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中学高七四级一班同学聚会纪念册(一)

青蘋之末

<p class="ql-block"><b>  高中毕业四十三年后,懵懂中走进越西中学的我们均已年满花甲,静下心来梳理往事时才发现,沉在心底的儿时同学几个字竟是如此厚重。今天,我们神彩飞扬的少年时代已逝者如斯,年富力强的壮年亦一去不复返,曾经的鸢飞戾天已是望峰息心,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眨眼之间,我们就老了,我们开始怀旧了,我们想同学了。于是, 2017年7月22日,我们汇集到母校,来到这座启蒙了我们的故乡古城,在这个越过嶲水而建郡的古老之地,忆往昔,叹今朝,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尽兴之余,为备忘,谨作此篇,以记之。</b></p> <h3><b> 43载重相逢,你猜我是谁?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容,定睛细思量,亲爱的同学,年轻的模样从记忆深处,跃然在眼前。说不完过往岁月的趣事,道不尽同学的深情厚意。</b></h3><h3><b>因为同学结成终身的缘分,因为同学永世难忘的岁月。如今花甲之年的同学,<br>虽然鬓发斑白,<br>皱纹爬上脸颊,<br>体态雍肿或瘦削,<br>不再灵巧和轻便。<br>但我们的同学情没有变,<br>还是那么纯真,<br>顿感我们的心还是那么年轻!<br>同学,未来的日子,<br>在当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同时,<br>累并快乐着,幸福着,<br>勿忘身体健康乃第一要务。<br>同学,且行且珍重,<br>争取未来的聚会不缺席!<br> 张 丽</b></h3> <h3><b> 越西同学聚会</b></h3><h3><b>文昌故里,同学喜聚,欢声笑语。<br>别四十三载,常有挂念;花甲相逢,热泪如雨。<br>同窗岁月,互助友善,结缘情深天赐予。<br>言不尽,话当年趣事,开怀畅叙。<br> <br>时光如梭流去,<br>落日夕阳霜染发须。<br>莫叹青春逝,振奋精神,潇洒生活,强体病驱。<br>再焕风采,关爱子孙,晚霞异彩光有余。<br>祝同学,幸福享晚年,金樽高举。<br> 刘建川拙笔</b></h3><h3><b> </b></h3> <h3><b>  《又见同学》</b></h3><h3><b> 四季更迭,须臾间,春秋已过四十三年。重回母校,又见同学,相聚在越西河畔。忆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志存高远。经风雨历程,思念伴随着我一路前行。又见同学,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为的就是这一刻,久别的相逢。如今终于见到了你,站在母校教室的窗前,我眼睛湿润,感慨万千,昨日的浪漫,难忘的记忆,一点一滴浮现在眼前。看!青涩少年,韶华退去,尽显男儿本色,英雄气概。叹!浪漫少女,已为人妻,身影依旧,绰约多姿,爱把幸福写在脸上。又见同学,因为我们今生有缘,青山在,人已老,不变的是我们思念的歌谣,这是你我的歌谣,这是永恆的歌谣。又见同学,又将离别,记忆无言,无尽伤感。老同学,莫伤感,你曾对我言,“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我也对你讲,同行的永远是你和我!相聚又告别,既是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相聚的开始。又见同学,又要离别,看见你渐行渐远的身影,道一声老同学,且行且珍重,把你和我的思念,永远留心间。<br> <br> 伯华</b></h3> <p class="ql-block"><b>  同窗为友天作美,互敬互学皆为善。时代精神记心中,尽忠报国砺壮志。四十三载又相聚,再燃春心叙衷畅。只恨时光弹指间,当年嫩青成老翁。回味往事倍感亲,相逢一笑抵万金。但愿同学永相惜,共祝彼此老更乐。修心养神健体魄,敢比当年更青春。臣子之心不要忘,为国为孙耀余辉。亲爱的同学们,望下次再聚时依然风光无限!四十三载相聚又别时的感动。</b></p><p class="ql-block"><b> 潘吉布</b></p> <h3><b>  时光瘦,指缝宽,四十三个春秋匆匆过去,曾经的同学少年,越西河畔重相聚。同学们脸上都是岁月洗涤过的痕迹,时间虽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同学的纯真情意。久违的感情在相聚时倾诉,说不完、道不尽。同窗情最纯朴、最动人、最永恒。餐桌上直呼绰号,说笑时大喊其名,不伪装、不隐藏,只管发泄。一起开怀畅饮、一起举杯欢呼。我们共同见证和分享了同学们见面时的重要时刻。匆匆聚别,只因我们还有使命,肩负着照顾子孙的重任。但同窗之情一直是我的牵挂,同学的感情会长留心间。我们微信群里常联系。期盼与同学们再次相聚。岁月长流,青山不改,愿我们珍惜彼此的情谊,一直到老!</b></h3><h3><b> <br> 古华涛</b></h3><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仔细看看照片上这一张张稚嫩的脸,有的犹如春叶夏花,瞬开后就凋零了。