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沟里的工厂地名——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连载13)

晓露

<h3></h3><h3>&nbsp;&nbsp;&nbsp;(相片为2017年5月五百平方的房屋废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天兴厂建成以后,在天星沟里绵延分布3公里的的天兴厂生活区,衍生出了天星沟里独具工厂特色的地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五百平方(又称五百坪):从天星桥往沟里走约一两百米,右边缓坡上,于1966年建厂初期最早修建的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共500平方米。五百平方的地名由此而来。五百平方有几个重要的处所:一是杀猪房,供应全厂的猪肉,都在这里宰杀。七十年代,猪肉凭票供应,还经常买不到肉,人们经常会跑到杀猪房扒着门缝往里看,如果看到里面有猪,第二天就能买到肉,就会早早地去肉店排队。二是奶牛场。南川县每天只能供给天兴厂两桶牛奶,不能满足全厂职工家属的需要,七十年代中期,工厂就自己建了奶牛场,饲养奶牛供应全厂牛奶。三是这里有一家姓苟的中医世家,为这里的山民治病,厂里也经常有人去找苟医生看病。苟老头是一个精瘦的老头,留着山羊胡子,他常常坐在门口含着一根长长的烟杆抽叶子烟。听说苟老头很有钱,有人看见他将生霉的钱放在太阳下晒。苟老头80多岁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治病救人,被人称为苟医生。2010年,我重回天星沟时,看见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坐在苟医生家门前用烟杆抽烟,我猛然一惊,还以为是苟老头显灵,仔细一看,才认出是年老的苟医生。苟医生的儿子仍然行医,但他从学校毕业,分在南川人民医院工作,听说是一位出色的好医生。</h3><h3><br></h3> <h3></h3><h3> (相片为2005年7月的车库废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车库:是工厂的运输队所在地,厂里的物资供应和产品转运,全靠运输队的汽车拉进拉出,职工家属到南川到重庆,也要到车库来坐大客车。最多的时候,运输队有50多辆货车和两辆大客车。每一个国防厂的运输队都有一个专门的编号,我们厂是45车队,每辆车车门上都写着类似“45-××”的字样,表示是45车队的第××号车。邻近的红泉厂是46车队,庆岩厂是47车队,宁江厂是是41号车队。</h3> <h3></h3><h3>(相片为2005年7月的母子宿舍废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母子宿舍:修建于1975 年前后,三层楼房,左边是专门分给一个女职工带着一个孩子的家庭居住,每间房间有9平方米,有公用大厨房。右边是分给三口之家居住的,每套房有一间12平方米的房间和一间约2平方米的小厨房。那个时候,孩子的户口只能上在母亲一方,如果女职工的丈夫不在厂里,怀了孩子后,就可以分到一间母子宿舍。我就在母子宿舍居住了将近10年。</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粮店:粮店负责供应全厂职工家属的粮食。七十年代,粮食还是凭票供应,人们凭粮票到粮店去购买定量供应的粮食,米、面和豆类。粮店附近有较为集中的宿舍楼,有肉店、邮局、小卖部、菜店、派出所、幼儿园和煤球场,邻近学校,这里还是到南川的客车的起点站和终点站。</h3> <h3></h3><h3> (相片为2005年7月的学校废墟)</h3><h3> 学校:即天兴厂子弟校。那个时候,每个大型国营企业都办得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天兴厂子弟1970年开始招生,开始只有小学和初中,1973年开始招收高中生。每个年级一般只有两个班,每个班有30多人。学校师生人数最多的时候有900多人。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厂职工子弟,这些家属子弟的父母可能就是同事,班上的同学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做同学,直到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毕业后还可能在厂里当同事,下一代又是子弟校的同学。天兴厂搬走后,原天兴厂子弟校的位置修建了三星级的天星大酒家。1999年,天兴厂子弟学校随工厂搬迁到成都,于2006年划归地方管理,于宁江厂子弟校合并后,改称为成都市龙泉驿区灵龙小学校。