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君身上看过去

张艳

<h3><br /></h3><h3>亦舒的同名小说《我的前半生》改编成电视剧,人物、情节、女主的生活方式改编之大,令原著党们恨不能自戳双眼。其实大可不必,原著是用来阅读体察的,而八点档电视剧更多起着消遣放松的功用。单纯的子君遭遇婚变后,在多方力量的拉扯下,一点点的变得强大而理性,逐步完成早该完成的社会化,这一点,与亦舒的想法趋同,电视剧就算是成功了,毕竟上世纪的香港与现在的上海,到底哪个更繁华更落寞,谁又能说得清呢。</h3><h3>无论哪里的子君,人们都能从她身上看到理想看到现实看到自己看到人生与情感。</h3><h3>先看一下原著里并不存在的贺涵,开口道理闭口指南的人生导师人设,让人稍有跳戏,以为隔壁老谭穿越过来了。亏得靳东的形好,看他抿嘴一笑,看他运筹帷幄,觉得有钱人的臭毛病有时也是可以有一点的,毕竟生活一地鸡毛,有个人一句话就给收拢了,难免不让人心生仰慕与依赖。亦舒笔下,子君最后遇上的不也是这么一个成功人士么,这也是亦舒的精神,和你在一起的人,必得是在精神上能够引领你的人,天天柴米油盐的老金和亦舒女郎怎么搭调?贺涵是每个女人心中的理想。</h3><h3>然而现实里,出现在身边的却是俊生这样的情感懦弱的普通男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加班时的一杯水,就能让他抛弃妻子,当初说"我养你"的是他,后面给她造成大风大浪的也是他,决绝离开的是他,悔意顿生的也是他。也许他本质上是个好男人,说给子君一世周全的时候未必不真诚可信,可这好比导致精致妆容的化妆品,婚姻,也许就是一瓶卸妆水,很快就会让人露出真容,之前喜欢的单纯天真现在成了眼里的幼稚无用,抑或之前欣赏的独立自主,久而久之,又变成了强势无理。俊生们对待子君们就像对待一朵花一样,恨不能我喜欢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既要厅堂又要厨房,既要独立又要美貌,可是对自己几乎零要求,能付家用就觉得自己该受到感恩戴德了。子君因了俊生一句话,退回家庭,从此俊生和家庭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可是子君不是不自知的,她内心的恐慌、焦虑、疲累,都来自于她的不自信,"他说他会爱我一辈子的"让千万子君们相继沉沦。这就是现实,现实里,是常常做出错误判断和决定的俊生们。</h3><h3>亦舒是鲁迅爱好者,她笔下的子君源自鲁迅的《伤逝》,鲁迅写的子君冲破阻力和涓生在一起,后遭涓生抛弃而自绝。亦舒受西式开明教育的影响,一心想着要改变,子君命运的反转才是现代女性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看到亦舒笔下的子君,从一支塑料花慢慢变成一株真正的植物,抵御住风霜,耐得住严冬,也享受得了阳光和雨露,哪怕身处底层,也不会成为庸众。我们其实是可以做亦舒女郎的,不外是低头走路,冷暖自知,不在乎不相干的人,不揣测外人眼中的自己,并不需要太多的外力去为自己励志,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生出勇气和淡漠,失婚又如何,不失格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h3><h3>八十年的作品放到今天,我们还能从中找到当下的人生与情感,亘古不变的恐怕也唯有此两样了。现代都市里的男男女女,精明圆滑通透,亦舒的笔好似一把手术刀,剖析的情感展现,会令人心悸发凉,大街上形色匆匆的精致男女,光鲜亮丽,人中之龙,人人都在算着一本账,记录着情感的支出与收益。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的钱,有时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往往其一带来其二,其实,比爱和钱更重要的,应该是那个结构清晰人格完整的自己。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用网上的戏言:像鬼,听说过,但没人见过。如果非要造出个琴瑟和谐,那么,必得一个如果是琴,另一个就不能是大鼓了。所谓的现代情感,大抵是这样了,趣味相投,方向趋同,步调一致,我们又何必强求更多?人生就是丛林,普通大众活得像个蕨类,努力又倔强,你和我,都是这儿那儿的子君,无论前半生还是后半生,打开方式自己决定吧。</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