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堂电影院》里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把这里当做世界。</h3><h3><br></h3><h3>想要去欧洲的念头最早萌发于历史课本上的文艺复兴。金碧辉煌的教堂、不时在暮霭中回响的钟楼、喷泉广场上悠悠荡起的小提琴声,天云之间骤然飞起的白鸽、精致到令人难以相信的壁画与雕塑,以及自由闲适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对欧洲的全部想象。</h3><h3>执意要去欧洲的我,从3月份开始策划旅行,在一次夭折之后,直到7月份才正式定下来。一路走过欧洲的大小国家,宛如在游一场很久以前便已经频频幻想的梦,在此书下一些我眼中的欧洲世界。</h3><h3><br></h3> <h3><b>Part 1 意大利:有关浪漫与永恒的诗篇</b></h3><h3><b>1)罗马:</b></h3><h3>下飞机时阳光正好,空气微微潮湿。乘坐大巴去往角斗场和君士坦丁凯旋门。从高速公路行来,进入市区后道路愈加坑洼,石板凹凸不平,恍若千年前有马蹄曾踏着哒哒的乐声,和我一样,满心期怀地穿过此地。</h3><h3>街边很有艺术感的旧路牌上,是世界游客为这已站在此地度过漫长岁月的卫士裱上的胸章。</h3><h3><br></h3> <h3></h3> <h3>沿着《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和乔走过的线路,缓缓与这座城市在现实里相遇。在许愿池畔享受午后一只意大利手工冰淇淋的清爽甜美,慢慢走在人潮之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擦肩而过,在片刻的交肩中试图辨别与想象他们各自又是怎样一段悠长的故事,正如多少年前,在电影荧幕上曾于这里发生的,那哀而不伤的爱情。</h3><h3>在斜阳耀目却温柔的光芒中,罗马胡乱行驶的意大利车辆与乱七八糟的交通,好像为这座古老到咳着嗓子也要优雅抽雪茄的城池,添上一点使人在不自觉中微笑起来的烟火气。</h3><h3><br></h3> <h3></h3> <h3>落日时分,前往梵蒂冈。以一道墙壁与罗马分隔,巨大圆柱肃穆耸立,大理石雕像坐落于圣彼得广场中心。三两人群坐在一起悄声私语,身后钟声倏地敲响,仿佛震慑了灵魂一般的在广场回荡。</h3><h3>飞鸟逆光跃起,我猝然回头,独自站在教堂前仰头眺望那片黑色剪影。</h3><h3>这样巧合的一瞬间简直像是一个暗喻,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是一句温柔的咒语。</h3><h3><br></h3> <h3></h3> <h3><b>2)佛罗伦萨:</b></h3><h3>比起佛罗伦萨,我好像更喜欢徐志摩的翡冷翠,这个仿佛一瞬间有了颜色、温度与质感的名字。</h3><h3>穿过意大利乡间小镇,抵达佛罗伦萨。阳光透过树荫的罅隙里碎碎地洒了一地斑影,在湖蓝色的水上映出粼粼波光,流金璀璨。街边处处是露天咖啡馆,不紧不慢的欧洲人好像可以坐在那里闲聊着,便可以悠闲地享受一个下午的好时光。</h3><h3><br></h3> <h3></h3> <h3>穿过幽僻的小巷,到达圣母百花大教堂。</h3><h3>这座教堂的名字很是令人惊艳,见到她的一瞬间,那繁美华丽的哥特式风格更是验证了这种惊艳的印象。巨大的穹顶仿佛已接近天际,密密麻麻的装饰图案几乎令人眼花缭乱,天才的建筑师把白色、绿色、红色这三种颜色用得随心所欲而出神入化。</h3><h3>广场上有衣着明丽的异乡人载歌载舞,沉思的女画家只顾垂眸安静作画,似乎对面前并没有盛满的硬币盒毫不在意。咖啡馆的小木桌上小巧玲珑的花朵静悄悄地开放。</h3><h3>走累的人们坐在台阶上,抬头仰望这庄严中却又生出妩媚的教堂与钟楼。</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到达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大卫雕像与各式各样的青铜塑像下,有美术生席地而坐专心绘画。