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游记之七:旷野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沃吕比利斯

bang哥

<h3>&nbsp;&nbsp;&nbsp; 在摩洛哥王国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以北大约30公里处,旷野中有一座罗马古城遗址一一沃吕比利斯。<br>&nbsp;&nbsp;&nbsp; 据史料记载,这座古城建于公元前3世纪,据说是摩西时代的埃及法老兴建的,因此又被称为"法老的宫殿"。它曾经是菲尼斯—迦太基王国的一个居民点,当时该地区被称作毛里塔尼亚。公元1世纪时,这里是座繁华的城市,一度成为伊德里西王朝创始者伊德里斯一世的首都。公元40年,沃吕比利斯被罗马人占领,并成为罗马帝国毛里塔尼亚-廷吉他纳省的都城,沃吕比利斯因此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公元3世纪,沃吕比利斯被柏柏尔人统治,后来又被阿拉伯人征服。17世纪中叶,阿拉维开始在梅克内斯兴建都城,沃吕比利斯古城的一些建筑部件被拆除,运到梅内克斯用以建造都城宫殿。1755年,沃吕比利斯在里斯本大地震中毁灭。<br>&nbsp;&nbsp;&nbsp; 18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沃吕比利斯遗址。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后来又建了一个展览馆来介绍古城的历史和展示考古的发现。现在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妓院、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游客们从这里恢弘的建筑规模及其精美的细节处理,就能想象出当年这里是多么地热闹和辉煌!<br>&nbsp;&nbsp;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沃吕比利斯的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h3> <h3>&nbsp;&nbsp; 进入古城遗址的大门</h3> <h3>&nbsp;&nbsp; 走进大门后,就是古城遗址展览馆了</h3> <h3></h3> <h3>&nbsp;&nbsp; 展览馆内的文字介绍</h3> <h3></h3> <h3>&nbsp;&nbsp; 描绘当年情景的地图</h3> <h3>&nbsp;&nbsp; 介绍遗址的图片</h3> <p>&nbsp;&nbsp; 考古发现的古罗马建筑石柱,上面还刻着古罗马时期的文字</p> <h3></h3> <h3>&nbsp;&nbsp; 走出展览馆后,通往遗址的道路</h3> <h3>&nbsp;&nbsp;&nbsp;&nbsp;当年的市政厅遗址,可见那时是多么的气派。可如今时过境迁,风光不再,恢弘的市政厅已成了鹤的家了,两只大鹤把家安在了市政厅的柱子上,好不威风</h3> <h3></h3> <h3>&nbsp;&nbsp; 工作人员在用长长的竹竿帮助鹤们整理鸟窝</h3> <h3>&nbsp;&nbsp; 鹤夫妇飞到旁边的墙头上,在观察工作人员究竟要干什么</h3> <h3>&nbsp;&nbsp; 鹤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展翅飞向空中</h3> <h3>&nbsp;&nbsp; 鹤妈妈接着也飞到了天上</h3> <h3>&nbsp;&nbsp; 两只鹤一会又飞回来了</h3> <h3>&nbsp;&nbsp; 这些石柱和高台,就是当年剧场的遗址,想当年那些达官贵人、将帅统领就是沿着这些台阶走进剧场,欣赏古罗马大戏的</h3> <h3>&nbsp;&nbsp; 高高的罗马柱上刻着精致的花纹</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nbsp;&nbsp; 远眺市政厅是不是也显得很恢弘呢</h3> <h3>&nbsp;&nbsp; 这是一座大殿的遗址</h3> <h3></h3> <h3>&nbsp;&nbsp; 这个是当年妓院的遗址,想当年这里可是英雄美人云集,风情万种传遍</h3> <h3>&nbsp;&nbsp; 妓院的解说词</h3> <h3>&nbsp;&nbsp;&nbsp; 保存完好的凯旋门。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公民法已经不再适用,为此颁布了罗马法,赋予外邦人以公民权,以使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卡拉卡拉本人是柏柏尔阿拉伯人的后代,生性残忍,但是对沃吕比利斯还是相当的“仁慈”,不仅给这里的人们授予罗马公民身份,还为百姓免去税赋。