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长征 第十集 大会师

<p>配乐:大会师</p> <p>  中国现代历史,在这里出现了质变。</p><p><br></p><p> 历史的决心,从来不只属于个人。</p><p><br></p><p> 蒋介石的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p><p><br></p><p>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发生了。</p><p><br></p><p> 一个日本史学家认为:西安事变,不但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是日本昭和史与中国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开始时,国民党与共产党已达成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的统一战线。</p><p><br></p><p> 没有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就不会有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联盟";</p><p><br></p><p> 没有这个"抗日联盟",就不会有西安事变。</p><p><br></p><p> 西安事变的发生,避免了一场针对共产党和红军的空前规模的围剿。而西安事变正是因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为组成以中央军为主,东北军、西北军和山西晋绥军等各路五十多万围剿大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发生激烈争执而爆发的。这是继第五次围剿之后,在陕甘宁地区彻底剿灭正在集结的各路红军却未遂的第六次大围剿。</p><p><br></p><p> 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和宽阔无比的胸襟心怀,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说服了张、杨不杀老蒋,避免了日本鬼子早已垂涎的中国内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前往西安参加谈判。</p><p><br></p><p> 西安事变,抓蒋而不杀,反而承认他的领袖地位。为抗日,为挽救民族危亡,这是多么大的忍让!尽管就在一两年前,甚至几个月前,这个蒋介石还不遗余力多少次把中国共产党人逼到绝境,一次次成千上万的大屠杀。</p><p><br></p><p>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接受了联共抗日的条件。国、共流血对抗的国内战争转为国、共一致对外的抗日民族战争。</p><p><br></p><p> 就在此前,已经陆续汇集到陕甘宁边界地域的三大红军主力,在经历了万千流血牺牲、艰难跋涉的万里路程后,为了在陕北站脚栖息,开赴抗日前线,又有太多太多的本来可以成为抗日精英的红军将士,又付出了不堪回首的巨大牺牲和代价。</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1 </b><b>东征</b></h3><div><b><br></b></div><h3><br></h3> <h3><br></h3> 图为:东征战役图和东征战果统计表 <h3>  1936年1月31日,毛泽东主持军事会议,讨论东征问题。他认为,陕北地贫人稀,征粮扩军都困难,站稳脚跟,伸出拳头,向外发展,东征作战不可避免。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实施东征。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兼任政委,首先在山西站住脚,打通抗日道路,逐步形成陕晋根据地,联接外蒙和苏联。</h3><h3><br></h3><h3> 1936年2月20日,红一军团东渡黄河,发起东征战役。在山西境内,红军遭到阎锡山军队的阻拦,红军被迫展开自卫反击。红军攻占了山西西南部的广大地区,蒋介石急令中央军十个师入晋与阎锡山晋军的四路纵队于三月份大规模进剿红军。形势十分紧急,至四月下旬,毛泽东原定的在山西和华北几省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已不可能,为避免内战,东征的战略方针不得不改变。</h3><h3><br></h3><h3> 东征历时75天,消灭国民党7个团,扩充红军8000余人,筹款30多万元,迫使“进剿”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东部地区。</h3><h3><br></h3><h3>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合发出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在发布通电的那一天,红一方面军东征部队全部西渡黄河,返回了陕北苏区。</h3><h3><br></h3><h3> 中国国情的变化,使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需要极大政治智慧的历史抉择。</h3><h3><br></h3><h3> 1936年4月5日,在肤施也就是后来的延安地区,降落了一架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是身穿飞行服的张学良。张学良架机到延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h3><h3><br></h3><h3> 迎接张学良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h3><div><br></div><h3> 周恩来同张学良在延安城里交谈了一个晚上。张学良承认,红军的抗日是真诚的,同时承认,“剿共”与抗日不能并取。他对蒋介石身边有很多亲日派感到担忧。张学良建议,他在里面办,共产党在外面逼,促使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2 </b><b>西征</b></h3><h3><br></h3> <h3>  1936年5月5日,东征部队胜利会师陕北。两个多月的东征战役,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和影响,为一年后八路军出征晋冀鲁豫,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h3><h3><br></h3><h3> 红军的东征,令蒋介石十分惊恐和恼怒,他一方面令阎锡山全力堵住红军北上之路,一方面组织发动了对陕甘宁的大规模围剿。集中中央军、宁夏二马、东北军和西北军154个团,25万人向陕甘宁扑过来。红军又面临被围死在陕北的危险。