进入佛罗伦萨王宫博物馆,参观到市政广场昔日的模样,居然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不得不对意大利人对于民族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油然生出敬意。</h3><h3></h3><h3>博物馆幽微的灯光里,不经意间向窗外望去,一派安宁的城镇风光映入眼帘。</h3><h3>心里刹那中有一点说不出来的暖意,便站在窗前静静地望向佛罗伦萨大大小小的街巷与数不清的屋顶。</h3><h3><br></h3> <h3><b>3)威尼斯</b></h3><h3>乘船抵达威尼斯岛后,只觉得面前各种颜色明晃晃的往眼睛里钻。白色的软云抽丝般与蓝天交融,大束花朵在每户人家的窗前盛放。</h3><h3>这样的生活态度大概就是,划一条贡多拉在曲曲拐拐的河道上蜿蜒而行,于低矮的拱桥和遮蔽视线的楼幢都能穿梭自如,最后总能寻到自己的那扇盛开花朵的窗户,自始至终满怀热忱,抵达自己的岸。</h3><h3>那天下午一个人在威尼斯那曲折相似的小巷里迷了路,站在异乡异国的街头,不知所措地走到了完全未知的地方,幸好最后询问餐店里的服务员,才找回原路得以返回。却也在一路上掠过不少别样的风景与人,虽是着急了半个多小时,但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h3><h3>夕阳云彩的掩映下,汽笛长长的鸣起,我们将要驶离这彩色的岛屿。</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b>Part 2 途径小镇城市:总有故事在宁静中发酵</b></h3><h3><b>1)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b></h3><h3>走下车时,面前呈现了一幅常会在糕点店的橱窗里里看见的,用各种奶油与巧克力做成的童话世界。所有的颜色都是如此鲜美可人,明媚得不可思议,仿佛误入了儿时的童话世界。</h3><h3>有轨电车从道路中央穿行,黑色电缆轻巧地在清澈蓝天里布上松松的网。柠檬黄、薄荷绿、粉红色、明橙色等糖果色都被涂抹在了这座甜美的小镇上。</h3><h3><br></h3> <h3></h3> <h3><b>2)德国的慕尼黑</b></h3><h3>碧空如洗,倒映在商店的玻璃窗上,明净澄澈。</h3><h3>慕尼黑相对于我们走过的其他城市来说,更加现代化。轿车驶过宽阔大道,共享单车整整齐齐地被排列在街边,广告牌上各式纷繁海报暗示着这座城市精彩纷呈的生活。</h3><h3>马丽恩广场上有临时搭建的舞台,豪放的德国男人仰首就着啤酒瓶大口喝下,笑嘻嘻地朝舞台上表演的女孩吹口哨,所有人登时一同欢呼起来。亮红色的气球被主持人放飞空中,流连于金色塑像的身畔。</h3><h3>日光倾倒,街头手风琴的乐声悠扬而至。</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b>3)德国的滴滴湖:</b></h3><h3>德语中,滴滴湖的意思是少女湖。这里是德国人最爱的度假胜地,宛如鲸鱼般的云朵时聚时散,远处黑森林浓绿的映衬下,湖水幽幽,有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玩耍,大人们划着小艇在湖心享受假期的惬意。</h3><h3>导游说,这里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都循环处理,绝不往湖中排进废水。大概能由此窥得,德国人对保护环境这件事情严谨认真的态度。</h3><h3>我们也便学那些悠哉的欧洲人一样,逛累了便在咖啡馆的露台上休憩着吃冰淇淋,安静地消遣一个下午的光阴。</h3><h3><br></h3> <h3></h3> <h3></h3> <h3><b>4)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与琉森小镇</b></h3><h3>彩色滑翔伞穿过明蓝苍穹,连绵雪山巍然不动。</h3><h3>坐在缆车上,低头远远能望见互相扶持的外国老夫妻一同拄着登山杖慢悠悠地爬山,少年少女坐着滑板车凭借惯性尖叫着下坡,奶牛栖息在小木屋旁,山上的小镇人家抬头望着我们从上空缓缓而过。