沃吕比利斯人为感谢卡拉卡拉的恩赐,在城里建了一座凯旋门,一直保存至今</h3> <h3></h3> <h3>&nbsp;&nbsp; 门上写满文字的石碑,估计是歌颂卡拉卡拉的赞美之词吧</h3> <h3>&nbsp;&nbsp; 门前残存的的石柱</h3> <h3>&nbsp;&nbsp; 门上的浮雕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只剩下一个轮廓了</h3> <h3></h3> <h3>&nbsp;&nbsp; 凯旋门的背面</h3> <h3>&nbsp;&nbsp; 下面这组黑白照片,使古城更加显得历史久远,令人思绪万千,唏嘘不已</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nbsp;&nbsp; 卡拉卡拉统治时期,这里曾经是帝国橄榄油的生产基地。图为复原后的榨取橄榄油的作坊和设备</h3> <h3></h3> <h3></h3> <h3></h3> <h3>&nbsp;&nbsp; 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大约有2平方公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参观游览,其中最多的是摩洛哥本国和欧洲各国的游客,这两年起中国游客也开始增加,而且还会越来越多</h3> <h3>&nbsp;&nbsp;&nbsp;这片区域是古城居民的住宿区,里面还有像今天一样的两房一厅的单元呢,当时住的是哪一级的官员或富豪就不得而知了</h3> <h3></h3> <h3>&nbsp;&nbsp; 游客中很多都是欧洲人</h3> <h3>&nbsp;&nbsp; 小朋友也来参观,这里也许还是摩洛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呢</h3> <h3>&nbsp;&nbsp; 这个大妈走累了,在阴凉处休息一会</h3> <h3>&nbsp;&nbsp; 这个大妈在烈日下拄着拐杖前行</h3> <h3>&nbsp;&nbsp; 休息中的情侣</h3> <h3>&nbsp;&nbsp;&nbsp; 虽然太阳很大,但还是挡不住人们的好奇心</h3> <h3>&nbsp;&nbsp; 凯旋门旁的游客</h3> <h3>&nbsp;&nbsp; 沃吕比利斯也叫牵牛花之城,因为沃吕比利斯在拉丁文里的意思就是牵牛花,这座城在春夏之际开满牵牛花而得名</h3> <h3>&nbsp;&nbsp; </h3> <h3>&nbsp;&nbsp; 这些小花在古城里已经开放了两千多年了,一岁一枯荣,见证了沃吕比利斯的兴衰存亡</h3> <h3>&nbsp;&nbsp; </h3> <h3></h3> <h3>&nbsp;&nbsp; 离沃吕比利斯约3公里有一座圣城名叫穆莱·伊德里斯,小城很小,居民还不到1万人,但是在穆斯林心目中,它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摩洛哥第一个阿拉伯王朝的缔造者穆莱•伊德里斯就安葬在这里,小城也因此而得名。游客在沃吕比利斯可以清楚地看见这座圣城,这是我用400焦距的镜头从沃吕比利斯拍摄的</h3> <h3></h3> <h3></h3> <h3></h3> <h3>&nbsp;&nbsp; 遗迹旁边的田园风光很美丽<br></h3> <h3><br></h3> <h3>&nbsp;&nbsp; 长得比人还高的仙人掌,这在北非随处可见</h3> <h3>&nbsp;&nbsp; 当年的繁华已经随风而去,如今只留下长满了杂草的一片废墟,令人感叹</h3> <h3><br></h3> <h3>&nbsp;&nbsp;&nbsp; 旷野中的沃吕比利斯遗迹之行使我们领略了古罗马的辉煌和荣耀,同时也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想当年罗马大军铁流滚滚,威风凛凛,横扫世界,所向披靡,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雄居全球,可现在早已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再。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的辉煌和荣耀都会成为过去,都会被新的东西所取代,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向前发展的。(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资料,图片均为bang哥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