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八军简阳农场的日子里

郭天顺

<h1><b>现今位于简阳市的沱江大桥</b></h1> <h1><b>今天的平泉田园山林风光</b></h1> <h1><b>位于平泉段的沱江近照</b></h1> <h1><b> 今日平泉田园风光&nbsp;</b></h1><h1><b><br></b></h1><h1><b><br></b></h1><h1><b> 在简阳农场的日子里<br></b></h1><h1><b> <br></b></h1><h1><b> 1975年3月8日,我们七五年新入伍空军高炮十五师的新兵结束了在六公里重庆师范学院新兵团两个多月的基础教育训练,佩带上领章和帽徽,作为解放军的正式一员分下连队。<br> 我们双江县一共34名新兵,新兵连训练时共分为4个班,下连队时,43团、44团每个团去两个班。我被分在43团4连。和我一起分在四连的双江战友还有张向华。当时43团二营正在简阳师部农场轮值,新兵分配点验结束后,分往43团二营的新兵当天就乘部队的汽车直抵简阳。<br>  高炮15师简阳农场共有耕地约四五百亩,位于简阳县平泉镇,农场所在地距县城大约17公里。除了我们师的农场外,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其它部队的农场也在这里。部队农场占了当地农村很大一片土地,在以地少人多的四川来说,这些耕地不像是部队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开办农场后才占用的,也许是刚解放时部队跑马圈地就划下的,不过从我们连驻地院子里还有一座岗楼来看,也许以前这里是座监狱。<br>  七五年入伍分到四连的新兵共有30多人,分别来自山西、四川、云南三个省7个县,到达连队驻地时,我们受到了连队老兵在营区大门外的夹道欢迎,指导员赵炎、连长张海秋、副指导员黄海清、副连长高保全等连首长亲自出面迎接,第一餐饭吃馒头,菜也是带肉的,感觉饭菜味道比新兵团好多了。<br> 到了连队的当天就由各班排根据新兵的特长选人,首先挑选的是五炮手,凡是个子大一点的都被叫到炮位上拉炮拴,我虽然个子较高,但体质较弱,费尽力气也没能拉到膛。五炮手挑选完以后,按照花名册里的文化程度由雷达排、指挥排先挑兵,我当兵前在邮电局就是报务员,就把我分到了报话班,报话班有3个老兵,班长黄渊朋是七一年的湖南隆回兵;副班长王卫忠是标图员,七一年广东湛江兵;报话员沈运良是七一年陕西长安兵。</b><b style="line-height: 1.8;">和我一起分到报话班的还有山西垣曲的尚宏德和四川洪雅的刘泽芳。</b><b style="line-height: 1.8;">我们连还有一个从凤庆县邮电局入伍的叫董绍庭,入伍前是邮电所话务员,后来也被分到电话班,分到电话班的新兵还有山西新绛的赵井泉和四川洪雅的陈仲元,电话班长是湖南隆回七一年兵戴泽民,副班长是陕西长安七一年兵任文智,还有一个吉林长春的七一年老兵孙丙文。侦察班长叫张隆盛,福建泉州七O年兵。</b></h1><h1><b> 我们营三个连队的耕地从南到北排列,但又不是连片的,中间还有插着一些生产队的耕地。我们四连在最南面,有80亩甘庶地,几十亩水田,从四连向北走一里地左右是五连的驻地,五连主要养猪,有一个大型养猪场,养有好几百头猪,还种有近百亩水田。五连再往北走约一里地,就是六连的驻地,六连营房位于半山坡上,管理着200多亩果园,有柠蒙、苹果、黄果、桃、梨、桔子等。<br> 我们连驻地是一个四合院,房子是砖墙,院子的一角有一座大约七八米高的岗楼。院子南面有一块平地,高炮、雷达、指挥仪等就停放在那里。那个年代,高炮部队属于机械化部队,部队一动都是汽车、火车、称之为摩托化行军和铁路行军。部队行动时个人的行装中比步兵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床板,也就是平常很普通的床板,不论是驻训还是打靶,床板是要拉着去的,包括部队从驻地去农场劳动,床板也是随车带着走。为什么要说床板呢,因为我想起部队在简阳农场时睡觉的床是用石板做的床墩,找一块合适的石头,下截埋在土里,上面用小石块垫平就成了一副就地取材且稳固的床架。平泉镇的石头都是一层一层的平板石,老百姓用来砌围墙是不用泥,直接用石板砌就行。猪舍也都是用薄石板做屋顶。<br> 在农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种庄稼,每天除了吃早饭前半个小时的检查武器外(也叫早战备),农忙时主要是下地劳动。农活闲时,就增加搞军事训练时间,半天劳动半天训练。因为年底还要实弹射击,炮排和雷达排的训练时间安排的多一些,我们指挥排训练科目比起来相对简单些,所以干活时间要比他们两个排多些、训练时间少一些。