余下的,你经历了四十三载风雨,我也渡过了四十三个春秋,天同样老了四十三岁,一切都没变。与苍天比,我们还年青。</b></p><p class="ql-block"><b> 再次聚在越西,在追忆逝去的青春、畅谈同学情之余,我们还思念因各种缘故,未能参加这次聚会的同班同学,希望下次再见。</b></p><p class="ql-block"><b> 此次聚会同学名单如下: </b></p><p class="ql-block"><b>刘建川 冯 群 余庆宪 古华涛 </b></p><p class="ql-block"><b>詹野萍 陈继平 柳文钰 韩树奇 </b></p><p class="ql-block"><b>吴绍福 张润玉 罗明英 潘吉布 </b></p><p class="ql-block"><b>冯道华 李桂珍 陈光全 石平英 </b></p><p class="ql-block"><b>杨世清 罗锡英 孟建华 曾跃华 </b></p><p class="ql-block"><b>唐伯华 张朝秀 张 丽 彭家慧  </b></p><p class="ql-block"><b>易万惠 魏国兰 八路军 高明福 </b></p><p class="ql-block"><b>吴小蓉 陈 平 白志刚 </b></p> <p class="ql-block"><b>  许多同学自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你看,见面伊始,有几人的眼眶润润的。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四十三年的路上,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释怀。岁月是个很怪的东西,你把自己扮得五颜六色就好了,为啥要把我们变得脱发秃顶、弥勒式的胖?这都不说了,你还给每个同学加皱纹、添白发,整得我们见面后连蒙带猜,都不敢相认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岁月说:四季变更,是自然法则;人从年幼走向年老,譬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是个完美的轨迹。当你的青春不再、容颜迟暮时,随之而来的倒是多了些回忆、少了些执着,多了些坦然、少了些纠结;于是你便有了事业,收获了爱情;为父为母后,你得赡养老人,教育儿女;就算是你老了,含饴弄孙难道不是人生中最大的幸事。</b></p> <h3><b>  哈哈,老天说得好。这下,我们这群老翁老妪都高兴了。</b></h3> <h3><b>  趁报道闲暇,同学们聚在酒店傍,乱说胡侃,相互留影,任时光静静离去。</b></h3> <p class="ql-block"><b>  静静走过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梦里的痕迹和我们的青春。岁月在雕刻我们的容颜时,也想抹去我们的足印。可是,尘雨中一路走来的我们,承载着五零后命中注定的欢乐与悲伤、颓废和希望,承载着我们在物质极度贫乏、教育极不正规中结下的同学情。天长日久,这些个承载下来的东西,便有了它们独特的美感与质地,让人永生眷恋。</b></p> <h3><b>  有人说,逼你走的岁月是把双刃剑。可是,除了这把双刃剑,砥砺着我们前行的还有越中同学时的记忆。那时,我们今天分班了,明天又合班了;我们去马家碾为学校的玻璃厂背碗沙,上箐沟为学校的三七棚割竹子、砍支架;我们为学校割草积肥、捡废铁;我们除了要种学校的地,还铁定于每年的夏收秋收之际,去周边生产队“农忙”;我们还步行到大瑞、中普雄,去“开门办学”,接受再教育;课程少时,我们就约几个同学,上山砍柴,下河洗澡(越西人说的下河洗澡即游泳),去西山煤厂捡荒、捡二炭;甚至满山游荡,讨山柿梨儿、逮绿萤虫儿,挖药材卖钱挣学费;班上组织去箐沟春游,因为没肉吃,我们班的男生就下越西河摸鱼,女生在岸上守衣服。唉,如梦如烟的往事,就像在昨天。你说说,如此历久弥新的同学情,会轻易忘却、荼靡苍凉?</b></h3> <h3><b>  明知时光不再倒流,岁月逝者如斯,可回忆不是给花甲之人的特权么。容颜易老被我们用亲身经历诠释后,我们一定要珍惜未来的时光,不许光阴把皱纹刻在心头。</b></h3> <p class="ql-block"><b> 这次同学会,连报到在内,仅短短两天时间。我们“百忙”中,还是去了当年下乡的知青点。我在我们寨子里逛了半天,没见到了一个认识的人,毕竞过去了四十年了。正准备上车时,有人牵牛悠然而来,聊了几句,他认出了我一一发电的一一知识青年陈继平,哈哈。他叫木牛哈铁。第一排右侧,当时的知青房还在。</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排图,中间高个的人,是詹野萍在蚂蝗沟当知青时的生产队邓队长,右边矮的是邓队长的老伴,七十好几的人了,不容易。右边是原来的大队部、晒坝和知青安置房,詹野萍当时就住在右侧角落里,现已改为东联村委会。</b></p><p class="ql-block"><b> 罗锡英身后小门里,就是她当年的知青住房,她本想进去看看,因怕那条狗,不敢。右侧图:她想见的人没找到,遗憾之余,只好留影怀念了。</b></p><p class="ql-block"><b> 最后一排图:四个美女身后就是俺当知青时的彝寨。从水观音淌来的清泉沿着沟渠绕过小小的寨子,我们日常饮水、灌田、磨面都靠它。