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红军、微山湖抗日游击队政委---我的大爷孙新民💝💝💝👍👍👍

黄河鸿运

<p class="ql-block">编者的话:</p><p class="ql-block"> 具有85年党龄,我的大爷孙新民(原微山湖抗日游击队政委)2023年1月9日因新冠不幸在北京去世,终年106岁。</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创作于2017年建军节,现在谨以此片献给天堂的大爷🙏🙏🙏</p><p class="ql-block"> </p> <p>  2017年8月1日是八一建军节,祝天下所有的新老军人节日快乐(本文是2017年作品,现在编辑成书)。</p><p> “八一“建军节前夕,我随我的大爷-----百岁老红军孙新民(原山东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政委),亲自参加了一次特殊的八一纪念活动,心灵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有了把大爷的故事讲给世人的冲动......</p><p> </p> <h3>  现在我把大爷的故事浓缩成经典的美篇,试图通过图文并茂,音像并存的方式让所有看过这个美篇的朋友,对我的百岁大爷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印象,让大家了解一个真真正正老共产党员的情怀。</h3><h3> 在这个美篇中,我将把大爷98岁时在中央电视台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抗战70周年”的部分视频展示出来,作为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献给新老军人的特殊礼物。</h3><h3> (如果您想清楚地听到大爷充满感情的声音,请关掉右上角音乐标识即可)</h3> <p class="ql-block">  我的大爷孙新民1917年12月20日生于山东肥城,17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20岁组织抗日游击队,后任八路军鲁西支队、115师教导员,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政委等职,现在是当年微山湖和铁道游击队领导人中至今唯一健在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目前在中国具有85年党龄的老红军应该是屈指可数的。</p> <p class="ql-block">  他老人家今年整整百岁了,身经百战却依然记忆清晰、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与同龄人相比,思维更加敏捷,还经常做报告,接受记者的采访。这几天已经百岁的他经常参加纪念建军节的活动。</p> <h3>  八一建军节前夕,北京市西城区举办“忆井冈 庆八一”文艺汇演活动,邀请大爷出席开幕式,讲述革命故事,并赠送他在98岁出版的长篇回忆录《征程纪事》。</h3><h3></h3> <h3>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在众多的老师学生和社区居民面前,再一次听大爷讲述了抗日战争血战陈新庄的故事,再一次感到了深深的震撼。</h3><h3></h3> <p> 这是大爷2015年98岁时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的”开门大吉”节目的部分视频</p><p> 今年大爷他老人家已经百岁高龄,思维是那样的清晰,声音是那样的洪亮,精神是那样的矍铄,回忆战友是那样的动情,讲诉故事的逻辑思维是那样的缜密,从他的言谈举止就像六七十岁的老人……</p> 看着台上的大爷声情并茂的讲述,我感到的不仅是感动,而是发自肺腑的震撼和敬重! 大爷的家庭梦想基金是想出书抗战回忆录《征程纪事》,让大家都了解那段历史,最终他获得了一万元的家庭梦想基金。 <p class="ql-block">  大爷唱起了微山湖之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你看这像98岁的老人吗?</p> <p class="ql-block">  大爷的亲友团:姐姐孙海英(左面第一,著名电影演员于蓝儿媳妇,著名导演田壮壮的夫人),大哥孙大海,外孙子田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唯一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陈新庄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当中八路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战役,也是我大爷领导的最重要的战役。</p><p class="ql-block"> 大爷带领46名战友,掩护我军800多人突围,抵御了日军和伪军1300多人的围攻,牺牲了38人,最后大爷带领8人突围。</p> <p class="ql-block">  1941年,为了粉碎日军扫荡,保护近千人大部队的撤退,我大爷作为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11团3营教导员,在江苏丰县带领46名官兵,以38名勇士牺牲,8名勇士成功突围的代价机会,消灭日军坦克一辆、汽车三辆、杀伤日寇一百多人,阻击日寇整整一整天,掩护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和转移。</p><p class="ql-block"> 敌人用枪弹炮、燃烧弹、毒瓦斯、坦克车对陈新庄进行了轮番轰炸,企图把我军消灭。就连敌人也没想到,我大爷领导的八路军是如此的顽强英勇。</p> <h3></h3> <h3>  大爷在这次战斗中额头被打伤,鲜血直流,腿部和腰部都负了伤,直到现在一到阴天,伤口常常隐隐作痛。</h3><h3> 大爷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h3> <h3>  几十年来,大爷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战友。