</h3><h3><br></h3><h3> 1936年5月13至15日,毛泽东在延川太相寺召开政治局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一、十五两个军团及刚组建的骑兵团等部队,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h3><h3><br></h3><h3> 1936年5月19日,西方野战军分三路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发动西征。西征的主要战略意图是: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合。打通联接新疆,苏联的通道,为中央在陕北站脚困难时做备选方案。</h3><h3><br></h3><h3> 1936年6月1日,两广事变发生,粤军陈济棠与桂军李宗仁、白崇禧以北上抗日为名发表通电,出兵争夺蒋介石的南京国民党政权。6月10日,粤桂联军北上,6月30日与中央军开火,相互攻击。蒋介石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两广事变上,对陕北根据地的进剿被分散了。中共中央决定将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放在局部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上。西征有了新的重要的指导方针:促进西北大联合。</h3><h3><br></h3><h3> 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北上挺进甘南。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的贺龙、任弼时、肖克与张国焘坚决斗争,对红四方面军做了大量的工作,张国焘自知大势已去。</h3><h3><br></h3><h3> 西方野战军迅速西进,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到来。</h3><div><br></div><h3> 1936年8月下旬,红一军团经固原、海原向西兰公路挺进。</h3><div><br></div><h3> 1936年9月12日,红一军团一师进入西吉,随即占领将台堡,与此同时,红一军团二师直插静宁县界石铺。</h3><h3><br></h3><h3> 中共中央制订出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即夺取宁夏的作战计划,打算通过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打通同苏联的交通,形成西北抗日局面。</h3><h3><br></h3><h3> 西方野战军的西征任务并入(宁)会(宁)战役计划,集中即将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坚决打击胡宗南。<br></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3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会宁</b></h3><div><b><br></b></div> <h3>  1936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要求已进抵甘南的红四方面军立即占领静宁、会宁和通渭地区,控制西(安)兰(州)大道,向已进抵固原西部的红一军团靠近。同时派聂荣臻、左权率部挺进西兰公路以北,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h3><h3><br></h3><h3> 这时,张国焘对北进方针动摇了。</h3><div><br></div><h3> 1936年9月21日,张国寿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地区,掉头西进,打算从兰州以西渡过黄河,进到凉州。经中共中央耐心说服和命令,以朱德和红四方面军一些领导的抵制和斗争,加之在兰州以西渡河困难严重,张国寿才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h3><h3><br></h3><h3> 1936年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终于继续北进了。</h3><div><br></div><h3> 1936年10月9日,朱德等率红军总部到达会宁,与中央派来迎接的西征部队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会合了。这个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军人,竟是那样的激动!见到红一军团一师师长陈庚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一年多来,他在左路军与张国寿不屈不挠的斗争,被张国寿当成"人质",呼来唤去,多次在会议上遭到围攻,他们恶意分隔朱德与康克清,牵走并杀害了朱德心爱的白马,让这个红军总司令与战士们一同步行。马海德在会宁见到了朱德,马海德寥寥几语,记下了对朱德印象:"瘦的像鬼一样,大把的胡子,很坚强,看上去不像军事指挥员,倒像是一位红军之父......。</h3><div><br></div><div> 一方面军来接四方面军的陈赓见到身穿破烂皮袄,长着满脸胡须,黑瘦黑瘦的朱德总司令,心里涌动的阵阵绞痛,急忙向总司令敬礼,喉咙哽咽,眼泪夺眶而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总司令也禁不住热泪直流,他心里有多少话想同久别的亲密战友说啊!一方面军的同志们向着久别重逢的总司令涌过来,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大家在陈赓的带领下,高呼“朱总司令万岁”!朱德朝欢腾的人群挥手致意,用哽咽的声音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br></div><h3><br></h3><h3> 1936年10月10月,中国西北部偏僻的会宁小城,一下子成为红军之城。</h3><h3><br></h3><h3> 那是一个灿烂的秋日,风和日丽,清晨不见霜冻,夜间略有寒意,这里的秋天美极了。会宁城到处是横幅、标语和旗帜。四方面军开进城时,人们欢呼、呐喊,欣喜若狂。</h3><h3><br></h3><h3> 满城的红军,无不兴高采烈,来来往往的任何一位红军战士,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就如同久别重逢的兄弟,多么令人激动的欢聚啊……来自闵赣边界,来自鄂豫皖大别山的远征将士们,互相拥抱,哭着!笑着!</h3><h3><br></h3><h3> 晚上,红四方面军十师和红一方面军一师,聚集在县城文庙前的广场上,举行了庆祝会师大会。毫无疑问,这是所有的红军指战员万分激动的时刻。尽管他们并不清楚中国工农红军的会合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艰难,但是,他们知道,红军主力一旦会合在一起,未来就会无比光明。