后来电网覆盖了乡村,原来的磨房此时已难觅踪影,地面早被远芳侵古道的青草遮蔽,只留下了两个拱洞的遗迹(最后一幅图)。</b></p><p class="ql-block"><b> </b></p> <h3><b>张 丽</b></h3><h3><b> 借同学聚会之机,7月22日上午去了邓家坝村(原丁山公社星火大队)。记得当年县里组织的知青住房调查 后(调查组有罗锡英的父亲),大队就给我们修了一排新房,一人一楼一底,当年应当是挺不错的。如今早已处理给三户彝族一户汉族。我和妹妹(冯野)住的是右侧第二、三间,因为屋里没人没能进去。现在这排知青房早已物是人非,与村民们的新"别墅"相比显得有些凋零破败,不过仍感亲切。此次见到认识的人很少,但我们大队书记(已去世)的女儿可把我认出来了,上右照片就是与她在她家新"别墅"前照的。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多逗留。虽然我的知青龄只有一年多,但在我人生经历中却留下了极深刻的记忆。</b></h3> <p class="ql-block"><b>  一九七四年七月初,我们这群同学,就在第一张照片后面三十米的地方,留下了一张全班合影后,在迷茫忐忑中,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作鸟兽散了。今天的故地重游,已人是物非。</b></p> <h3><b>  进越西中学后才发现,几乎找不出四十三年前的一丝旧貌。原先的老树只剩下操场前旗杆傍这棵孤零零的香樟。唯一没变的,就是我爬着照相的操场。</b></h3> <p class="ql-block"><b> 坐在教室里,心不在焉。映满脑子里的是原先我们高七四级一班的教室。在那座土坯筑墙、小青瓦屋面、外墙刷青灰、内墙涂得雪白的教室里,我们度过了高中时光一一也是我们此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教室后面是长条形花园,再远是男生宿舍。花园用矮化成小灌木丛的豆青树围边,里面种有几笼玫瑰和许多桔子树,暮春时节,有各种蝴蝶在那里飞舞。教室前种植着双排小腿粗的柏树。一路之隔的是呈工字形的二层楼的教师办公室,楼上有我们常去的图书室。</b></p><p class="ql-block"><b> 现在的学校,美则美矣,可我还是固执的以为,这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在我们毕业的那天,他就走了,回不来了,又如我们的青春。</b></p> <h3><b>  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看这两娃,和小时候一样,爱交头接耳,搞小动作,还耍手机,下课就去告老师😊😃😛。</b></h3><div><b> </b></div> <p class="ql-block"><b> 从学校出来,走在街上,看到身前身后的同学们,恍恍惚惚中就像回到四十三年前放学时一样。走着走着,前尘往事如云烟般飘来,眼里涩涩的。</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穿过越西县城,去东门外越西河边的“柴火鸡”吃饭。老城依然,朱颜不改。只是那青石条砌成的城墙,在我们儿时被“废物”利用,拆去修建城郊的小水电站和越西河了。于是这座古城就像没有了箍的木桶,散了溃了。那成百上千年屹立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城,也被人们从记忆中慢慢抹去。那些古老陈旧的往事,也只能在老人们的叨叨中偶尔出现,夹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与无奈。一路走来,拿着的手机难以留影描踪。我在想,来这里的人,也许同我一样,为了寻找一个梦,一个遗失在这里的童年梦。</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六时许,和蛮哥开车去接人,天有放晴的迹象。西北方的阳糯雪山从雲雾中露出了大半个身。铧头尖高高地佇立在阳糯雪山上,俯视着这片厚重的土地。阳糯雪山崛起后,初始时分,它只是看到有只灵龟,在它脚底的坝子上爬了一圈,先民们开始依迹筑城,于是雄州雾列的越西城拨地而起;也不知萧瑟秋风吹拂了多少遍,人们倚城屯垦戍边之余,开凿出了南北通衢的五尺零关道,大汉的明月终是出现在了这片苍茫云海间;春风不知又度过多少年后,阳糯雪山见证了文昌君撰写出来的阴骘文,遥送帝君跨上金马北去,须臾间,物华天宝的古老之地,人杰地灵、俊彩星驰;今天,古城边,滨河大道日新月异,成昆复线自北向南,像柄利箭,射穿了古老的越西坝子。当城际列车以几百里的时速,从阳糯雪山下呼啸而过之时,你说,它会怎么想。</b></p> <h3><b>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话在酒中,杯在手上,情在心里。实在表达不尽喜悦之情,那就高歌一曲,赋诗一首。于是,在觥筹交错间,起坐喧哗声顿时弥漫在越西河畔。</b></h3> <h3><b>  中气十足的刘建川同学,把他创作的这首诗,吟诵得深情饱满、抑扬顿挫。同学们也是掌声雷动,相当的给力。</b></h3> <h3><b>  这祝酒歌唱得,恭维、还是不恭维?这是个问题。</b></h3> <h3><b> 干杯吧!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b></h3> <p><b>  双石条并行铺就的古丁山桥下,从水观音涌出来的巨量泉水汇成小河,从这座石砌的桥下淌过。