</h3><h3>山顶漆黑色的飞鸟腾空时声势浩大,夜晚九点时天空里仍有云霞缭绕。</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琉森小镇湖光山色,恍若一幅静美的山水印象。</h3><h3>雪白天鹅独自曲颈,小酌湖水。鸟雀在湖畔探头雀跃着,啄食游客们递上的食物。<br></h3><h3>在小镇上走走停停,百货商场、服装店、书店、CD铺子,全部闲散地逛了一遍,仿佛自己也同本地人一样,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许多年。</h3><h3><br></h3> <h3></h3> <h3></h3> <h3><b>Part 3 法国:巴黎的七月</b></h3><h3></h3><h3>初来乍到时天气阴森,迎着巴黎的狂风,走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上。走得脚疼便坐在地铁车站的矮围墙上,看四周人来人往。</h3><h3>巴黎是时尚之都,可我想这不仅仅体现在自17世纪便已初具规模的巴黎时装制作,而更应该是巴黎人永远精致的外表与不卑不亢的气质。</h3><h3>即使是白发婆娑的老太太,也能拎着白色手袋,一身鲜艳风衣,喷好香水,不紧不慢地走过我的眼前。时尚有时候,或许也是一种风度吧。</h3><h3><br></h3> <h3>走进凡尔赛宫。</h3><h3>大理石人物雕像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尖顶形式,巴黎的建筑偏爱等高平顶,在这种森严的戒律中昭示着皇家至高无上的规则制定权。</h3><h3>走在地板上,仿佛能够隐隐窥伺到许多年前,波旁王朝的兴衰演变与《凡尔赛条约》签订时那历史性的一刻。</h3><h3><br></h3> <h3></h3> <h3>与金色宫殿的恢弘高贵相比,巴黎圣母院则应该被描述为肃穆威严。</h3><h3>被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高挺耸拔地矗立在塞纳河畔,迎接无数游客前来回想那可怜的钟楼怪人的传说。</h3><h3>哥特式教堂里静谧安宁,只有默默私语与虔心祷告的细小声音。玫瑰窗上是悠长的圣经故事,蜡烛幽微的暖光在桌上轻轻摇曳。有教徒跪倒在雕像面前,垂首仿佛在喃喃忏悔,那该是另一段人生了。</h3><h3><br></h3> <h3></h3> <h3>巴黎的地标之一,埃菲尔铁塔。<h3>它的由来再熟悉不过,完全是力排众议,强行在古老的巴黎建造了一座有钢铁构成的现代高塔。当我抬头仰望这座钢筋怪物时,心想它独自孤零零地屹立在这充满文化底蕴的浪漫巴黎里,用硬邦邦的态度战胜了所有人的质疑与嘲讽,最终跻身于“西方三大著名建筑”,夺得了世界的认可与每日成千上万游客的拜访。</h3><h3>想到这里时,我总是会深感敬佩。</h3><h3><br></h3></h3> <h3>在巴黎街头一路行至蒙马特高地。<h3>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巴黎的全景。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在夜幕将至时,只觉得有一种令人心醉的温柔之感。</h3><h3>仿佛站在那里,自己也不过是一粒巴黎的尘埃,风吹便路过此地罢了。然而在这一刻,仍然对广袤世界无限的美,充满了轻柔的爱意。</h3><h3><br></h3></h3> <h3>夕阳西下时,街上车水马龙,星星点点的红色灯光渐次亮起来了,远远驶向各自的方向。</h3><h3>塞纳河畔的路灯,在余晖中形成美好优雅的姿态。</h3><h3>路边咖啡馆里却仍有悠闲的人。他们似乎永远也不用担心太阳会落下去,因为明天总还会到来。</h3><h3><br></h3> <h3></h3> <h3></h3> <h3>夜晚的埃菲尔铁塔在十点准时流光溢彩地闪烁起灯光。明亮的灯火在霎时间流动起来,宛如一场夜色里的盛宴。<h3>广场上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一起尖叫大笑起来,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以及那无法避免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些许落寞。