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正月初四,我和冯春雷、牛行军三人再次回到老高中,寻找曾经的青春年华!
初上台阶,梦中笔直陡峭的石阶变成了年久失修的砖阶。往日的宽阔绰约也沦为逼仄。 昔日一排红砖窑洞学生宿舍分列在自上而下的台阶两侧,秉承男左女右的传统。如今,左边只剩下孤立的石墙了,右侧则被简易厂方代替。 拾级而上,往事不堪回首! 或许,某个早晨,你或他,匆匆忙忙从宿舍奔出,蹿上这台阶,赶早课…… 敬爱的老师们,在这里工作生活 和学生宿舍不同的是,老师住的是宿办合一的单间。 师生食堂,让我想起了孙少平和郝红梅!我们当中,也不乏他们的影子! 简易水塔,给这个山区贫困高级中学提供了生命之源。 水塔近景 这间窑洞里面有个火炕,印象中是灶上师父的办公室。 由此向上,就到第二排教师聚集区了。 向上 大部分老师住在这一排,门前也比较宽阔平坦。一些大型文艺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 沿台阶向上,就到教学区了。 教师窑洞 教师窑洞后面 过道 左上角是一组厕所,梦里常去的地方。 一排两组教室。如今都成了沃田,只剩下一排老杨树见证过往今昔。 体育器材室。东侧是我们居高临下点头评足的好地方,马路上过往的车辆行人、拾阶而上的师生都是我们唾沫星子飞溅的目标! 西侧的黑板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校内文学艺术创作作品。 曾经的大操场,运动健将们的百草园! 而今,绿油油的麦田成为孤独的守望者。 蓝顶篷就是女生宿舍原址,远处的山头,和山谷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