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农七师五五中学"老三届″部分师生在奎屯聚会

大漠龙翥

<h3> 龙宗翥 摄影/撰稿</h3> <p>  7月28日中午,原七师五五中学的30名"老三届″同学与他们邀请的三位老师在奎屯银通大酒店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上山下乡"48年的人生历程。</p><p> 1960年代初,农七师各团场只有小学没办中学。为解决职工子女上中学的问题,七师在"五五农场″(今129团)办了一所中学,命名为"五五中学″,面向师二管理处下辖的几个团场招生。这次聚会的同学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1964、1965、1966年进入五五中学的学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1969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他们全被分到连队劳动。因这三届学生是文革前考上中学的,为了与文革后,学校新招收的学生有所区别,人们将其称为"老三届″。</p><p> 这些聚会的"老三届"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们正需要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失去了学习和继续升学的机会。幸运的是他们经历并参与了"文化大革命",从中吸取了许多深刻而沉痛的教训。更幸运的是,他们正当盛年时遇到了改革开放,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兵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他们退休了,又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幸福地安度晚年。 他们饱经沧桑的容颜,刻滿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相聚时的情绪,展示出他们的幸与满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啊,应该祝福我们的"老三届"。</p><p><br></p> <h3>宴会前亲切地顷述别情。</h3> <p>同学聚会喜笑颜开。</p> <h3>久别重逢,亲如姐妹。</h3> <h3>宴会即将开始的场面。</h3> <h3>宴会由蒋明渊同学主持。</h3> <h3>老师代表蔡德明先生在宴会上讲话。</h3> <h3>学生代表楚北生同学在宴会上讲话。</h3> <h3>同学们对主持人和代表的讲话致以热烈的鼓掌。.</h3> <h3>共同举杯祝贺聚会。</h3> <h3>参加聚会的蔡德明(左)、李中信(中)、赵修凤(右)老师。</h3> <h3>笑逐颜开。</h3> <h3>师生举杯互相祝贺。</h3> <h3>参加聚会的禹立平同学。</h3> <h3>同学们分批与老师合影。</h3> <h3>女同学与老师合影。</h3> <h3>参加聚会的女同学与女老师赵修凤(右4)合影。</h3> <h3>参加聚会的全体师生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