</h3><h3><br></h3><h3> 此刻,这里天高地阔,秋风浩荡。红军将士们吃着新鲜的羊肉,喝着当地产的一种叫呢呢的土酒,直喝到入夜,所有的人无不热泪滚滚。</h3><div><br></div><div> 为了掩护主力会师和先头部队西渡黄河,四方面军在会宁界内同敌人多次激战,其中大的有6次。四方面军1800多名指战员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在会宁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消灭了国民党军8000余人。大墩梁阻击战是打得最惨烈的一仗。</div><div><br><h3> 蒋介石不顾全国上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强烈呼声,为阻止汇集而来的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地区会师,急调胡宗南和东北军的五个军,组织“通渭会宁战役”,分四路围攻。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敌人向四方面军第4、5、31军阵地疯狂进攻。</h3><div><br></div><h3> 担任距会宁县城35公里的大墩梁阻击战任务的红5军,就是一方面军的五军团,这支铁军,自中央红军长征以来,一直担任后卫,打的仗最多,吃的苦最多,伤亡也最重,被毛泽东称为“铁流后卫”。</h3><div><br></div><h3> 在湘江血战中担任全军后卫的就是五军团的一个主力师,陈树湘师长率领的铁血34师,最后被敌人阻割在湘江东岸6400多闽西子弟兵全部牺牲。持续整整两天的血战,敌机炸弹落在红五军指挥部,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年仅28岁。红五军以伤亡887人的沉重代价,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几天后,红五军在董振堂军长率领下奉命渡黄河参加西征。</h3><div><br></div><h3> 50年后,也是10月,70多名老将军重返会宁,相聚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年逾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紧紧拥抱在一起,震耳欲聋的飞机炸弹和枪炮声再一次在他们耳边响起,老人们禁不住老泪纵横,他们深情的感谢会宁人民为四方面军的烈士们在50年后再次重新修缮了罗南辉将军和四方面烈士纪念碑。</h3></div><div><br><h3> 漫步在山风烈烈的大墩梁,空气里萦绕着祭奠先烈的烟香,我低头触摸沿梯的黄土堡墙,心头充满了无限的缅怀和敬仰。</h3><div><br></div> 红军长征在会宁会师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过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0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会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永远的惦念和不朽的精神家园。<br></div><h3><br></h3> 图为:纪念园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4 </b><b> 红一、二方面军会师将台堡</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根据红二、四方面军走出草地后的敌我态势,中共中央电令两个方面军速出甘南,攻占岷县。两个方面军共同组织岷(州)、洮(州)、西(固)战役。</p><p><br> 此时,蒋介石刚解决了西广事变,腾出手来令胡宗南第一军由湖北兼程北上,抢占西兰大路上的静宁、会宁、定西,以切断三个方面军会合的道路。</p><p><br> 1936年9月16日至18日,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西北局会议,史称岷州会议,张国焘再一次节外生枝,与陈昌浩在会上闹翻,主张红四方面军单独西进甘西,渡过黄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通道。</p><p><br> 红四方面军北上静宁、会宁之后,敌胡宗南、毛炳文、王钧部一齐向红二方面军扑来。<br></p><p><br></p> <h3>图为:将台堡</h3> <p class="ql-block">  当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在会宁城时,红二方面军正在北渡渭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停留在甘南,就是否北上的问题一再争论, 宝贵的时间被严重地耽搁了,胡宗南十多个团趁乱进至甘肃东部,不仅给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带来危险,更严重的是,由于红四方面军擅自从甘南向西移动,位于甘东南的红二方面军的侧翼暴露出来,红二方面军腹背受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向中央请示并得到同意后,红二方面军单独突围北进。</p><p class="ql-block"> 这一突围北进行动,被贺龙称为"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人大军夹击而来,残酷的战斗不可避免,一次次的战斗异常激烈,最后时刻已是分不清敌我的肉搏战,牺牲空前巨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5日,毛、周电告红四方面军,要求他们策应单独北进的红二方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二方面军担任突围后卫的十六师师长张辉牺牲了。政委晏福生炸断了一条胳膊,他命令身边的同志们赶快突围出去。警卫员不肯走,晏福生喊道:"你们好胳膊好腿,革命需要,把枪给我,谁不走我毙了谁。"同志们把他藏在灌木丛中,走了。渡过渭河的王震得知十六师政委负伤的情况,立即派人去寻找。战场上,遍地是尸体,没有找回来,王震让大家为晏福生同志默哀三分钟。一个多月后,已到黄河边的萧克接到报告,说是一个流浪汉被老乡用门板抬着送到红军营地,门板上的人自称是晏福生。门板还没抬到跟前,萧克就一眼认出来,已脱了相的晏福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贺龙每每回忆起 ,二方面军从甘南突围北进,那么多久经考验的红二、六军团的骨干,倒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门口,便心疼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21日,贺龙率部在宁夏西吉,终于见到来迎接他们的红一军团战士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将台堡。