石桥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兴起,也看到了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衰败。这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无栏平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b></p> <h3><b> 有人说“零関”二字为清末民初的建昌道尹梁正麟的手迹。民国3年,梁正麟到越西,在听当地人讲述越西的悠久历史及零关古道的事迹后,欣然提笔书"零关"二字,人们将之刻于丁山桥旁的石崖上。又有人说这两字,是西汉司马相如开通零关古道时的手书。我觉得司马相如所书显然不靠谱,西汉至今二千二百多年了,当时纵有此石刻,也早被风吹雨打去了。</b></h3> <p><b>  丁山石桥上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零关古道从石桥的两头延伸出去,一端连接着繁华的天府之国,另一边通向蛮荒之地。从这里出行的古人们早已走远,后人嫌光阴短暂,又在古老的石桥傍筑起了南北通衢的公路、高铁。静静地站在桥边,看这方古老的土地上风轻云淡,日出日落,思绪又像跳跃漂泊着的一粒微尘,不知落在何处…</b></p> <h3><b>  溪水清澈漂碧,飘渺灵动。来到古桥前,它跃过一个浅坝,激起的水花,像一颗颗珍珠,把溪水染成一片纯白。真想停下来,想一想该怎样赞美它。可惜千百年来,人们竟没有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它就像古人养在深闺中的女子,轻易不将她的名讳示人吧。</b></h3> <h3><b>  今天,时逢盛世,人们疏浚了丁山桥至水观音的河渠,在河道上架桥,河两傍筑路,增设广场和旅游设施,立下文昌故里的石碑,把这里打造成了越西最美的景观。</b></h3> <h3><b>这张图片最后一排左侧照片,那个站在水车下的是李桂珍同学,她是我们这次同学聚会筹备组成员。同学们活动时,她不辞劳苦,为同学们准备水果、西瓜、矿泉水和瓜子花生。神奇的是,在去水观音的途中,她顺手在田地里薅了几把,中午聚餐时,两种味道不一样的野菜炒蛋,就香喷喷地端上了桌子。</b></h3> <h3><b>  照片下面大图中第一人,是我们班的班长。襁褓中</b><b>,他因身体羸弱,长辈们就请了一个了不得的“毕摩”做法。结论是需起一个汉族名字,才能压住妖邪健康成材。这个彛族中的大儒见过途经越西的红军,还知道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信息灵通得很。结果是,我们的班长荣幸得到一个威加海内、吓破小日本胆的名子一一八路军。</b></h3><h3><b> 十多岁的他,先后失怙亡母,全靠学校每月9.5元助学金,才完成了高中学业。招干报到时,组织上说:“八路军”不能作名字进个人档案。当时在座的越西县委组织部有五人姓李,于是我们的班长就改姓为李,名成杰。再后来,他娶妻生三娃。再再后来,他有孙辈五个。好大一家人,厉害了,我过去的班长八路军。</b></h3><div><b><br></b></div> <p class="ql-block"><b>同学们身后背景墙上,书写的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段话。大意是:司马相如对汉武帝说,刘彻啊,你的大将唐蒙虽然打下了夜郎国,却又遣无数军民,去修难于上青天的南夷路,劳命伤财不说,又无利可图。不如让我去修笮、冉、邛的路,那里在秦朝时就设置了郡县,群众基础好,山势又缓,路就好修。刘彻想了想说:准。于是,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修路,还命令巴蜀官员必须全力配合。司马相如来到邛、笮、冉和越嶲,在孙水上架桥,用青石板铺道,拆掉旧有的关隘,建成了这条古道。于是,我们面前的这条零关道,西边达到雅砻江、大渡河,南边到达贵州的牂柯,像条巨龙勾通南北,在西南地区的高山峻岭里,一卧就是两千多年。</b></p><p class="ql-block"><b> 工程竣工后,司马相如轿子上抬着新夫人卓文君,马上驮着老丈人卓王孙送的丰厚嫁妆,打马回京邀功去了。给刘彻汇报完毕后,天子大悦。</b></p> <h3><b> 最近才知道,我们越西早就出了个震古烁今的神话人物一一文昌帝君张亚子。说出来,就像是在听古人海客谈瀛洲。一想起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建造的、难以计数的文昌宫、文昌阁、文昌殿,我的天,它们的根全在我们越西,就在我踏着的这块锦绣大地上。真想当一回越西的县委书记,左手提个麻袋,右手挥着机票,东奔西走,不为别的,就是收钱,收他们认祖归宗的钱。</b></h3><div><br></div> <h3><b>  近百年来,安宁河谷也出了个杨祖师,当他去冕宁的灵山结庐坐化后,灵山寺在攀西地区及成都坝子就闻名遐迩了。我们的可是文昌帝君哦,还是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出道的帝君哦。原先,我还以为他是梓潼人。哦,扯远了,与同学会无关。