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老物件: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

马哥影创空间

<h3>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对民间小物件颇感兴趣。疯狂年代,浮躁社会,此类物件,视为弃物,小钱可得,何乐不为?</h3><h3> 于是乎,每当发现有趣的物品,总有誓在必得之冲动,有时亦会为一小物件而到书店购书查阅,探个究竟。久之,便成了一种爱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沉淀,物件也渐渐多了,随之求知的欲望也强烈了,购买有关书籍也就越来越多,书看多了,知识增添了,经验丰富了,欣赏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自然从中也懂得了许多,悟到了许多,爱物惜物,只为喜欢,无心追问,价值几何?!</h3><h3> 玩的是物,供的是心。不贪恋,不沉溺,以物养性,不为物役,浴心之物如读书一样,可涤心洗尘、高洁志趣,时日长久,便可见文化之内涵,灵魂之香气……。</h3><h3> 远离喧嚣,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上,听我指挥,凭我摆弄……足矣 !</h3><h3> 岁月长河,不言不语,却娓娓道来时光的故事……。</h3><h3>(部分藏品,手机拍摄,粗糙有加,敬请谅之)</h3> <h3> 老物件,顾名思义,是淡出生活舞台的一些东西。在过去的岁月里,也许这些物件是平常易见、普通不过的一些东西。只是,在流光的走向里,它们的身影渐渐被生活的烟尘覆盖甚至淹埋。</h3> <h3>画界名家招瑞娟(1924--)生于广东。女。幼年随父母定居日本。1943年开始刻木刻。195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1956年首次参加日本版画展,荣获版画恳话会奖。1957年获日本版画院华严奖,又获稻荷奖。1958年被吸收为日本版画院会员,次年退出。1959年入选日本版画协会展,同年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版画招待展。1960年荣获日本版画协会新人奖、新会友副奖等。</h3> <h3>老物件,带着人文的、历史的气息,凸显在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中时,总能够或多或少地唤起我们对旧时光的感念。</h3> <h3>体小形微,因其传承,内涵丰富、趣味横生,古香流韵,闲赏也有意趣……</h3> <h3>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庸》对文化的定义,虽然中西文化有差异,但是文化的这种属性亦是用之万世而不变,抛之四海而皆准的。</h3> <h3>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不是单纯的生存,而是生活,生存是基于物质而存在的,生活却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h3> <h3>文化不同于文明,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文化”就我微不足道的见解,其侧重点在于文化的社会性,说到这难免会提及文化的社会性,简而言之,就是人是主宰,一切社会活动都要由会独立思考的人来付诸实施之。</h3> <h3>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h3> <h3>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因为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维系的纽带,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h3> <h3>看到这些,自然就会联想到穿旗袍年代,美女在梳妆台前化妆的情景……</h3> <h3>拥有此类物品自然比当今手握水果机牛X多了……</h3> <h3>熟悉的人看到的是一段历史,泛起的是记忆……</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身份与地位的标配……</h3> <h3>拥有的第一部照相机</h3> <h3>任何东西,明码实价的时候,只是商品,有价格没生命。只有用过,才慢慢有了岁月的痕迹和因生活习惯而留下来的特殊气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