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北岙镇老知青重游竹屿岛掠影

蔡肖珍

<h3><br></h3><div> 四十七年前,1970年夏,44位不到20岁的洞头北岙镇“老三届”男女知青,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前往孤岛竹屿创建盐场。在那里他们奉献了美好的青春,经历了寒暑春秋,坚韧不拔的磨炼,令人不能忘怀。竹屿岛海平面初升的旭日, 飞舞的晚霞, 湛蓝的大海,成群翱翔的海鸟,礁盘上丰富的贝类,伸手可捉的鱼虾,尤其是那片美丽壮观的大草坪,成了亲历者不可磨灭的记忆。今年9月19日,这群己近暮年的当年创业者相约一起,故地重游。</div><div> 昔日人生多俊俏, 青山依旧伴孤岛,</div><div> 欣逢夕阳更灿烂, 相约十载再逍遥。</div> <h3>当年北岙镇革命委员会的文件及去竹屿岛创建盐场的知青部分名单。</h3> <h3>毛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各省市约有1700多万66届、67届、68届高中、初中"老三届”知青去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去驻守边彊。</h3> <h3>四十七年前风华成茂的美女、帅哥。</h3> <h3> 远眺大竹屿岛(左)和小竹屿岛(右)</h3> <h3> 清晨旭日在竹屿岛升起</h3> <h3>洞头大竹屿岛上这片美丽壮观的大草坪,是我国东南沿海少有的海岛草坪之一。</h3> <h3>对,那一片就是我们当年修建盐田的旧址</h3> <h3>竹屿岛周边奇特的礁石</h3> <h3>竹屿岛也是洞头列岛最好的海钓基地之一</h3> <h3>竹屿岛也是各种海鸟栖息繁衍的天地</h3> <h3>现今,竹屿岛上的这片大草坪成了旅游度假的露营基地。</h3> <h3>  9月19日,今年入夏以来最凉爽的一天,海面上风平浪静,35位曾经在竹屿岛上插队创建盐场的男女老知青在东沙港登船前往竹屿岛。</h3> <h3>洞头东沙渔港的防波堤</h3> <h3>小渡船经二十多分钟航程,已经接近竹屿岛东埕尾,岛礁上有人在採挖海螺、贝壳类海鲜。</h3> <h3>因岛上没有公路,携带较多的食品、所需物品,明智选择在东埕尾滩头就近登岛。</h3> <h3>在曾经劳作修建盐田原址上集体合影</h3> <h3>。</h3> <h3>搭顶帐篷,遮阳避暑休息吃饭啰。</h3> <h3>这几对夫妻,年轻时可没有机会在此合影喔。</h3> <h3>心态好,人不老,你能看出我们早已属奶奶级别了吗?</h3> <h3>手舞足蹈,仿佛回到年轻时,跳起忠字舞。</h3> <h3>看,这是什么鱼的鱼头?</h3> <h3>当年有这么一条木栈道那该有多好啊</h3> <h3>竹屿岛上,知青曾经住过的石头房子、水井得到了重新修建并配置自备发电。</h3> <h3>观看当年亲手挖的水井,现在水质依然清澈甘甜。</h3> <h3>近几年,随着竹屿岛游客的增多,旅游部门在原来的知青点操场上又新盖了一幢楼房。</h3> <h3>年轻时那有条件和机会这样列队拍彩照。</h3> <h3>返回时还能走几段近年新开发的旅游便道</h3> <h3>为加快开发竹屿岛的天然旅游资源,竹屿岛避风港游艇码头正在建设中。</h3> <h3>已接近黄昏了,只好依恋不舍登船返回,竹屿岛我们还会再来的。</h3> <h3>晚宴在洞头东方罗马假日酒店举行,诉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友情,相约十年之后,老同学都能健健康康再重游竹屿岛。</h3> <h3>这张照片是原竹屿盐场北岙知青的合影。当年北岙镇派往竹屿盐场的领导,85岁高龄的林岩喜老先生(前排右6)和贫下中农代表72岁苏梅森先生(前排右5)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另外,还有四位老同学因事、因病不能参加,遗憾的是有八位老同学已经离世。</h3> <h3>这次洞头北岙老三届知青“重返竹屿岛,重游知青点,重温当年事”活动,得到了北岙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这些已近暮年的老知青表示衷心的感谢。</h3> <h3><br></h3><div> 昔日人生多俊俏, 青山依旧伴孤岛,</div><div> 欣逢夕阳更灿烂, 相约十载再逍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