</b></h3> <h3><b>  最下面一排照片最后两张的左侧的那两个戴帽子的人其实是一个人(好绕口哦),他就是冯道华同学,是我们这次聚会的内当家。天天大酒大肉、唱歌跳舞、打的、吃零食喝啤酒,林林总总,下来一算,交500百后还要退190,划得来得很。道华兄辛苦你了!</b></h3> <p class="ql-block"><b>  左侧第二张照片上成天挎个包的韩树奇,我称他为七哥,他是我们这次聚会的外勤大总管。有人悄悄地说,他的那个包包不可小觑,里面肯定有很多钱,成天都挎在脖子上,为啥放在前面,主要是防贼。有人推测,说他太胖,那个包是用来遮挡肚子的。其实,包包里装的是这两天我们的吃、住、行及各种活动的安排和议程。还有一块由班团支书、现在的群主刘建川亲自定夺的:越西中学高七四级一班同学“花甲聚抒同窗情”横幅。七哥,这次辛苦你啦!</b></p> <h3><b>  老七听到这些人的“翻是非”后就问,你们的那只眼睛看到我成天把包挂在肚子前了,还防贼遮肥呢。你们看清楚点,我和罗锡英的合影、和詹野萍的合影,包包就没有挂在前面嘛,是背在右边的哦。再说,你们咋个不敢笑蛮哥呢,他还把包包吊在腰杆上呢。你们不相信?那就看下幅图片,中间的那张,看仔细点。</b></h3> <h3><b>  这幅照片中央那张,第一个人是陈光全,我们都喊他“蛮哥”。蛮哥也是我们此次聚会的外勤大总管,这次他给我们吃的酒,据说窖了15年。酒色微黄、挂杯,不上头,有喜欢喝酒的同学赞口不绝之余,还买了些带回家。蛮哥开着自已的车为同学服务,整天都在忙碌,夜深了,还冒着大雨,依次送唱完歌的同学们回家(旅馆)。总之,蛮哥还是与四十三年前,我们班的那个劳动委员陈光全一样,克己奉公、乐于助人。在这里,我们给蛮哥点个赞,你辛苦了。</b></h3> <h3><b>  女同学真怪,越是资深,越爱跳舞,还跳得越好。从今天起,老太太过马路我们都不扶,就服她们。</b></h3> <h3><b> 坐在路边的木橙上,享受着午后的时光,回看手机之前拍过的图片,天南海北的侃着。于不经意间,抬起头,或看到溪中溅起的一粒水滴在阳光下闪耀;或看见路边一朵野花正在盛开;抬头仰望,眸中的白雲一定会随着你的思绪,千变万化……一切都是如此怡然惬意。</b></h3> <h3><b> 静影沉璧的一池泉水,就像十六七岁的少女,宁静,端庄,典雅。真是个好山、好水的好地方。</b></h3><div><br></div> <h3><b>  中间大图前排第一个人是我们班的副班长罗明英,也是这次同学聚会筹备组的组长。这次聚会连报到在内,仅安排了两天时间,按理说是很仓促的。但是筹备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同学们都表示,吃得丰盛、玩得开心、尽兴而归。不过,她是我们班的领导,就不用说什么感谢的话了。</b></h3> <p class="ql-block"><b>  左侧图片从上往下数的第三张照片,那俩个男的,是老高(明福)和我(陈继平)。我两个同住在周家巷里,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毕业,都在一个班,是标准的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从记事起,我们就在一起打玩。上山砍柴挖川龙薯芋抖玉米根根,下河撮虾摸鱼洗澡顺带偷根黄瓜,至于扯猪草扯兔草、打麻雀打鸟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了。总之,啥子好事坏事都干过,有时都觉得自己讨嫌。记得刚上初一时,我们一伙去箐沟砍柴,在一个飞瀑激溅的沟壑里,看见一个巨大的岩石中间,有一条一厘米厚的裂缝,裂缝里满满地嵌着黄灿灿的金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发财了!发财了!这伙人丢掉背兜,拿上砍刀,从各个方位冲啊爬啊,各自占据一段发着金光的缝隙后,用砍刀边挖边想:金子啊还这么多!每人揣满两个裤兜,还对矿缝进行掩盖(因为二天还要来的)后,柴都不砍,无比兴奋地回家了。在家里忐忑着心情,兴奋地治炼黄金时,悲催了!四面八方传来单位里叔叔阿姨的吼声:“哪家娃儿,太讨厌了,硫磺也朝火里甩,皮子痒了”。于是,叫骂声、咳嗽声、小娃儿的惊哭声,此起彼伏,一个小时后才平息。唉,我们真的把硫磺矿挖回来当黄金炼了。没文化,真可怕。</b></p> <p><b> 唱吧,跳吧,尽情的欢笑吧。日子过得纵使是低到了尘埃中、泥土里,它也会开出些许灿烂的小花。任时光怱怱离去,即便你已是老无去处,岁月入梦时,你一定会见到那个你一生挚爱的人;命运看起来残酷,但终有一个人会愛你。 </b></p> <h3><b>  张丽同学的诗朗诵,声情并茂。</b></h3> <h3><b> 凄美的音乐,窈窕的舞姿。古华涛同学把这曲《九儿》演绎得酣畅淋漓。</b></h3> <h3><b> 孟建华同学欢畅轻盈的舞步,把华尔兹、探戈等典雅跳法揉合在现代舞中,美轮美奂。</b></h3><h3><b> &nbsp;</b></h3><h3><b> </b><br></h3> <h3><b>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用的美篇软件是以照片为主,用美篇制作的纪念册里,美篇只允许加载五段视频。所以,我只选了聚餐时的祝酒歌、刘建川和张丽各自的诗朗诵、古华涛与孟建华各自的独舞,共计五段,放在了这次聚会的纪念册里。在放弃了大量的聚会活动录像时,还忍痛割爱了白志刚与孟建华的国标舞、古华涛的独舞茉莉花和另一首我不知曲名的舞蹈(恕我愚昧),没能把丰富多彩的聚会表达出来。