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古村之戏台

太行山

<h3>  建于70年代的南河村戏台,是一个大致坐南向北的戏台与背面砖木结构二层楼的组合建筑。戏台顶采用当时普遍的建筑方式,以钢筋为横梁的人字梁,顶部木瓦结构建成。背面是一层楼顶板为木板,二层顶仍为木质结构的人字梁瓦顶。</h3><h3> 建成初,二楼主要作为村委办公处所,一楼作为学校教学所用。戏台除村里唱戏外,主要用于当时村文化活动表演及比赛。当时在周边数十里之外是唯一一座大戏台。</h3><h3> 戏台虽说不古,但承载了当年的历史记忆。一谈到戏台,老人们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往事。在当时,全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战天斗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农业、林果业等在全县闻名,水果远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口号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村民(当时是叫社员)是“一出勤,二送饭”,秋天还组织“秋收突击队”,他们更是有家不回,统一吃住、统一劳动,天还不亮就上地挑庄稼。后来村里购置了拖拉机、汽车搞运输,经济发展后,不仅修建了水库(现在的南河鱼塘),而且在村东和村西修建了两个大蓄水池,引水上山。改变了以往干早时靠天吃饭的现实,种上了小麦、蔬菜、西瓜等。村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到家庭生产承包责任之前,队里又种上经济作物葵花,更是一年下来每工分能分1元多,彻底改变了以往年底还欠口粮钱的事实。</h3><h3> 旧戏台,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是老一代人的革命史、奋斗史、工作史;是一代人的学习史、成长史;是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h3> <h3>秋冬之季的旧戏台背面的二层楼与老槐树</h3> <h3>夏秋之季的旧戏台与老槐树</h3> <h3>近观冬季的老槐树之身</h3> <h3>  由于后来管理不善,缺少维修,戏台及后面楼顶漏水,木料腐烂,顶部塌了。再后来地基也下沉了,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h3> <h3>  在2017年,在上级财政资金安排下,拆旧新建成了如今的新戏台。新戏台仅是一座戏台,没有后面的二层楼。</h3> <h3>新戏台</h3> <h3>新戏台正面与背后的老槐树</h3> <h3>侧面看戏台与老槐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