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跑着过来与这位著名的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热烈握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红一军团的同志们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土豆,红二方面军的同志们吃着热土豆,与红一军团的战士们,搂抱着,搀扶着,步入会师庆祝大会的会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已全部聚集在甘肃和宁夏的交界区域。</p><p class="ql-block"> 四支红军的长征起始时间与地点为:</p><p class="ql-block"> 红一方面军,自193410月江西者于都出发至1935年10月到达陕西省吴起镇。</p><p class="ql-block"> 红二方面军,自1935年11月湖南桑植县刘家坪至1936年10月宁夏西吉将台堡。</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自1935年3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至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自1934市11月阿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至1935年9月到达陕两省延川县永平镇。</p> 图为:宁夏西吉<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5 西路军</b></h3><div><b><br></b></div> 图为:西路军纪念碑 图为:西路军纪念馆 <h3>图为:序厅的雕塑"祁连雪"</h3> <p>  国民党军很快赶到会宁城下。</p><p><br></p><p> 1936年10月20日,会宁县城遭到敌军飞机的轮番轰炸,朱德和张国焘离开这里去打拉池与彭德怀会合,不久,12月2日,朱德、张国焘等在保安的红军军校与毛泽东见面。</p><p><br></p><p> 1936年10月22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方面军总部撤离了会宁。</p><p><br></p><p> 黄昏,第五军在军长董振堂率领下,开始了极其惨烈的会宁保卫战。</p><p><br></p><p> 战至23日凌晨,红军三千多人的部队伤亡已超过八百多人,在南北两面的城防被敌军突破之后,第五军被迫放弃了会宁。会宁失守,给正在渡河的部队带来巨大的威胁。</p><p><br></p><p> 黄水滔滔,浊浪翻腾。</p><p><br></p><p> 1936年10月24日晚,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不顾一切开始强渡黄河。</p><p><br></p><p> 接着,第九军、方面军总部和第五军在10月25日也从虎豹口渡口渡过了黄河。</p><p><br></p><p> 1936年10月底至11月胡宗南部隔断了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部队的联系,红四方面军被分隔在黄河东西两岸。</p><p><br></p><p> 渡过黄河的部队是: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以及包括徐向前、陈昌浩在内的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共21800多人。</p><p><br></p><p> 没有渡过黄河的部队是:第四军、第三十一军。</p><p><br></p><p> 1936年11月9日,已经渡过黄河的部队奉中革军委命令开始西进。11日,中央中央和中革军委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写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 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即苏联)为任务。</p><p><br></p><p> 1936年11月初,国民党各路部队增援宁夏,将红一、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一军同已渡黄河西岸的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完全隔断。</p><p><br></p><p> 宁夏战役"已无执行可能"。</p><p><br></p><p> 红军主力回到了陕北根据地。</p><p><br></p><p> 蒋介石令马步芳、马步青等围追"兜剿"深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西路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p><p><br></p><p> 西路军在无根据地依托,又无兵源、物资补充,孤军作战,虽然毙敌两万余,但终因敌众我寡,四个月后,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特别是"二马"骑兵的重兵围追"兜剿"下,弹尽粮绝,最终失败。</p><h1><br></h1><p> 执行剿灭西路军任务的马步芳、马鸿逵骑兵,凶残彪悍,装备着卡宾枪、马刀和鞭子,他们骑马两小时能跑完红军战士整天拼命所走的路程。马家骑兵已杀红了眼,九军全军覆灭,政委陈海松牺牲,军团长孙玉清被绑到炮口上,打得粉身碎骨。 五军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p><p><br></p><p> 1937年3月14日,在被国民党军队围困码危急时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赴陕北向中央报告,其余部队在李卓然、李先念等同志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转入祁连山脉打游击。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切,1937年2月派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的援西军前往增援,到达平凉地区时得知西路军业已失败,便没有再继续驶援。党中央利用统战关系竭尽全力营救被俘人员,收容失散部队,使几千西路军指战员先后回到陕甘宁边区。</p><p><br></p><p> 红军女子团两千多名女战士被拷打、强奸、刀砍,被马家军军官绑回去当老婆,不屈服就弄到当地的人口贩卖市场去拍卖。 </p><p> </p><p>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都不该忘记与我们同一理想同一信仰的两万多英勇献身的西路军英烈!