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口湖,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讷莫尔河的上游,是一个集水利、发电、养魚、旅游为一身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h3><h3> 山口湖的水面很大,设计库容近十亿立米,坝体到上游有40公里的距离,山口湖是国家4A级景区。</h3><h3> 当年在五大连池工作其间,到山口湖的次数挺多的,特别是那时担任五大连池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曾多次和影友到库区采风创作。</h3><h3> 一晃,七、八年时间过去了, 这次和黑河的朋友们来到山口,故地重游,那山,那水,那人,有熟悉,也有陌生。发一组图文,把此行所见所闻与新老朋友们分享。</h3> <h3>一行人驱车向山口进发,下午4点多驶到景区大门前停车拍摄,影友们把门前的一个小水洼当前景充分利用,看得同来的山口管理处的宋处长啧啧称奇。</h3> <h3>我们到的这天电厂检修没有发电,使得坝外下游的水很少,很多地方滩头裸露着。</h3> <h3>在大坝上、坝外短暂逗留后,一行人登上游船向库区上游驶去。</h3><h3>其时的阳光西斜,照在山上呈现一种温暖的色调,这山形很象一只刺猬在饮水。</h3> <h3>当船行驶到第一个湖中岛一一老道营的时候,太阳就要隐去,大家急忙弃舟上岸,我们沿着新修的栈道往山上跑,但还是晚了几分钟,只拍下了码头上的一点夕阳,随后太阳落到了山梁的西边。没有了阳光,拍摄就没了味道,大家只有返航。</h3> <h3>山口湖一年四季的风光都很漂亮,特别是秋天的景色更是五彩缤纷。</h3><h3>这张照片是我十几年前用胶片相机拍的,如果现在有兴趣到网上搜索五大连池山口湖,这张片子基本会被搜到,但应该没有人知道它的拍摄者是谁。这也算是曾为家乡做的一点小贡献吧。</h3> <h3>这张和上一张一样,同一时段用胶片拍的。看照片可以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负责旅游的郭经理驾船带我们住到库区上游的窝棚里,月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深蓝的水中点缀着片片银黄,摄影的伙伴们有的拍夜景,有的在窝棚里喝酒,闲聊,不时有蚊子、瞎蠓光顾,那时虽然挺辛苦,但大家玩的很快乐。</h3><h3>早晨,库区大雾,小郭小心的驾着快艇在上游的一些半沉半浮的木头和树桩中穿行,拍到好多水鸟,我还拍到了两只鹤,现在想来倒有些后怕,因为在雾中视线很差,撞到树桩会很危险。</h3><h3>这张是在一处岸上拍的雾中的炮台山</h3> <h3>山口湖的冬天也很美,由于冬天发电,经常有雾淞出现。2011年3月初还在湖上进行了全国的汽车拉力赛,全部在冰面上的比赛让车手大呼过瘾。</h3><h3>这张雾淞也拍于十多年前的山口湖。</h3> <h3> 书回正传。返回到住地吃完晚饭,再商定好明早的行程已经小半夜了,但第二天早晨二点起床收拾停当乘车到游船码头,两点半准时出发。</h3><h3>船一路向东方行驶,前方天际渐渐泛红,太阳快要出来了,而且在上游的原野里有晨雾片片,这让我们摄影人又多了份期待。</h3> <h3>太阳出来了,阳光照耀在岸边奇形怪状的石壁上。</h3> <h3>库区内有好几条支流,岸上草地、田野、白桦林错落分布。</h3> <h3>一些避风的河湾、湿地布满晨雾,树木山峦在雾色里若隐若现,呈现出浓郁的水墨画意。</h3> <h3>就在我们不断向上游有雾的地方靠近的时候,水面偶有沉在水中的木头出现,今年夏旱,库区蓄水相对较少,上游水浅且有些杂物,继续向上游行驶有些风险,大家临时商定放弃向上游进发,调头去拍渔工捕渔,这是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拍摄任务。</h3><h3>当我们正拍摄侧面一处雾景的时候,雾中驶来了渔船。</h3> <h3>向遇到的两位漁民打听起网的地点和时间,按照他们指引的大至方向,我们向下游行驶并在宽阔的湖面寻找着捕漁的船只。