<br> 部队驻地离简阳县城虽然不远,但由于是乡下,没有公共汽车,所以除了出公差到县城拉大米以外,从来没有逛过县城。星期天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平泉镇,距部队驻地大约三公里路程,中间还要乘渡船过沱江,渡船是两人划的大木船,一次可渡二三十人,每人收一毛钱。渡口的水面大约一百多米,水流比较平缓,呈碧蓝色,江面上不时划过站着渔鹰的小船。到平泉赶集其实也就是看热闹,一个月6元的津贴除了肥皂牙膏以外没什么买的,主要也就是买包烟吃,记得那时抽的嘉陵江每包2角8分钱,到了平泉后就改抽老百姓卖的烟丝,一个月抽不了几块钱,所以到平泉镇赶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买烟丝。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们排王玉恒副排长带着我们几个人去了一次后山那边的火车站,这是个山区小站,周围沒有村子,附近有一座水电站的大坝,一些人在大坝顶上用甩杆钓鱼,几乎杆杆不空。由于距离驻地较远,这次过后就再也沒有去过了。外出就餐是可以在连队上士(司务员)那里退餐费和粮票的,条件是事前要向炊事班长报备,当时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0.53元,不在连队吃一顿饭可以领到伙食费0.17元和半斤粮票。如果是在别的连队用餐,也必须是由该连队的老乡领着到炊事班登记名字及所属连队,每月由连队之间进行结算。所以外出就餐基本不用另外开销。-<br> 休息日除了去平泉镇赶集以外,就是到兄弟连队找老乡,我们县一起入伍分在二营的共有8人,四连2人,我和张向华,五连2人,俸明贵、陶改连;六连4人,俸国民、阴培富、孔光富、李应堂;5连的俸明贵、6连的俸国民我们在家就认识,他俩都是县城寨子里的傣族,从小在一个学校读书,一起玩大的。其它几人虽然入伍后才认识,但由于我们县兵源少,新兵连编成一个排,两个多月的新兵连集训,相互之间亲密无间,新兵刚下连队时,老乡观念是特別重的。连队与连 队之间通过成指农场的小交换机可以互通电话,联系好后,三个连队的老乡轮着走动,有时候也会和本连其它县处得好的战友去找他们县的老乡玩。从七八月开始,四连五连的兵去六连找老乡的人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先是苹果、桃子、梨,到九月以后是桔子、黄果、柠蒙。六连在这个季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岗哨,基本上一个班站一岗,200多亩的果园可不是好守的,除了防止老百姓来摘果子外,还得防止其它部队当兵的。一般是星期六晚上就给六连的老乡打个电话,问清楚什么时间在那个位置站岗,然后第二天就去老乡站岗的地方会老乡,在果园内是可以随便吃的,查岗的看见了说一声是某连的老乡也就沒事了,但是容吃不容带。当然六连的战士星期天外出摘上一军用挎包水果给其它连队老乡也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过分,连队干部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干预。<br> 在简阳农场期间,师部候政委来我连下连当兵,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大概住了一两个星期,记得每天晚饭后赵炎指导员都要陪政委打乒乓球,指导员就安排我们新兵站在傍边为候政委拣球。<br> 农场的农活说起来也是挺累的,除了耕地耙田有拖拉机以外,栽秧、管理、收割那一项都是实打实的力气活,在简阳农场,我得了入伍后的第一个连嘉奖,体重也由入伍时的110多斤增加到130斤,扛着150斤一袋的稻谷从跳板走上汽车车厢堆放也显得不那么费力。可以说,简阳农场近一年的劳动,不仅磨练了思想,适应了部队生活,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同时也强壮了体质,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br>  10月,部队开进西昌靶场打靶,我被安排留守营房,这期间主要是守甘庶地和帮六连收柠蒙、黄果,十二月部队打靶回来后,我营就撤出简阳农场,返回重庆,在当兵一年后,终于回到了我们连队的高炮阵地——重庆南岸区六公里青棵岭炮台(后来二营番号改三营后,我们四连改称七连,连队阵地也由六公里青棵岭转移到南温泉324医院后山南泉炮台,原来青棵岭炮台由一连接防)。<br> 二0一六年二月十一日于临沧<br>  <br>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