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同窗再相聚,一生知己又相逢 ……连云港矿专机8405班毕业30聚会~赤峰

高永芳

<h3>卅载同窗再相聚,一生知己又相逢。</h3><h3> 同窗三载,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h3><div>  悲欢岁月,依稀如梦,但愿永记你我!</div><div>  三十年前的盛夏,我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青春的热情,叮嘱“一路顺风”,洒泪惜别,各奔前程。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虽天各一方,但月共一轮。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打拼,三十年的共进,当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创造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体味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品尝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之后,才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师生情、同学情。这份情谊如同一道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div><div>  三十年沧海桑田,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是我们毕业三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暂时抛开繁忙的事务,齐聚2017年7月29日的塞外明珠-赤峰,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说说离别的思绪,叙旧情、话衷肠、增友谊、共发展.用聚会记住我们青春的模样!用聚会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让聚会变成我们生命中永恒的灿烂!</div><div>  亲爱的同学,无论你已回到故里,或远在他乡;无论你事业辉煌,或暂时失意;无论你身居要职,或回归平民;无论你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我们抛开尘世的喧嚣,挣脱身边的烦恼,走到一起,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让心栖息、忘却忧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烤全羊的盛宴上,在温暖蒙古包里,在阿斯哈图石林,在贡格尔大大草原,2007年毕业20年聚会相约10年后的聚会,如愿在赤峰成行,三位老师十七位同学如约从广东上海湖南湖北河南天津河北等地相聚在大草原。内蒙古校友会首届聚会同行,五十多位矿专校友欢聚,共话师生情校友宜,难得难忘。。。。。</div> <h3>相聚短暂 回忆难忘</h3> <h3>塞外赤峰-玉龙文化发源地红山</h3> <h3>组委会欢迎你</h3> <h3>还有帅哥的影子</h3> <h3>欢迎赵书记莅临内蒙赤峰</h3> <h3>欢迎班主任林克强老师</h3> <h3>陈杰同学奇遇小学同学</h3> <h3>欢迎晚宴</h3> <h3>草原欢迎你</h3> <h3>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阿斯哈图石林矗立在蓝天绿草之间。</h3><div>山有山形,峰有峰姿,草有草色,山山各具特征,峰峰景色不同,险秀雄奇,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石林中有石人、石柱、石丛、石墙、石城等大小奇石千余座,人们根据它们的体貌特点,分别起了擎天柱、三姊妹、鸵鸟石、比萨斜塔、世贸大厦、秀女望月等名字,惟妙惟肖。</div> <h3>亲密无间</h3> <h3>摸摸头没忧愁</h3> <h3>贡格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西南部,巴彦高勒苏木(乡)、克旗达来诺日苏木(乡)和达日罕乌拉苏木(乡)境内,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35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内蒙古草原,总面积101900公顷。&nbsp;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草原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旅游、观光圣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摄影地。</h3><div>贡格尔草原之美,美在"野阔牛羊同雁鹜"。这里水草丰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雄浑壮阔,草原如茵似毯,野生动植物繁多,河流牵沼串泊,查干突河、贡格尔河绕贡格尔草原而过。似戴在草原上的翡翠项链,为青青的草原平添秀色。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这里绿草如茵,草丛中各色各样的小野花,把一片大草原点缀得如诗如画。</div> <h3>蒙古族风俗-下马酒</h3><div>每一个来过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下马酒。以示草原人民的热情。 </div><div>其饮法是: </div><div>1、 客人左手端乘酒银碗。 </div><div>2、 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 </div><div>3、 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 </div><div>4、 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 </div><div>5、 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一饮而尽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div> <h3>草原深度游草地沙地云杉湿地</h3> <h3>非越野车不能进入啊</h3> <h3>“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是祭天的石头堆,是蒙古族与崇拜的长生天对话的地方。</h3><div> 元代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聚居区,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拜等习俗也相继盛行。蒙古族会在辽阔草原上的标志性地形上砌一个敖包,是祭拜长生天地方,也有指示方向的作用;转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的五月十三牧民就会在日出之前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敖包前,举行祭敖包仪式,转敖包就是围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祈求平安幸福。</div> <h3>成吉思汗</h3> <h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h3><div>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div><div>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十分方便,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div> <h3>马背民族基本功~骑马射箭</h3> <h3>草原野餐,杀羊炖肉烤肉,篝火焰火舞蹈歌曲,8405班同学们尽情放纵自己,享受草原美景美酒美食。</h3> <h3>巴林沙漠没有多少人了解,巴林鸡血石都知道,就是产自这里。用一个字解释:巴林沙漠~热!巴林鸡血石~贵!</h3> <h3>内蒙校友会送别晚宴,</h3> <h3>话别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