</h3> <h3>发现漁船了,一条大一点的渔船,两只小船系在大船后,船上两个人(有一人在舱里睡觉)。</h3> <h3>他们正在陆续起网,我们在后面跟随着,看到他们不时把一些魚从舱里扔到湖里,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后来了解到,这是将捕到小一些的魚放回水库里,等养大了再捕。</h3> <h3>通过这次拍摄捕渔,知道他们大一些的船是特别制造的,中间一段船舱有孔洞和外面相通,会有固定体积的湖水进入船舱,这样捕到的魚放在有湖水的舱中不会死亡。</h3> <h3>两人来到了要起网的地方,他们管这种捕渔的方法叫下笣(发bao 音 但是否是这个字不确认),也有叫迷魂阵的,这次主要是拍摄起笣,这东西选什么地方下,怎么下应该有好多技术含量。</h3><h3>首先到地方后,把网(要出魚的一侧)固定在船的侧面。</h3> <h3>随后两人各自登上一条小船</h3> <h3>把小船划到网的两侧,把网向上拉一段。</h3> <h3>用一长木杆在网下穿过,杆两边放到小船上。</h3> <h3>用力拉杆上的漁网,小船逐浙向大船靠近,这时魚都集中在大船到木杆之间的网里。</h3> <h3>从小船返回到大船上</h3> <h3>把网的下面部分固定到大船侧面的各固定地点。</h3> <h3>用力上拉网的上一侧</h3> <h3>拉到一定程度,网里的魚就被拉到船舷上。再往船舱方向拉,魚就落到了舱里。</h3> <h3>继续把小一些的魚扔回湖里。</h3> <h3>一处笣有两个起漁的位置,这边弄完了,划船到另一边,重复刚才的工作。</h3> <h3>这一侧远处是蓝天白云</h3> <h3>这一网起的不少</h3> <h3>随着网里的魚落入舱里,原来舱里的鱼、刚入舱的魚会使劲向上跳,但是徒劳,依然落回舱里。</h3> <h3>这条落到了船舷上,但外面还隔着一段围网,这魚张着大嘴在那儿喘。</h3> <h3>还是把小些的魚扔回湖里</h3> <h3>网破了,现场补网。</h3> <h3>起网继续,一拔又一拔的大魚落入船舱,由于这船的吃水量相对固定,随着魚的增加,一些仓内湖水被溢出。</h3> <h3>这是起完网后舱里的情况,全是一个挨一个的大魚。</h3> <h3>收获的喜悦。</h3><h3>这些捕漁的人都来自外地,他们是凭捕漁的数量获得报酬,每天捕漁的数量相对差不多,捕的少的时候就多起几块笣。</h3> <h3>在接近水库大坝的地方,又碰到一伙起网的人,这个漁工举起十几斤的大魚,满脸笑意。</h3> <h3>捕漁的拍摄告一段落,那一根长杆在水面上映出漂渺的光影。</h3> <h3>不知不觉,时间过了近6个小时,我们回到了游船码头。</h3> <h3>码头旁的栈道</h3> <h3>上午9点左右,是漁船陆续归来的时间,刚吃了早饭也没休息,背了相机又返回到渔船码头。这时,有一些运输、经销山口魚的商家早已等候在码头上,这些箱式车辆都有水箱以及供氧设备,以保证长距离运输时鱼的鲜活。</h3> <h3>从渔船上把魚按品种、大小分别扔到不同的塑料筐里。</h3> <h3>迎面拍这样的镜头,身上溅了不少有着浓浓魚腥味的水滴。</h3> <h3>这边卸船,那边又有新船回来,一般每天合计能捕获一万多斤鲜鱼。鱼的品种多以花鲢、白鲢、草鱼、鲤鱼、鲫鱼等为主,也有狗鱼、鲶鱼、高白鲑等品种。</h3> <h3>上称,记帐,这边刚收上来,那边就卖掉了。</h3> <h3>称过后放输送带上装车</h3> <h3>这三条花鲢五十多斤,够大。</h3> <h3>这个船里大多是鲫鱼,这是用挂网捕获的,大多半斤到一斤左右。</h3> <h3>这条大的约有三斤,冷水鲫魚长这么大要好多年,而且这水库都是自然生长,不投饵料。</h3> <h3>这是一条大鲤鱼,占满了筐底,十五斤多,好诱人。</h3> <h3>正当我要走的时候,我们拍摄过的那两个渔工回来了,脸上带着笑容,他们收获了约三千斤的鲜鱼。</h3> <h3>再见了,家乡的山口湖。</h3><h3>一个早晨一个晚上,又一次见证了你的富饶和美丽。其实,象这样的大水库,从水面上观看只是一个个小的景点,而从空中俯看,才是你最壮观、最大气的容颜。最后用一张以前航拍的照片来结束这次山口湖之旅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