉的水,滑溜溜的石头,趟水而过,可以心舒身怡的。不过,刚刚才走了几十米远,我就发现佝偻的腰背,酸得挺不起身子。只好叫堂亲停下,坐于溪石之上,抽支烟小憩片刻。</h3> <h3>接着继续,不经意间,庆幸自己眼尖。在一石头底下,我发现了一宝贝!看见没,那是什么?看清楚了吧?对啦,一只小螃蟹!正伪装着悄悄躲在水中。它见了我,吓得手脚抖了起来,匆忙缩成一团,乖乖地呆在原地不敢再动。哈,逮住它了!先赶紧把它放入袋子里,以防它跑了。唉,似乎我高兴得太早了。不一会儿工夫,它竟然悄无声息,又偷偷地爬了出来,一溜烟滑落水中跑了!真是扫兴,懊恼不已。</h3> <h3>渐渐地,发觉水中还是有不少小鱼在游。特别是带吸盘的石磨鱼,会静静地吸附在石块上。我试着五指并拢轻轻一按,始终抓不住它,即便是压住了,它还是会使劲从指尖溜出去。</h3> <h3>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一种小鱼,长四只脚,有尾巴,肥胖胖的脑袋上方装两只黑乎乎的小眼睛,憨态可掬。它会爬到露出水面的石璧上玩耍。后来仔细一想,应该是青蛙蝌蚪吧。</h3> <h3>接近十一点了,堂亲催着收工打道回府,我却余兴未尽,还想着继续再捞点。</h3> <h3>人虽未倦,无奈夜已深。旷野四周早已万籁俱寂,当空圆月也似乎开始无精打采。此时,月光与水雾融为一体,黯然失色,各自迷迷糊糊进入梦乡。</h3> <h3>约两个小时的操劳,两人换得一斤左右的螺,不多不少,总算没有白费工夫。</h3> <h3>一趟夜间户外活动,溪螺虽少,还是感到心满意足。第二天,端详着那一锅烧好的、绿油油的溪螺汤,打上一碗,呷一口,夜摸溪螺的情景再次涌上心头: 月儿朦朦睡酣酣,溪流潺潺鸣溅溅。水草绿绿笑晏晏,蟋蟀声声唱连连。山风轻轻拂身边,圆石滑滑踏脚尖。小螺几颗泛水间,慢寻细摸耐心捡。</h3> <h3>我想,这是最好的渔获了吧。没有身临其境,脑中是闪不出这样的感受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