他孜孜不倦地写书、积极促成纪念碑的落成。正如他在《征程纪事》一书的后记中所写:“这本书的面世,可以说是我对逝去战友和革命烈士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广大老同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是对党、国家、社会、家庭的一个交代,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h3> <h3>  大爷为陈新庄烈士陵园捐款3800元(因为有38个烈士常眠在这里)。</h3> <h3> 大爷常说,3500万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天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缘自于革命先烈给我们打下的基础,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h3> <h3>  我的大爷年轻时的不仅长得帅,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当年他是八路军指挥员当中最有文采的一位将领。他参军之前是小学教员,不仅熟读诗书,而且特有思想,有经常记日记拍照片的习惯。每一段历史,他都留下了非常有意义的照片,从弃笔从戎到参加革命,每段历史他都留下了珍贵的图片资料。</h3><h3> 正是他这样特殊的好习惯,为我党我军积累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宝贵的资料。</h3><h3><br></h3> <h3>  2015年,他老人家在耄耋之年(98岁)以惊人的毅力历数年克服重重困难,写出并出版了自己11万字的长篇回忆录《征程纪事》。书中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山东微山湖抗日游击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历史。 </h3> <h3>  本书从酝酿写稿到出版发行近十年,大爷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时我作为电视台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在北京工作了近十年,在此期间,我还帮他进行了多次校对和修改,我和老公孙小农帮助他整理照片,我们见到了许多比我年龄还要大的珍贵的老照片。这是我一生获得的最大精神财富。</h3><h3></h3> <h3>  最珍贵的是,长篇回忆录《征程纪事》封面的照片就是真真正正拍摄于1944年中秋时微山湖抗日根据地。船篷中间就是大爷孙新民,时任微山湖抗日游击队政委,撑船者是警卫战士朱恒春,照片的原件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极少的70年前的原照。这张珍贵的照片就像艺术照似的,现在也很难看到这种极富感染力的照片。</h3><h3> 他的这本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的照片,无论从拍摄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都堪称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中之最具时代价值的瑰宝。</h3> <h3>  《征程纪事》刊登的几十幅照片,都是大爷精挑细选的:</h3><h3> 1942年我大爷参与组建微山湖抗日游击队。张新华任大队长,孙新民任政委,胡贵林任副大队长。他们三人组成了微山湖抗日领导班子。</h3><h3> 45年后的1988年,三位老战友又相逢在微山湖。</h3><h3><br></h3> <h3>  微山湖抗日游击队主要任务:建立隐蔽的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护好山东通往冀鲁豫乃至延安的交通线,保证过往干部的绝对安全。</h3> <p>  由于日军大扫荡,日本已占领了微山湖地区,严重阻碍了湖上交通,整个湖区陷入白色恐怖之中。</p><p> 大爷经常穿便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入敌后开展工作。</p> <h3>  大爷领导的微湖大队就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h3> <h3>  1943年冬,大爷亲自护送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途经微山湖由华中去延安。</h3> <h3>  1942年,大爷亲自护送著名抗日将领肖华和夫人安全抵达八路军总部。</h3><h3> 大爷返回途中,正逢日寇万人扫荡,为使民众免遭劫难,大爷不幸身负重伤。战友黄克敏背他突出重围,老乡冒着生命危险把他隐藏,大爷腿伤未愈急返战场,肖华主任专程探望。</h3><h3>!</h3> <h3> 1943年护送共产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会议。</h3><h3> 朱瑞书记当时佩戴了一部最好的手枪。为了鼓励大爷他们多杀日寇,朱瑞把这支手枪送给了大爷。解放后,大爷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因不能带枪,便把这支手枪交给了当时在中央警卫师工作的我的公公孙新伦(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秘书)。</h3><h3><br></h3> <h3></h3><h3> 遥遥湖区三百里、茫茫百里芦苇荡。大爷和他们的战友们与日寇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护送了刘少奇罗荣桓大批首长,整个湖区变成了杀敌的战场。</h3> <h3> 微湖战士意志如钢,誓将敌东寇打回洋。</h3><h3>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44年中秋。戴草帽为我的大爷孙新民,短枪战士朱恒春(左),撑船者是警卫员李启月,右边是个渔民小孩。</h3> <h3></h3><h3> 八年抗战击溃日寇。硝烟未尽内战枪响。他和战友转战南北,奔赴战场解放全国。