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九儿》是电视剧《红高粱》片尾曲,歌曲由"80后"音乐人阿鲲(陈鲲)作曲,何其玲、阿鲲作词。</h3><h3>歌曲开头先以小提琴切入,小提琴丝丝忧伤演奏出悲凉的前奏,尾随小提琴而来的第一句歌词"身边的那片田野"的旋律轻柔似高粱从土地中生根发芽,随着乐曲的递进表现高粱从土里冲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转调、递进则进一步寓意着红红的高粱汪洋成海、彼此连接绵延天边,恰如我们这个民族从不间断地繁衍生息,在茫茫宇宙苍穹之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奇迹一样。</h3><h3>一首歌采用了三个调,两次重复,两次转调。</h3><h3>从A调的柔情、幽怨,转到B调的坚定、果断(以上主歌部分),最后再转到E调的激越、悠远(副歌部分),尤如三级跳远,层层推进,生动、活泼、明朗,极富有层次感。把"九儿"这个传奇女子所爆发出的对命运不屈抗争的强大力量,和震撼心灵的人性光辉的丰满的形象充分表达了出来。</h3><h3>歌曲《九儿》只有四句歌词,非常简练,核心旋律也只有8小节。但是,通过重复、变调等变化手段,它却唤起了感人肺腑的力量。它起到了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唤起共鸣的作用。</h3><h3>歌曲《九儿》特别注重画面感,即便脱离了影视画面,它同样也能起到唤起观众对画面的记忆。</h3><h3>《九儿》以"身""手""田野""枣花""高梁""天""姐儿""远方""熟了""送",将大地、天空、 远方的音乐画面在短短四句词中表现了出来。从土地从发,到儿女情的表达,采用传统的民间小调的手法。像民谣一样,更有直击人心的效果。看起来它是个小调,但小调不小,《九儿》这首歌却又让人听出"大"来。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层次感上。这一方面得益于交响乐效果的运用。</h3> <h3>喜欢《九儿》这首曲儿,细腻婉转,深切绵长,幽而不怨,哀而不伤……只叹自己水平太拙,用钢琴、吉他、口琴等都没有把那味道很好的表现出来!</h3> <h3>这是2014年《红高粱》电视剧刚刚播放时,编排演奏的版本,有的地方和弦用的不够好,也不太好听,代表了当时自己的音乐素养啊!</h3> <h3>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没有声声叹,天天笑吟吟。</h3> <h3>主歌一开头便是一个四度上行大跳(62),如异峰突起。先声夺人,使人迅速进入情景。北方音乐风格大起大落,多爱运用大跳,讲究激越、疏朗、阳刚的味道。但在句首用大跳,还是需要一些胆量和对接下来旋律发展处理的自信。在一个大跳拔高之后,紧接着是一个五度的下行级进(21765),在旋律线上形成一个山峰和斜坡。又如冲浪,冲上浪尖,就迅速向下滑行。这第一小节,就马上把听众的耳朵抓住。第二小节是一个五度下行大跳(62),可谓急转直下。</h3> <h3>前两小节,一波三折,从异峰突起到急转直下,运用了"同声反复"(62),从高音2到低音2,是一个八度的下降,暗示了一种命运的跌落。这首片尾曲又用为九儿最后慷慨赴死的场景的插曲,正是悲剧性的体现。第三、四小节的节奏型与第一、二小节基本相同,尾音落于6,与开头呼应。前四小节,是起与承的关系。第五、六小节是转,是情绪的进一步强化和拓展。第五小节开头是一个五度上行大跳(63),是在第一、三小节(62)基础上的加强,紧接着是一个五度下行级进(32176)。这同样与前四小节构成呼应,形成一种连绵不绝的感觉。第六小节第一拍(725),在节奏型上做了一个漂亮的变化,有骤然撕裂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有了这一小节,整首歌曲韵味全出。这种韵味正是来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民间音乐元素的利用。第七、八小节是合。从2到6,又从6落到尾音2,是一种反转效果。如同九儿在临死之前的一个回望动作。前边的爆炸到此归于平静和淡淡的感伤。第四小节尾音6与第八小节尾音2,又是62,这使整首曲子显得更加有暗示性和完整性。仅仅八小节,起、承、转、合,音乐语言颇为丰富,音乐结构也算完整。</h3> <h3>九儿(电视剧《红高粱》片尾曲)韩 红演唱</h3><h3>韩红对自己嗓音的人为控制力较强,但这首的低回歌唱部分有点压抑,高音通透明亮,在高中低音区的转换过渡时总觉得有些许抹不去的痕迹。</h3> <h3>《红高粱》的主题曲,就是和女主同名的《九儿》,描述了那些发生在这篇高粱红漫大地的故土上,曾经发生的种种。竹笛声凄婉动人,又透着一丝清亮,饱含了那种深深的乡土情,有被世事左右的无奈,人生几何,当作何选择?</h3> <h3>九儿(电视剧《红高粱》片尾曲)胡莎莎 演唱</h3><h3>胡莎莎的嗓音很清纯甜美自然,高低音区的音色较统一,通曲听起来很流畅,从低吟到高亢一气呵成。很好地演绎了中国女性既温柔贤惠又刚烈的个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