</h3> <h3></h3><h3>(相片为2017年的河坝,现是新修的天星小镇)</h3><h3> 河坝:本来是河流冲击形成的一块平坝,是天星沟里一处相对平坦且宽阔的地方,后来在这里修建了了5栋职工宿舍楼。</h3> <h3></h3><h3>(相片为2005年7月的四合院废墟)</h3><h3> 四合院:依山而建的若干栋职工宿舍楼组成四合院的格局,故称四合院。天兴厂搬走后,因为打造风景区的需要,天星沟里的大多数职工宿舍楼都被拆除了,但四合院保留下来了,即现在的三线兵工酒店。四合院得以保留的原因是,当时重庆市计划将这里改建成为重庆市三线建设博物馆,网上都公布了博物馆的设计效果图;筹备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网上联系上我,向我了解了一些天兴厂的情况,后来他们到成都的天兴厂拉了满满一车堪称文物的东西走了。再后来,又听说新的领导人嫌天星沟太偏远了,要将重庆市三线建设博物馆修在重庆市内,四合院才改建成了三线兵工酒店。</h3> <h3></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相片为2017年5月的露天广场废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露天广场:在四合院的旁边。因地势较高,从公路边修建了五十多级台阶通往入口大门,显得很雄壮。露天广场里有篮球场,有舞台,舞台下方有供演员更衣的更衣间,有放电影的房间和幕墙,有堆放比赛和演出器材的杂物间,有厕所,四周有方便观众坐的看台。露天广场是天兴厂的娱乐中心,每年元宵节,会在这里举行文艺汇演。每年春天至夏天,会在这里举行篮球赛和排球赛,篮球赛和排球赛分别轮流举行,每两年举行一届。我不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但每年都要上场参加比赛,篮球和排球比赛都要参加。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也是分别轮流举行,每两年一届,但是是在室内,不在露天广场举行。每天晚上,这里有露天舞会,不要一分钱。有时候,这里会放映露天电影。三八国际妇女节,这里举行过几届妇女趣味运动会,我曾主持过一届。</h3> <h3>(相片为2005年7月的新商店和单身宿舍废墟)</h3><h3> 医院:即厂职工医院,和学校一样,每个大型国营企业都建有职工医院,主要为职工家属服务。医院有内科、外科、五官科、中医科、儿科、妇产科、检查科、化验室、住院部等。我的女儿就出生在这里。职工看病只收1角钱挂号费,拿药和住院都不要钱。职工家属,包括职工的父母、配偶、子女,看病和住院只收半费。如果职工家属住在外地,可以凭医院发票到医院报销一半的费用。</h3><h3> 游泳池:由全厂职工义务劳动修建而成,要通过一座木质吊桥才能到达河对岸的游泳池。游泳池的水取自山泉水,夏天也是冰冷刺骨,下水之前要鼓足很大勇气才敢下水。到游泳池游泳不要钱,最后两年像征性地收点钱,5元钱就可以办一张游泳卡,可以游一个夏天。游泳池为天兴厂培养了很多游泳爱好者和冬泳爱好者。</h3><h3> 洗澡堂:供全厂职工家属洗澡的公共澡堂,每天下午5点至9点开放,每次5分钱。有专门的大锅炉烧热水。水很大,没有莲花喷头,一股热水直直地浇在身上,很过瘾。</h3> <h3>(相片为2005年7月的俱乐部废墟)</h3><h3> 新商店:刚建厂时期的小卖部设在车库附近的一栋干打垒宿舍楼里,称为老商店;70年代中期新修了一栋楼房作为商店,故称为新商店。新商店一楼有副食部和杂货部,有理发店,二楼是宽大的百货商店。后来将新商店附近的片区统称为新商店。新商店是天兴厂最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这一片还有电影院、舞厅、照相馆、图书馆、幼儿园、菜店、开水房、冰糕房、招待所、单身宿舍和若干栋楼房,这里就像一座小山城。</h3> <h3></h3><h3>(相片为2005年7月的七十二洞职工宿舍废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七十二洞:天兴厂最远的宿舍区,在凿有七十二个洞的山的一侧,依山而建了几栋宿舍楼。住在七十二洞的小孩子,到学校上学要走半个小时。</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苟家河坝:天星沟的尽头,不属于天兴厂,这里居住着十多户当地农民,以苟姓为主,有稻田。从苟家河坝走到头,就是陡峻的几乎垂直的金佛山。</h3> <h3>(相片为2010年10月的幼儿园废墟)</h3> <h3></h3><h3>(相片为2010年10月通往游泳池的桥)</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简介:晓露,本名刘常琼,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三线二代。曾在天星沟里的三线企业生活了28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