<br></h3> <h3>  1946年,攻克山东曲阜,大爷(右5)和战友合影。</h3> <h3>  1946年,大爷和同为八路军大娘的张芳结婚。后来,大娘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右腿致残,长期卧床。2004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h3> <h3>  大娘的父亲张少溪曾经是抗日义勇军的参谋长。他们都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h3> <h3>  1948年由于身体多次负伤,领导为了照顾大爷的身体,把他调到华东军区白求恩医院任党委副书记。这是他率领全院师生奔赴黄河大提抢险救灾。</h3> <h3>  1950年建国以后,大爷奉命调到中央组织部,组建中央纪检委。他的直接领导就是中国中央组织部部长帅梦奇。</h3> <h3>  1958年大爷作为特殊的知识分子调到中国科学院等地任职,组建中国科学考察队,为建国初期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h3> <h3>1959年5月大爷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合影。</h3> <h3> 1959年大爷应邀参加莫斯科学术会议。</h3> <h3> 1962年4月17日周恩来总理接见我的大爷和苏联科学家代表团。</h3> <h3>  20世纪60年代大爷在全国各地进行科学考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h3> <h3> 2002年大爷参加微山湖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奠基仪式。</h3> <h3></h3> <h3>  2011年,在崔永元精心制作的,“一段真实的历史,一群具有担当的中国人,成就了一步史诗般的记录片巨制《我的抗战》,我的大爷成为理所当然的主角。 </h3> <h3></h3> <h3>  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爷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lt;&lt;回声嘹亮&gt;&gt;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别节目。</h3> <p>  2015年他又参加了由小尼主持的&lt;&lt;开门大吉&gt;&gt;纪念抗战专题节目,猜唱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现场的人无不为他感动。</p> <p>  当门铃响起《松花江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旋律时,大爷说起当年为鼓舞士气唱这些歌的场景••••••作为名副其实的抗战的亲历者,讲起那时的故事分享他写的回忆录,那些打过的仗、受过的伤都仿佛都历历在目。</p> <h3>  大爷将战争年代留下的一些战利品和自己使用过的一些物品无偿捐献给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和微山湖革命纪念馆。</h3><h3> 唯一留做自己珍藏的一件东西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一台望远镜,他曾用它侦查敌人情况,所以大爷一直将它视如珍宝。</h3><h3><br></h3> <h3> 2015年,这位98岁抗战老兵的军礼,让许多人热了眼眶,像是释放了70年的记忆与沧桑,这不仅仅是对特殊时期历史的了解,更传承着精神力量。</h3> <h3>  大爷也是生活的有心人,从抗日战争到至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我们去他家,他也经常照相留影。在长篇回忆录《征程纪事》中,尽管篇幅十分有限,但他还是把我和老公以及女儿去看望他的照片刊登在了回忆录上,真的使我非常感动。</h3> <h3>  令我终身难忘的事:</h3><h3> 在大爷出版回忆录的过程中,我帮助大爷资料整理,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大爷竟然在《征程纪事》的后记中对我和老公孙小农进行的点名的感谢。大爷对我的认可,是我今生得到的最大奖赏。</h3> <h3>  大爷在鬼门关走过好几遭,抗战英雄的光环萦绕在身,可是在我的心中,他不只是令人尊重的老革命,更是一个可亲可爱的老父亲,他和蔼可亲、慈祥善良、平易近人,总是笑眯眯的,从不见他发脾气,根本没有省级部级领导大首长的架子。</h3> <h3>  在孙家的儿孙辈中大爷与我关系最好。 记得20多年前年前我和老公孙小农第一次带4岁的女儿出省旅游,就是住在北京的大爷家,十多天得到了大爷和大娘的精心照顾,至今那情景还历历在目。</h3> <h3>  十年前,我们电视台在北京设办事处,我在北京工作近十年,大爷对我帮助最大,关心最多。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要让我过去改善生活,对我关怀备至。大爷是我的亲人,更是我的贵人,当初在北京工作,远离家乡和亲人,是大爷给了我更多的温暖和安慰。</h3><h3> 特别是我的父亲来到北京,大爷还到我的驻地看望我爸爸,两位老军人相见格外高兴。</h3> <h3>  大爷就是我生命中的活菩萨,大爷的恩情永世难忘。我常说:大爷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父亲之一。</h3> <h3>  八一建军节前夕,当大爷得知我要看他,便早早的吩咐保姆做好了家宴,鸡鸭蛋肉、荤素搭配样样新鲜,还安排保姆买了四种馅儿的庆丰包子。这样的家常便饭,赛过山珍海味, 满满的都是爱,深深的都是情,我深深感到家的温暖。</h3><h3></h3> <h3>  中国的牛肉数平遥,平遥的牛肉数“冠云”,刚得知我的老公孙小农专程为他购买的平遥冠云牛肉,大爷非常高兴,吃的也特别开心。</h3><h3></h3> <p>   我的堂姐孙海英特意赶回老父亲家,热情的接待了我。见到亲人,我感到非常高兴。</p> <h3>  大爷还为他的弟弟(我的公公)精心准备了礼物。特别是复印了几份新闻稿件,托我带给太原的家人。