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长征 第六集 抢渡大渡河

配乐:飞越大渡河 <h3>  大渡河,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河宽200米左右,但是水流汹涌,流速每秒4米,河水沿着十分险要的石壁向下游奔泻,数十里内找不到一个渡口。河床乱石丛丛,河面旋涡处处,自古无法泅渡,无论水性多高超也必死无疑。大渡河出青海南部,流入四川(当年为西康省),经泸定桥至安顺场,折而向东流至乐山入岷江。</h3><h3><br></h3><h3> 七十二年前,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部队在大渡河边被清军包围,结果是伏尸遍地,血流成河,四万农民起义军最终全军覆灭。</h3><h3><br></h3><h3> 红军过金沙江后曾将追敌甩掉一周之遥,取得战略转移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h3><h3><br></h3><h3> 但是,从来没有不包含时间因素的胜利,在时间的消耗中,胜利也会变成不利。</h3><h3><br></h3><h3> 3月31日,红军南渡乌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把蒋介石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h3><h3><br></h3><h3> 5月9日,红军渡过金沙江,远远甩开了敌人,但在会理地区耽误太久,整整6天强攻会理城未果。15日决定放弃攻城,挥师北上,时间优势已被耗光。不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没有退路,又将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脱离大渡河这个狭窄封闭的地域,红军把希望放在了安顺场。<br></h3> 图:从雅安到石棉下高速公路,安顺场近在眼前。到石棉高速出口,就见到大渡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1 </b><b>安顺场抢渡</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图为:长征纪念园,安顺场 图为:安顺场渡口; 远眺安顺场 1935年5月24日夜,刘伯承率红一军团一团冒着大雨占领了安顺场渡口,抢到一只船。 <h3><br></h3><h3> 1935年5月25日拂晓,大雨停了。杨得志团长决定,突击队从一营二连中挑选。连长熊尚林打头,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一把马刀和八颗手榴弹。子弹、炮弹把河水打开了锅。眼看着船在贴近对岸时,一头撞向河中的礁石,撑船的几个船工跳下水,脚踏礁石,背靠船帮,用力将船再次推进水里。在距离北岸只剩五六米远的时候,突击队员站起来,跳入水中,向岸边冲去。著名神炮手,两发炮弹打出去,不偏不倚正中敌人,突击队员穿过硝烟,沿石壁上的台阶冲上川军阻击阵地,大渡河安顺场北岸被红军突击队占领了。</h3><h3><br></h3><h3> 在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17勇士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h3><h3><br></h3> <h3><br></h3> <h3>  1935年5月26日,大雨倾盆,刘伯承给军委发电报,大渡河已被我军突破。据刘伯承估算,一船运三十个人,往返要一小时,一天一夜,只能渡过一个团。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需要整整一个月!可是薛岳的部队已经越过德昌正向大渡河急促推进。</h3><h3><br></h3><h3> 一个新的方案形成了,还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冒险决定。</h3><h3><br></h3><h3> 在此兵分两路,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继续从这里渡河,组成右纵队,由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由林彪指挥,由大渡河南岸奔袭上的泸定桥,在那里夺桥过河。</h3><div><br></div><h3>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有160多里的山路,沿途情况未知,最后,中央军委决定,从最坏的情况打算,如果泸定桥夺不下来,两支红军不能会合,由刘伯承,聂荣臻单独率领部队,“到四川省去搞个局面”。</h3><h3><br></h3><h3> 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一军团二师的前锋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出发了,一路上三次遇到敌人袭击,第三次是一个营的敌人,都被很快“解决掉了!”</h3><h3><br></h3><h3> 1935年5月28日一大早,刚走出几公里,军团指挥部的通讯员骑马追来,交给他们林彪的命令,他俩一看,倒吸一口冷气:军委来电,限左路军明天夺取泸定桥。</h3><h3><br></h3><h3> 这就是说四团必须在一天走完120公里的路程。</h3><h3><br></h3><h3> 红四团队员:“咱红四团一直是红军的尖刀。这把刀什么时候都不能卷了刃。”</h3><h3><br></h3><h3> 前面已出现一个川军把守的隘口,没时间摸清敌情,先上去一个营,仅仅十分钟就把敌人冲垮了,一直追出十几公里,前面又有两个营的川军,四团就如开了闸的洪水,根本挡不住,没有命令发出,就冲了上去。川军没了命的开始逃跑。天黑前,杨成武算了一下距离泸定桥还有60公里。</h3><h3><br></h3><h3> 夜深了,一道道闪电划过山谷,暴雨瓢泼而下。