</h3><h3>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跋涉的路程,有千种想要溢出的话语,但并不一定有人能听,也并不一定有人能听懂。景色很好,但很多时候,还是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h3><h3>我站在埃菲尔铁塔面前,这样默默想到。</h3><h3><br></h3></h3> <h3>巴黎第二日,去往卢浮宫参观。<h3>在这巨大的博物馆里迷了两次路,匆匆中只草草看过,可惜没能听一听那些著名作品背后的传说与故事。</h3><h3>卢浮宫内有许多年轻的大学生,抱着速写本静坐在画作或是雕像前。路过他们的所有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放轻了脚步。</h3><h3>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过:“艺术家是分散的基督”。那么这应该是有道理的罢。</h3><h3><br></h3></h3> <h3></h3> <h3>看到过老佛爷与巴黎春天的奢华,也看到过街边普通小店的市井。</h3><h3>看到过夕阳西下的塞纳河风景,也碰巧因为赶飞机,看到了朝日晨光里还未完全苏醒的巴黎城。</h3><h3>那么巴黎,应该是和我们很有缘的。</h3><h3><br></h3><h3>有趣的是,因为转机,我们不得不回到罗马机场。</h3><h3>在候机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了我们在罗马许愿池时许下的愿望。导游当时说,所有人的第一个愿望都必须是重返罗马。</h3><h3>那么想来,这第一个愿望,已经在冥冥中实现了。</h3><h3>坐在罗马机场候机室的我,托腮笑着想,总有一天,还要重返欧洲。</h3><h3><br></h3> <h3></h3> <h3></h3> <h3><h3>飞机上,偶然碰上了北京的日出。</h3><h3>回家了。</h3><h3><br></h3></h3> <h3></h3><h3><b>小小的结语:</b></h3><h3>导游在路上曾对我们说过,来欧洲,看的是历史文化,看的是另一种生活。</h3><h3>这话很有道理。和海滩度假完全不一样,欧洲之行常常会需要徒步穿过大街小巷,戴上耳机细心听讲解员的每一句话,才能真正把眼前这风景吃透读懂。</h3><h3>尽管欧洲也有许多不足,基础设施没有国内如此完善,交通堵塞与地面垃圾也是有的,所有商店永远早早下班,各种事情相比起来总不太便利。但欧洲人珍惜保护民族古老建筑与文化艺术的意识,懂得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耗费百年争取自由民主与劳动者权利的精神,是值得报以敬意的。</h3><h3><br></h3><h3>导游在路上还曾对我们说过,旅行归根到底,都是遇见了自己。</h3><h3>这话很玄妙,或许我还需要很长时间与很多次旅行才能真正醍醐灌顶。</h3><h3>但我能确定的是,我喜欢旅行,喜欢走在陌生的道路上,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说话的感觉,仿佛你面前就是一整个还未完全打开的世界,它在耐心地等待着你走过去,然后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展现给你看。</h3><h3><br></h3><h3>愿以后能走过更多地方,遇见更大的世界,与更好的自己。</h3> <h3>P.S.:</h3><h3>想要去欧洲旅游的小伙伴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帮助解答⁽⁽ଘ( ˊᵕˋ )ଓ⁾⁾</h3><h3>行李清单和各种欧洲旅行小贴士也可以发给你们作参考*٩(๑´∀`๑)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