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萍茶宴馆藏郎窑苹果尊</h3><h3>高9.2厘米,口沿2.7厘米,底足4.6厘米</h3><h3>苹果尊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型之一,形似苹果而得名。器呈侈口 底内凹,缩颈,圆腹,小巧玲珑,丰满圆润,康熙年间多用作水盂。郎窑,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朗廷极在景德镇任督陶官所烧制,故名。郎窑所产釉色以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釉最佳,宝石红釉有“郎窑红”之称,法国人称之为“牛血红”,在红釉中最为杰出。</h3> <h3>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色彩绚丽,红艳鲜明,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郎窑釉汁厚,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流釉现象,所以成品的郎窑红往往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边草”。底部边缘釉汁流垂严重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二层胎,来阻挡流釉淌下,这一制作过程中独特技法,被世人称为“脱口垂足郎不流”。</h3> <h3>秋萍茶宴馆藏</h3><h3>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热的痴迷者,对唐宋名贵瓷器大肆收罗,再陈设于宫廷,日夜相伴赏鉴。对郎红器也情有独钟,曾赋诗赞美:“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h3> <h3>郎窑红釉琵琶尊</h3><h3>藏于故宫博物院</h3> <h3>郎窑红釉釉泡较大而闪闪发亮,且不稠密,釉清澈透亮有垂流现象。郎窑红一般外壁施红釉,内壁施白釉、米黄色或微泛青色的白釉。底足釉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少数有本色红釉底。红釉层是生坯挂釉,多次施釉,高温一次烧成。</h3><div>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温度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如果烧成良好的还原气氛,就呈红色,如不是还原焰而是氧化焰,烧成瓷器的釉就是绿色。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传世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div><div>郎窑红特征</div><div>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比较敦实,手感极好,大件作品相当厚重,精巧玲珑的薄胎作品较少,釉面玻璃光泽强烈,清澈透明;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div><div>二:口沿有人为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以此来仿造“灯草口”口沿多有破泡;</div><div>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滚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div><div>四:是器身红釉与足端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盘、水盂、渣斗等圆器,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琢器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div><div>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写款、福、寿、大清年制。</div><div>七:郎红的釉层内都开大纹片,有流淌形成的牛毛纹</div><div>八: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铜红釉流动性大,上下左右釉色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像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再薄一点的呈苹果淡红色或灰褐色。</div><div>郎窑红,祭红,钧红呈色机理基本相同,可是它们的外观状态及工艺烧成条件都所不同。从色调风格,釉面特征及烧成条件的要求看,钧红与郎窑红有非常近似的地方,它们两者的釉料组成及工艺制备情况却相距很远,与此相反,祭红与郎窑红无论从色调风格,釉面特征及烧成温度等均有显著的不同,可是它们的釉料配合及工艺情况都比较相近。</div><div><br></div> <h3>郎窑红釉琵琶尊</h3><div>藏于故宫博物院</div><div><br></div><div>郎窑红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由于有一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div> <h3>故宫藏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h3><div>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