</h3><h3> 这是微山县政府向大爷赠送的一个微山县自主研发的康乐台球,大爷又把它转赠给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新闻报道。大爷不仅把爱给了我们家人,而且把爱心传给所有的老年朋友。</h3> <h3> 大爷和我公公兄弟俩虽然相差11岁,但是他们不仅身材外貌酷似而且特别神似,就连说话的语调都特别的相近。这两个亲兄弟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人似的,真是太有意思了。</h3> <h3>  我的大爷是典型的革命军人,每年过年过节都要捐书、捐物、捐党费极其富有爱心。虽然大爷现在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属于享受国家津贴的伤残军人。但他相当乐观,经常把伤残慰问金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把所有的爱心献给了世人。</h3> <h3>  我的大爷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老共产党员,他一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是典型的清官。他老人家的生活极其简朴,吃的粗茶淡饭,穿着简朴中山装。自大娘去世后,他老人家一个人独自居住,很少需要子女的日夜陪伴。</h3> <p>  他老人家至今还住在50年代不到一百平米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一个甲子年。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他老人家心态平和,建国以后潜心做学问。</p><p> 想想那些动辄贪污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贪官,再看看我的大爷……</p><p><br></p> <p>大爷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学习。家中不变的是那些陈旧的家具,最大变化的就是日益增多的各种书籍、报纸、杂志。</p> <h3>  大爷把一个卧室变成了简易“抗日博物馆”,各种老照片、抗日书法、勋章纪念牌,两个单人沙发中间摞了足足有一米多高的抗日书稿《征程纪事》。</h3><h3> 大爷做事精益求精,这个书稿仅打印成书后就修改了几十次。</h3> <h3>  许多人只要一到大爷家,便会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氛围,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魅力。</h3> <h3> 忆往昔,写回忆,为牺牲的战友们和不忘能忘却的革命征程树碑立传,成为大爷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h3><h3></h3> <p>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p> <h3></h3> 大爷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 <h3></h3> <h3></h3> <p>  今天,大爷完成了多年的夙愿,既让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雄烈士英灵得到永远的安息,受到后人的敬仰。作为家人,我对大爷表示深深地敬佩!</p> <h3> 离休后的大爷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受到各种奖励。</h3> <h3></h3> <h3> 八一建军节,勾起了我特殊的军人情怀。今天我要向所有的新老军人表示我深深的敬意。感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逝去的英烈亲人,祝福现在的所有健在的老兵永远健康幸福。</h3> <h3>  祝福我的妈妈漆明宣健康长寿、永远幸福(新中国第一批军校学员,原北京解放军总参三部情报人员,今年86岁)</h3> <h3>  我的妈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她老人家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 是大家公认的女强人。她出生在在四川泸州,50年代初在北京香山总参三部当兵,转业到地方长期作群团工作和党务工作,退休前在省级机关老干部处负责。</h3> <h3> 妈妈今年虽然八十有六,思维仍然非常敏捷,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老年人关心的话题。82岁那年为了与他人学习交流,学会了写文章上网,还开了博客。几年来写了十几篇关于养老方面的文章(只要在网上输入“漆明宣”就可以看到她的文章)。</h3><h3> 副省长高建民与我的父母合影。</h3><h3> 纪念建军节,再次衷心祝福曾经是女军人的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女军人永远幸福!</h3> <h3>  祝福我的公公孙新伦健康长寿、永远幸福(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通讯员,跟随大爷参加革命的抗日老兵,今年89岁)!</h3> <h3>  我的公公和婆婆都曾经在中央警卫师工作,是毛主席的警卫战士。</h3> 太原日报刊登文章“我们是毛主席的是毛主席的警卫战士”,照片中就有我的公公和婆婆。 <h3>  祝福我堂姐孙海英的婆婆、著名导演田壮壮的母亲于蓝阿姨健康长寿、永远幸福(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延安时期的红小鬼,江姐的扮演者,今年96岁)</h3> <h3></h3> <p> 祝福我大爷的儿子、女儿,我的堂哥孙大海和我的堂姐孙海英永远幸福(70年代的军人)</p> <p>  建军节我们绝不能忘记曾经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也不能忘记已经逝世的革命军人。</p><p> 深切缅怀我的父亲袁毓璞(新中国第一代空军,今年4月去世);</p><p><br></p> <p>  深切缅怀我的婆婆董霜(抗战老兵。原中央警卫师战士)。