如果可能,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身去祭拜那些长眠在大西北祁连山脉的同宗同源的革命前辈们!</p><p><br></p><p> 李先念带领着一支突围出来的部队,翻过祁连山,进入青海的柴达木盐碱盆地,他们没有地图,靠北斗星确定自己的方位和明天的行军方向。他们推测,他们已到长城终端的酒泉关。终于有一天,陈云作为特别党代表从乌鲁木齐乘飞机来营救他们。李先念身边只剩下400余人,1938年春,李先念和他们的部队分批回到延安。</p><p><br></p><p> 西路军兵败祁连山脉,如同血战湘江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心底永远的伤痛! 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滔天罪恶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不得翻案!西路军所属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广大指战员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尊敬和纪念。</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10.6 </b><b>山城堡战役</b></h3><h3><br></h3><h3> </h3><h3> 为了剿灭"初来乍到"的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调动近二十个师,展开"通渭会战",企图把红军歼灭在黄河以东的甘宁边界地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实力为:红一方面军2.1万,红二方面军1.2万,红四方面军3.3万,总计约6.6万人。</h3><h3><br></h3><h3> 胡宗南兵分三路,孤军深入,向豫旺堡方向袭来,狠狠打击胡宗南的时机终于出现了。</h3><h3><br></h3><h3> 1936年11月15日,中革军委向红军总部下达指示,要求红军各主力部队,向豫旺县城以东的山城堡迅速靠近,集结全部兵力,打破敌人的围剿进攻!</h3><h3><br></h3><h3> 在那一刻,中国工农红军必须下决心,遏制国民党军的屡屡进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结束战略移动状态,才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陕北根据地,才能赢得长征的最后胜利。</h3><h3><br></h3><h3> 1936年11月17日,胡宗南为了控制战略要地,命令部队急促前进。转天,红四方面军第四、三十一军在萌城以西地区设伏,击溃胡宗南中路部队第二旅,胡宗南命令,四十三师接替,继续前进。</h3><div><br></div><h3> 1936年11月18日,胡宗南右路部队的第七十八师向山城堡方向突进,红军等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到了痛击胡宗南的时候了。</h3><h3><br></h3><h3> 这一天,毛泽东、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朱德、周恩来联名发布了《打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十几天后,12月7日,以上七人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毛泽东任主席,统一领导三个方面军。</h3><h3><br></h3><h3> 1936年11月19日晚,彭德怀下达了作战命令。这是除西路军外,中国工农红军的全部力量。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与一直追击堵截他们的国民党中央军决死一搏。</h3><div><br></div><h3> 1936年11月21日,山城堡总攻开始了,至22日上午,胡宗南部七十八师被全歼。</h3><div><br></div><h3> 山城堡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h3><h3><br></h3><h3> 1936年11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山城堡集合,这是红军三个方面军经过万里转战,第一次团聚在一起。</h3><div><br></div><h3> 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h3><h3><br></h3><h3>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虽然失去了南方各省原有的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是,却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的骨干。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来的时候,各路红军为担负中华民族抗击侵略战争的新任务在陕甘宁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师。</h3><h3><br></h3><h3>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一支不可能战胜的力量。</h3><h3> </h3><h3> 长征的胜利,是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英雄们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必胜信念,艰苦奋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h3><h3><br></h3> <h3>中间图:1937年起,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h3> 图:宝塔山、延河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集 完</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语</h1><h3><a class="link" href="https://www.meipian.cn/oy2mv7e"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后语</a></h3><h3></h3>

红军

会宁

年月日

红四方面军

西路军

胡宗南

红二方面军

四方面军

抗日

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