</h3><h3><br></h3><h3> 这是一个万分艰难的夜晚。山路湿滑崎岖,一脚踏空就会跌下深渊。战士们已经一天没有停下来吃饭了,每个人的体力透支几乎都到了极限。谁一旦倒下就很可能再也起不来了。</h3><h3><br></h3><h3> 这时,大雨停了,他们看见大渡河对岸出现了一串串的火把,这是敌人。川军能够打火把,我们为什么不能?四团也点起了火把,对岸川军向南岸的四团发出问讯信号,红军司号员根据川军俘虏的指点,用号声回答,:“自己队伍”,还说出刚才被击溃的川军部队的番号。并行跑出几十里后,北岸川军的火龙突然不见了,司号员赶紧询问,对岸回答:“我们宿营了”。</h3><h3><br></h3><h3> 四团被对岸川军宿营的消息所鼓舞,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奔跑。</h3><div><br></div><h3> 大雨中,大渡河山洪暴发,河水冲击着黑暗中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h3><h3><br></h3><h3> 天气逐渐亮起来。</h3><h3><br></h3><h3> 前面,就是泸定桥了。世间除了中国工农红军,谁人能靠两只脚板使这样的不可能成为可能!</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2 </b><b>飞夺泸定桥</b></h3><h3><br></h3> 图为:泸定桥 <h3><br></h3> 图为:康熙御碑<br> 图为:东北岸桥头亭式桥楼 图为:泸定县城,街头<br> <p></p><h3>  大渡河经泸定的这段河,古称"泸水",海拔七千多米的贡嘎雪山和海拔三千多米的二郎山隔河对峙,大渡河在奇峰险山切出的深谷中冲出,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这里是川康要道上的天堑。康熙四十四年,为了打通京城、成都至拉萨的通道,朝廷下令在这个巨大的峡谷上架桥。这是一座由铁索支撑起来的空中吊桥。铁索分别固定在两岸的两根巨大的铁桩上,铁桩上刻着"康熙四十四年…一千八百斤"字样。桥的两端各建有亭式桥楼,北端紧邻泸定县城。</h3><h3><br></h3><h3> 8月14日(周四),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泸定县城,在正对泸定铁索桥头的一家叫"老面馆"的小店,6元钱一碗面,边吃边在百米左右观看着心中"早已熟悉"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们在桥上来回走上几回,桥左右摇摆很大,桥下几十丈远的河水响声很大。站在康熙题字碑前,想象着当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恶战。</h3><h3><br></h3><h3> 1935年5月29日凌晨。一路奔来的红一军团四团,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铁索桥空悬铁索,敌人已经拆去桥上铺的木板,101.76米长的桥,高悬在百丈深渊之上,令人胆寒。川军看到红军到了,一边射击一面高喊"有种你们飞过来!"</h3><h3><br></h3><h3> 首先发起进攻的是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的二十二人突击队,他们攀索冲向北岸,三连在他们身后铺桥板。</h3><h3><br></h3><h3> 杨成武后来回忆说:"当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起冲锋号时,我团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像旋风一样刮向敌方阵地,一片喊杀之声,犹如惊涛劈岸,山摇地动。突击队员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敌人的枪弹,扶着桥边的栏索,向对岸冲去。</h3><h3><br></h3><h3> 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一步一步靠近了,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不知道人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在空悬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h3><h3><br></h3><h3>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滑滑的铁索冲过来的勇士,川军怯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h3><h3><br></h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要为真理而斗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奴隶们起来,起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不靠神仙皇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趁热打铁才能成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最后的斗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div><br></div><h3> 就在勇士们接近北岸时,北岸桥头突然燃起大火,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大喊着:"冲啊,跟我上",第一个冲进火海,接着红军战士们一个个冲进大火中,不顾一切的冲过桥,蜂拥冲进泸定县城。