</p><p> 8月1日也是我婆婆的生日。以前每到建军节,我们一家老小都要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遗憾的是婆婆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p> <p>  我婆母董霜1941年参加革命,曾经在解放军四野和中央警卫师(当时极少的女兵之一)工作。她打过小日本,斗过国民党,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她和我的公公孙新伦曾经都是毛主席的警卫战士。50年代初他们从中央警卫师转业的山西。她老人家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典型的革命老太太。</p> <p>  我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近30年,从没有与红过一次脸。与公婆相处多年,我的确受益匪浅。</p><p></p><p> 婆母她老人家知书达理,酷爱书画,牡丹是婆婆最喜欢的花,也是她最爱画的画。</p> <p>  深切缅怀的大娘张芳(抗日老兵,13年前去世)。</p> <p>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要提到一个特殊的军人团体,80年代最可爱的人----中越自卫反击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特殊的敬意。</p><p> 1988年8月1日,我作为太原市教委夏令营的唯一团委书记的代表,和太原市教委杨主任,以及职教处的闫处长带领几名学生,代表太原市40万中小学生到云南前线慰问老山主攻团。现在29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p><p><br></p> <h3>  在老山主攻团的驻地,当时的老山主攻团李团长亲自热情接待了我们,我还穿李团长的团长服,照了一张军人照,李团长个头不高,是我的四川老乡。你看我穿上团长的服装是不是很潇洒呢?</h3> <h3>  李团长(左1)亲自为我们准备云南过桥米线,这是我第一次吃正宗的云南特产,那味道真是棒极了!</h3><h3> 29年过去了,有谁知道,李团长现在哪里?</h3> <h3>  在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老山主攻团题词“英勇善战、威震老山”书法前合影</h3> <h3>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绝对不能忘记那些长眠于老山脚下的英雄们!前段时间,看到一些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烈的报道,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当时老山主攻团的李团长所描述的战争惨烈的状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完全可以用震惊来形容。当时有多少年轻的生命血洒疆场,永远离开了我们。</h3><h3> 今天,看到有些牺牲战士的父母现在的处境深感不安。30年前我还是没有结婚的小姑娘,今天我作为母亲深深理解那些失去儿女父母的感情。现在我要对那些失去孩子的英雄的父母表示深切的问候。希望我们在悼念英雄的同时一定要安抚好他们的亲人,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祭奠。</h3><h3>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h3> <h3>  大爷一生能文能武,真正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给党添麻烦。</h3><h3>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大爷长寿的一个秘诀。</h3> <h3>  今天我把大爷的故事告诉大家,就是希望所有的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繁荣而富强的中国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h3> <p>  90年的建军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的确确来之不易。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是我们下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p><p> </p> <h3>  我的大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我为家族有这样的老人感到骄傲,更感到自豪,愿我的大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长寿,护佑我们这个家族枝繁叶茂,保佑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h3> <p>珍贵难忘的回忆</p><p>2017年12月20日,我专程到北京和大爷一家为大爷庆祝100岁生日[蛋糕][蛋糕][蛋糕]💝💝💝</p> <p>2018年12月20日,我专程到北京为大爷庆祝101岁生日[蛋糕][蛋糕][蛋糕]💝💝💝</p> <p>2019年12月20日,我和女儿孙竹专程到北京为大爷庆祝102岁生日[蛋糕][蛋糕][蛋糕]💝💝💝</p> <h3>鲜花献给所有的新老军人!</h3> <p>  美篇编辑袁鸿简介(侄媳):</p><p>  本人曾经做过10年中学教师和中学团委书记。曾担任电视台中层干部。参与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广告部的筹备和组建,为三个电视台的经济创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已退休🎉🎉🎉</p><p>  本人喜欢朗诵、诗歌、散文、唱歌、跳舞、走秀,热衷公益活动。退休后担任山西海亲会心桥俱乐部部长为国内外的单身青年免费牵线搭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