无奈之际,深感遗憾。</b></h3> <h3><b>  高中毕业已经过去四十三年,同学们也先后进入了花甲之年,同学之情却历久弥新。这是你的幸运,也是我的荣幸。愿我们的同学情三年接五年,五年接十年的延续下去,期望再见到同学们!</b></h3><h3><b> 纪念册要表达的内容,基本上完结了。下面的各幅图片,是留给参加聚会的各位同学,目的是请各位同学,在上面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已想抒的情。</b></h3><div><b> 纪念册上的照片,部份是同学拍照后发到群里,我从里面收集来的。还有部份是我用手机拍的。第一次搞这个,没经验,只能对同学说声抱歉啦!</b></div><h3><b> 再见!</b></h3><h3><b> &nbsp;</b></h3><h3><b> 2017年8月6日陈继平于西昌</b></h3><h3><br></h3> <h3><b> 长相思 &nbsp;</b></h3><h3><b> 天一方,地一方。校园别后两茫茫。相思令神伤。 </b></h3><h3><b> &nbsp;</b><b>春梦长,秋梦长。韶华易逝鬓染霜。重聚诉衷肠。</b></h3><h3><b> </b><b>见亦难,別亦难,</b><b>握别同学泪涟涟。</b><b>今去望常联。 &nbsp;</b></h3><h3><b> 过一年,少一年,</b><b>学友相思终日添,</b><b>重聚在何年?</b></h3><h3><b> 2017年7月越西同学聚会结束而作</b></h3><h3><b>&nbsp;<br></b></h3><h3><b> 刘建川</b></h3> <h3><b>  七四年我们分别,各奔东西,融入社会,一恍四十三。同学们回到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四十三年同学们再相见,亲如兄弟姐妹。在这阳糯雪山、越西河畔短暂聚会中,同学们相互关心,问寒问暧,期待下次聚会早日到来。总觉得聚会时日太短,巴不得早上太阳出来不要落下,继续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别后,祝同学们家庭幸福,一切安康!</b></h3><h3><b> 韩树奇</b></h3> <h3><b>人世间最纯洁、质朴的是同学情,她没有利益的纷争纠葛,更无尔虞我诈。唯有的是曾经同窗的缘分,同学珍惜吧!让我们的同学情源远流长,直到永远!</b></h3><h3><b><br></b></h3><h3><b> 张丽</b></h3> <h3><b>  四十三载又重聚,喜笑颜开游故地。</b></h3><h3><b> 岁月蹉跎谁留意,弹指挥间半世纪。</b></h3><h3><b> 当年风华正茂人,再见已是孺叟龄。</b></h3><h3><b> 激情岁月依稀在,青山不老春长存。</b></h3><h3><b> 同学聚会随笔 陈光全</b></h3><div><b><br></b></div> <h3><b> 又见同学,又要离别,看见你渐行渐远的身影,道一声老同学,且行且珍重,把你和我的思念,永远留心间。</b></h3><div><b> 伯华</b></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分别四十三,今日得团圆,</b><b>同学情谊深,相聚叙不完,</b><b>感谢组织者,但愿再相见,</b><b>友情共长远!</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吴小蓉</b></h3> <h3><b>聚会有感 </b></h3><div><b>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我们的这次越西聚会圆满成功!虽然我们相聚的日子只有短暂的三天,但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b></div><div><b> 相见之初,彼此的心情都是那样的激动,握手拥抱寒喧,尽显同学亲情。</b></div><div><b> 聚会的晚宴上同学们欢声笑语碰杯声声,祝福的言语彼此传送,人人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b></div><div><b> 水观音的水波映出金马山的倒影,丁山桥厚重的历史好一派诱人的风景。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将自己的身影存留在这美好的画面之中;不同的姿势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组合不同的背景,张张照片都尽显开心的笑容;手拉手肩并肩不论男生与女生,一块合影一起同行;不知情的人有时会认为是情侣拍照,但是我们的心里是那样的坦然与透明;当年的男同学与女同学现在不再羞涩不再脸红,而表达的是四十三年难以忘怀的同学之情。翠绿的山、清澈的水、还有那身着彩色衣装的同学倩影,形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风景。</b></div><div><b> 在KTV里同学们一展歌喉双双舞动,留下了动人的歌声与靓丽的身影;</b></div><div><b> 在这次聚会活动中,令我非常的感动;特别是越西的同学们,为这次活动你们辛苦了!