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水滴在百万年间永不间断地滴下,在一片漆黑中雕刻出了美丽的地下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世界上最奇特的地下溶洞---波斯托伊那溶洞。我们必须敬畏大自然的神奇!</h3><h3> 波斯托伊那溶洞位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境内,距首都卢布尔雅那西南54公里的波斯托伊那市,是欧洲第二大溶洞。溶洞全长27公里,洞深115米,海拔562米,供徒步游览观光1500米,进出洞都要坐小火车,游览时间需要2小时。是由比弗卡河的潜流对石灰岩地层长期溶蚀经几百万年而形成。</h3> <h3>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形态各异,蔚为壮观!这对石柱、石笋近在咫尺确颜色结构截然不同,真是神奇无比!</h3> <h3>洞内胜景甚多,洞内套洞,有隧道相连,形成一条奇伟的山洞长廊。有辉煌厅、帷慢厅、水晶厅、音乐厅等4处主要岩洞。其中尤以音乐厅景色为胜,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大洞.形似一巍峨宫殿,洞内音响效果极好,经常在此举行岩洞音乐会。我们可没运气赶上。</h3> <h3> 我们必须为斯洛文尼亚对溶洞的管理和呵护点赞!波斯托伊那溶洞景观只能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存在,空气的循环、湿度、亮度的改变等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斯洛文尼亚国家为了保护好原生态溶洞,降低电力照明的影响,洞内安装了传感器,确保做到仅有在游客进入的区域及时段内才开启照明设施,列车行驶时也靠传感器启动照明,且只有一种灯光颜色,所以历经200年的旅游开发,我们仍然能欣赏到溶洞原始的自然景观。</h3> <h3>天花板上像细针一样刺状,被称为意大利面条,</h3> <h3>据说波斯托伊那溶洞每年接待的游客量都在五六十万人以上,曾创过单日最高游客数量超过一万两千人。这个数字对国土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两千一百万的斯洛文尼亚来说,是相当惊人的。然而,这么大的接待量,管理却井然有序。</h3> <h3>除了溶洞景观,洞内还有非常珍贵的生物群落。最有代表性的是洞螈,体形纤巧,无鳞,有四肢,被斯洛文尼亚人称为"人鱼",它的平均寿命为100岁,而且只生存在亚德里亚地区喀斯特洞穴内。</h3><h3> 此外,溶洞内还有洞蝗虫和洞蟹等150多种极具科研价值的洞穴生物,环境的改变对它们的生存将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溶洞旅游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h3><h3> 这些生物我们都没见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