</h3><h3><br></h3><h3> 泸定县城里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h3><h3><br></h3><h3> 傍晚时分,刘伯承率领红一军团一师的同志们沿大渡河北岸也赶到了泸定桥边。</h3><h3><br></h3><h3> 1935年5月29日晚10时,大渡河夜风强劲,刘伯承、聂荣臻提着马灯,在王开湘、杨成武的引导下,走上泸定桥。</h3><h3><br></h3><h3> 历史在这里,浓缩了,凝结了!当年的勇士们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尊尊永恒的青铜雕像。</h3><h3><br></h3><h3> 一师一团,安顺场17勇士;</h3><h3><br></h3><h3> 二师四团,泸定桥22勇士;</h3><h3><br></h3><h3>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活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更无一人成为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h3><h3><br></h3><h3> 我们应该世世代代记住他们,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中国革命的开路先锋们和沙场英雄。对泸定桥18勇士的奖励,是每个人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他们并没有得到后来人们传说的免死牌。</h3><h3><br></h3><h3> 刘伯承在桥上,跺着桥板,感慨万千的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精力!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h3><h3><br></h3><h3> 此时此刻,这位著称世界的军神,左眼渗出了泪水。</h3><h3><br></h3><p></p> 图为:泸定县城内的纪念馆 <h3>图为:泸定县城外的跨河公路大桥<br></h3> <h3>  我们在泸定县城大渡河南岸,找到了纪念馆勇士碑雕、主体碑:泸定桥畔矗立着一个红军士兵的巨型雕像,雕像年复一年的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水。每当晚霞满天,喧闹的生活沉寂下来,你如果靠近这位红军士兵,也许会听见他依然在重复那位著名军神说过的话:“我们胜利了!”<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3 磨西会议</b></h3> <h3>图为:贡嘎山主峰7556米,山腰的冰川终年冰雪覆盖<br></h3> <h3> 1935年5月29日,在红军勇士刚刚攻占泸定桥不久,晚上十点,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和中央纵队,连续三天的急行军,进入贡嘎山东侧山坡下的磨西镇,宿营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房,刚进住,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陈云及秘书长邓小平开会,史称"磨西会议"。会议制定了攻打泸定桥后的进军方案。决定:红军不去康定,因在那里,兵源,粮食得不到补充。会议征求陈云意见,派政治局委员陈云出川到上海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转路去苏联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汇报中国革命的情况。</h3><h3><br></h3> 图为:磨西城内 <h3>  过泸定桥后,陈云离开部队,利用当地哥老会的关系,通过了封锁线,进入天全县城。然后经雅安到达成都,在重庆乘轮船到达上海,与在香港的潘汉年取得联系,转路去了苏联。到达莫斯科的陈云、潘汉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了遵义会议和中国革命的情况,共产国际肯定了遵义会议,肯定了张闻天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当时,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的代表是王明和康生。</h3><h3><br></h3><h3> 在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对于中国革命的走向和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至关重要。</h3><h3><br></h3><h3> 在泸定县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磨西会议提出的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军路线。每一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尽快与红四方面军会合。</h3><h3><br></h3> <h3>  此时此刻,中国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之间,仅仅隔着一座雪山。</h3><h3><br></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六集 完</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集 过雪山草地</h1><h3><a class="link" href="https://www.meipian.cn/oxuhyu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第七集 过雪山草地</a></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