愿借此机会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b></div><div><b> 同学们,聚会总是有始有终,聚会之后就各奔西东,但是我们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这厚重的同学情,愿这美好的回忆伴随大家终生。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真诚的期待我们的下一次重逢!让我们再一次描绘美丽的夕阳红!</b></div><div><b> </b></div><div><b> 白志刚于2017年7月29日</b></div> <h3><b>冯群:如梦令(高中毕业43年随想)四三春秋已走,恰似咋曰乡愁。风雨中奋斗,学、业、家绩成就。骄傲!骄傲!一生一切真牛!</b></h3><h3><b><br></b></h3><h3><b> 附注:43年前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相似当年“上山下乡”,亦有别“上山下乡”)。虽雄心勃勃,但苦于当时“批邓反右”,深感前途渺茫,所以犯愁 ~愁学业:没恢复高考,不能上大学;愁立业:没门路,不能提干,不能参加“工作”(相比当时参軍、提干等);愁成家:学业立业渺茫,所以成家渺茫,以致七八篇求恋信未敢寄出~所以乡愁。厉恢复高考,进校读书,成家立业。所以奋斗!所以成就!一生走来,一切拼斗~所以骄傲!所以真牛!</b></h3> <h3><b>水一样的清澈、童真。酒一样的浓烈、激情。蜜一样的甘甜、关爱。永远的记忆。</b></h3><h3><b> 聚会感言</b></h3><h3><b> 潘吉布二0一七年七月三十日</b></h3> <h3><b>越西的中所镇,家乡的水观音,昔日的饮水库,今日的风景区。金马山葱郁的松林,沐浴着阳光,映衬着白云。观音碧潭水清泉洌,波光鳞鳞,松枝倒影水中,好一派美不胜收之景。甘甜的清泉从岩石中涌出,冬暖夏凉不染一尘,沿河漫步,心旷神怡。文昌历史代代相传,丝绸之路悠久绵延,双石古桥凹凸不平,零关古道悄悄低语。乐在山水间。让人留连忘返。</b></h3><h3><b> 古华涛 &nbsp;</b></h3><h3><br></h3> <h3><b>  毕业后的四十三年聚会已过去,盼望三年后同学们再聚。</b></h3><h3><b> &nbsp;</b></h3><h3><b> 杨世清</b></h3> <h3><b> 因</b><b>为有缘,我们才是同学;阔别四十三年后,缘又让我们相聚故乡越西。多少次我梦回校园,多少次我在梦里与同学相遇。走进母校,坐在教室里;回想当年校园里结下的同窗情谊。那么纯洁,那么真诚,那么浓烈!这情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让我们去珍惜一生。 &nbsp;</b></h3><h3><b> 我要满怀深情地大喊一声——今生难忘同学情!来世还要和你们做同学!</b></h3><h3><b> &nbsp;</b></h3><h3><b> 孟建华</b></h3> <h3><b> 弹指韶华,回眸往事,都付流光。43年前,岁月葱茏,我们怀揣梦想,追逐属于自己的诗,来到远方。无边的田野上,几许青春带墨香。43年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我们风雨兼程,看尽花开花落,奈何红尘滚滚,韶华匆匆。43年后,青春已化作一副流光溢彩的画卷,留在记忆深处。执手相见,感慨万千,却发现,43年间,哪怕万水千山,我们在彼此的心海中,从未走远,一切仍恍如昨天。青山在,人未老,情正浓。捧起友谊的美酒,历久弥香。<br></b></h3><h3><b> 莫道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色更红!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在此分别后,期望同学们顺心安好,待他日重逢时,斟满酒、同举杯、笑对斜阳。<br> 罗锡英<br> </b></h3> <h3><b>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三年,怱忙别过。忆当年,同窗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青春飞扬;看今天,花甲同学,穷且益坚,白首之心,老当益壮。希望未来,我们的同学情会历久弥新;希望下</b><b>一次相聚时,能再次见到同学妙曼的舞姿;希望下一次相聚时,能再次见到同学们灿烂的笑脸;希望下一次聚会时,能见到更多更多的同学。祝同学们幸福、健康、快乐!</b></h3><h3><b> 詹野萍</b></h3> <h3><b>  两眼含泪,两鬓斑白,两手相握。心藏道不完的情,嘴含聊不完的问,见面时,却成了,你还好不?要问四十三载的经历,都不用开口,脸上的皱纹会对你述说。在母校教室里,我们仿佛又年青了几十岁。学工、学农、箐沟春游、校运会,就像昨天,一幕接着一幕。那时的青春活力四射,现在两鬓微霜,不变的,只有微笑的心灵和对同学真挚的祝福。</b></h3><h3><b> 余庆宪</b></h3> <h3><b>  相聚四十三载,但岁月己流逝,我们巳变老。或许你已腰缠万贯,或许你已高官厚绿,或许你是平民百姓,但不变的是,我们永远是同学。