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招成绩揭晓那天,我临时受命采访一批"学霸"。要求是采访要得到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声音,文章要每个"学霸"单独成篇,涵盖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不超过500字。</h3><h3> 我开始对"学霸"进行近距离接触。</h3><h3> 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考这个成绩意外吗?"回答是清一色的不意外,即便是考了全市第一名、第三名前十名,也不意外,因为"我无数次畅想过!"一个男生的回答是"有点意外,比我平时的成绩差一点,但也在我能接受的范围里。我估计进不了全市前十,即使进入前十,也是第九名、第十名的样子。"</h3><h3> 我第一次被孩子们的沉着冷静惊到。</h3><h3><br /></h3><h3><br /></h3> <h3>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哪科的成绩最理想,对哪科成绩不满意?"这个回答就有了多样性,"语文吧,105,我从来没有考这么低过。可能是今年的评卷尺度有点紧。"</h3><h3> "数学还行,我考了满分。估分的时候我只看了几道题的答案,大致认为能考满分,但我估了117,给评卷老师留个余地,也给自己留个余地。"</h3><h3> "物理和化学还有进步空间,没把握住。"这个"学霸"的理、化成绩离满分都是5分。</h3><h3> 我第二次被他们的理性和流畅表达惊到。</h3> <h3> 采访进入介绍学习方法的环节。答案大致是,上课认真听讲,十分认真的那种认真,因为课堂的10分钟往往比课下的1个小时更有效;不带着问题过夜,当天课程当天弄懂,不懂就问;快速高效完成作业,腾出时间解决疑难问题;按时作息</h3><h3> 也有一个学生说,没什么学习方法。我引导他说,"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完成作业之类的",回答是:"我认为这不是学习方法,而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养!"</h3><h3> 好吧,你赢了!猝不及防地被你一句话击倒。</h3> <h3> 那天采访了6个"学霸"和他们的家长、老师,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采访并不全面。但几乎每个"学霸"的兴趣爱好我都特意进行了了解,围棋4段、电子琴8级、毛笔9级、古筝10级、篮球队队长、作文比赛冠军、珠心算高手、中国舞爱好者无一例外,他们都不仅仅是考分上的"学霸"。</h3><h3> "三模前,城区几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女子篮球赛,我们队是第一名。"问及得知分数的那一刻在家里干嘛时,有一个"学霸"跟我聊起了阅读和电影,她说正在看丹布朗的书,我没听清,又问了一下,她跟我介绍起来,看我依旧一脸蒙圈状,女孩转移了话题,"还看了雨果和海明威的书。"接着,又跟我谈起《肖申克的救赎》和《血战钢锯岭》,阅读和电影之外,她还喜欢书法、钢琴、游泳、篆刻</h3> <h3> 采访家长的时候,问题涉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孩子考试成绩波动时怎么办等。家长给出的答案大多是"无为而治",考好了不表扬,因为应该考好,考不好了也不批评,因为孩子知道考不好的原因。</h3><h3> "考不好的时候我和她妈妈一起请她出去吃饭,吃饭的路上她会跟我们一起分析考不好的原因。"</h3><h3> "考不好的时候不批评,但他从我的眼神里就能看出我的不满和期望。"</h3><h3> 说到对孩子的期望,有位看起来很优雅的妈妈说,也没什么期望,"首先希望她身体好,其次学习好,考个理想大学,有份得体的工作,过优雅的生活。"孩子小声接话:"这还叫没要求啊!"</h3><h3> 还有一个家长讲习惯的重要性,她说从幼儿园开始,从不给孩子请事假,感冒咳嗽等小病也从不请假。</h3><h3> 从家长给出的看似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其实"细思极恐"首先,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家长敢于放手营造宽松氛围的原因;其次,这些孩子都清楚自己的现状,同时也都有自己的目标;最后,家长的看似不批评不表扬中,暗藏着的期待和不满孩子都懂,我觉得,这点很重要。</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