</b></h3><div><b> 冯道华</b></div> <h3><b>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阳糯雪山脚下,越西河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你追我赶。知识、智慧的集淀、拼搏意志的磨练,像一只只装满青春斗志的战船,于公元一九七四年七月、始离母校的港湾,奔向人类社会的海洋。看今朝、那一张张写满仓桑而纯朴的笑脸、相互虚寒问暖,趣事犹在,童心未泯。道一声珍重是同学情谊的尽情挥洒。同学是一个多么富有内涵和诗意的称呼。情意在、争先创优的魂还在。今天我们毫情满满道一声:我们是越西中学高七四级一班的……同学!</b></h3><h3><b> &nbsp;</b></h3><h3><b> 柳文钰</b></h3> <h3><b> 相见时难,別亦难,43载难忘同学情。</b></h3><h3><b> 张润玉</b></h3> <h3><b>  四十三载再相聚,昔日朝气奋进的俊男靓女,今朝年到花甲,骄阳已西下,我们经历的太多太多,感慨万千,难以述说。亲爱的同学不必多言,无论你是业绩辉煌钱财几多,还是生活艰辛坎坎坷坷,请不要感叹,也不必在意太多,因我们一路走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胜者坦然心安,败者淡然相待。愿大家珍惜今朝,过好当下,保重身体,健康平安,快乐的过好今后的每一天。</b></h3><h3><b> 彭加慧</b></h3> <h3><b>  四十三载相聚,一切皆不重要,除了我们的同学缘! 我的同学们,且行且珍重!</b></h3><div><b> &nbsp;</b></div><div><b> 陈 平</b></div> <h3><b>四十三载相聚,就为同学情。同学情,是纯洁的、朴素的、平凡的感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同学情是最动人,最永恒的感情。我们有缘成为同学,就有了同学这份情。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同学情吧!珍惜同学情是美好的,是值得永远回味的感情!</b></h3><div><b> 魏国兰</b></div> <h3><b>  一群傻傻的人,被时光化妆师戏弄得一个个口中只发出一个声音一一变了。经过短暂的相聚后,又不得不无奈地面对分别。</b></h3><h3><b><br></b></h3><h3><b> 高明福</b></h3> <h3><b> 四十三载同窗情,分别在昨天难舍难分。情谊深,盼望再聚的那一天。</b></h3><div><b> 易万惠</b></div> <p><b> 到我这里,我们越西中学高七四级一班,毕业四十三年同学聚会纪念册也翻到底了。就用我的一首小诗,来作此次相聚的结束语吧。</b></p><p><br></p><p><b> 写给四十三年后的同学聚会</b></p><p><b> &nbsp;</b></p><p><b> 陈继平</b></p><p><br></p><p><b>还没来得及深思</b></p><p><b>蓦然回首</b></p><p><b>老年已至</b></p><p><b>岁月的歌</b></p><p><b>汇成记忆的河</b></p><p><b>曾经的青涩</b></p><p><b>凝固成满脸的皱纹</b></p><p><b>化作今天的笑谈</b></p><p><b>一路磕磕绊绊地来</b></p><p><b>历尽尘雨</b></p><p><b>走远的还有时间</b></p><p><br></p><p><b>多想剪影那一段逝去的青春</b></p><p><b>珍藏在这个甲子里</b></p><p><b>邀儿时伙伴</b></p><p><b>煮一壶老酒</b></p><p><b>品味过去的冷暖</b></p><p><b>忆当时明月未老</b></p><p><b>有人怱忙而过</b></p><p><b>带着一身的韶华</b></p><p><b>似流星闪耀</b></p><p><b>划过这片绿水青山</b></p><p><b>又有人彼此擦肩而去</b></p><p><b>从此未见</b></p><p><b>只留下</b></p><p><b>梦里的门虚掩</b></p><p><br></p><p><b>感叹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b></p><p><b>须臾间竟去了四十三年</b></p><p><b>来吧</b></p><p><b>在阳糯雪山下</b></p><p><b>把杯举起</b></p><p><b>于放歌中纵酒</b></p><p><b>心就宿醉在这越西河畔</b></p><p><br></p><p><b>此别</b></p><p><b>还要踟蹰着前行</b></p><p><b>不在乎目的地</b></p><p><b>访一路如画的风景</b></p><p><b>观远山夕阳灿烂</b></p><p><b>不管身在何处</b></p><p><b>只要心安</b></p><p><b>就会看到</b></p><p><b>故乡的云飘过天边</b></p><p><b>此生足矣</b></p><p><b>老同学</b></p><p><b>且行</b></p><p><b>且珍惜 </b></p><p><b> 2017年7月22日晚于越西河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