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花之荷花(上篇)

云中子

<h1>  荷花:别名莲花、芙蕖、中国莲、水芝、水芙蓉、菡萏、六月春、水芸、红蕖、藕花、玉环等,它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科属睡莲科。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而杭州具体何时栽培,没有记载。 但至少唐代已盛行,大诗人白居易《余杭行胜》诗中就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证。</h1> <h1>  荷花从起源来说,作为莲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一亿三千万年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早得多。后因冰期来临,全球气温骤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遭此劫难,莲属植物仅幸存两种,分布在亚洲、大亚洲北部者为中国莲。另一种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 中国莲的品种有300多种,从类型上分塘荷、盆荷和碗荷三大类,花色以红、粉红、白色为主,且花型多样;而美洲莲花色以黄为主,花型以少瓣为多。中国莲与美洲莲虽然存在地理分隔,但仍可相互‘’婚配",它们的后代称为‘’中美杂种莲"。</h1> <h1>  王莲,是南美热带地区的原住民,喜欢高温高湿,耐寒力极差。它们有着世界上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直径可3米) 。其叶脉与一般植物的叶脉结构不同,似伞架支撑着整张叶片,使其具有很大的浮力。它们的花早晚开放,香味特别。 王莲大家族有亚马逊王莲和克鲁兹王莲两大分支,1961年二者杂交育成新成员长木王莲。</h1> <h1>  澳大利亚红,花大色艳,形色极美,开花多,花期长 ,花具浓香。 2001年曾获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协会第一届睡莲与荷花品种展金奖。</h1> <h1> 埃及蓝睡莲:原产北非及墨西哥,1798年命名。傍晚开花,午前闭合,花有香气,喜高温、潮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古埃及人很早就把蓝睡莲作为生命的象征,即使在丧礼上也要供奉莲花,因为他们相信莲花有助于死者的再生, 所以莲花在埃及的信仰中,向来具有极重要的地位。</h1> <h1>  红花睡莲:原产欧洲及北非,喜温暖,也能抗寒。花姿娇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h1> <h1>  玛珊姑娘:1908年,由埃及园艺师约瑟夫.B.L马利列克培育而成。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诞生的,因此睡莲被奉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寺庙廊柱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h1> <h1>  科罗拉多:1994年由科克.斯创培育而成。花低温时呈橙黄色,高温时呈橙红色。花期6——8月。</h1> <h1>  墨西哥黄睡莲:1831年命名,多年生水生草本,花朵美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在古希腊、古罗马,睡莲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用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污泥而不染"之说。</h1> <h1>  精华睡莲:1998年由科克.斯创培育。花晨开午合,着花繁密,花瓣橙黄色,花型似和平之光,花朵挺水开放。其独特的洁白花色及韵致,令人倾倒,是睡莲品种中的精华。</h1> <h1>  友谊牡丹莲:中美杂种莲,由黄国振先生培育而成。该品种株型高大,花蕾卵形,花重瓣,花姿丰满,。</h1> <h1>  荷花起源传说中,还有一则美丽动人的典故与杭州有关。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 。因此动了凡心,她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令玉姬流连忘返,她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十分生气,就用莲花宝座将王姬打入湖底,并宣玉旨‘’打入污泥,永世不得再登天庭"。从此,天宫少了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美丽鲜花。</h1> <h1>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它以品德美、情操美、神韵美、气质美为世人所称重。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出了莲花的品格内涵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h1> <h1>  碗莲,即盆栽荷花。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盆栽荷花,曾盛极一时。碗莲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40年代苏州卢文炳所著《蒔荷一得.君子吟》,注曰:‘’钵莲,亦名碗莲"。 杭州虎跑禅寺自2015年始,已连续多年举办‘’碗莲展",吸引了无数各阶层的杭州市民争相观赏。</h1> <h1>  荷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红摇翠,而且在很小的碗盘中亦能风姿绰约,装点人间。 在我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如今,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盆荷的应用已非常广泛。</h1> <h1>  明清时期,江南盆栽荷花兴盛。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清代沈浮《浮生六记》,杨钟宝《缸荷谱》等,分别载有描写盆栽荷花‘’高不盈 尺"、‘’花如脂盒"、‘’藕才指大"等 词语。</h1> <h1>  荷花又名莲花,自古莲、荷通用。 莲花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宗教地位,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优昙婆罗花),也是九大象征之一(塔、法轮、莲花、光相、卍、念珠、菩提树、曼陀罗、六色旗),更是八种吉祥宝物之一(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h1> <h1>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处,契合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仿效莲荷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专心修佛,荡涤心灵的污垢,洗去世俗的尘埃。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莲花称为‘’圣花",把佛国称为 ‘’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 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h1> <h1>  佛教起源于印度,古印度人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莲花在炎热的夏季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在佛学信仰体系中,莲花昭示着光明、美好、高尚和圣洁的审美教旨,故佛教创立时,便把莲花视为‘’圣花"。</h1> <h1>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落座于‘’大如车轮"的莲花上,一出世就能行走,走了七步,一步开出一朵莲花 ,誉为‘’步步金莲",莲花由此象征着佛陀的诞生。释迦牟尼成佛后也设莲台,讲经布道。而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总是在白莲花台上普度众生。</h1> <h1>  莲花,因其冰清玉洁、昏波不染,被佛教界誉为‘’圣花"。从修行意义上来讲,莲花常常用来喻指修行过程,佛性自性清静和佛法的圣洁。莲花开时圣洁无比,香清逸远,象征成佛后,了悟人生苦海的超脱和生命的升华。在佛教净土法门,有‘’花开见佛"之说,修行的品味越往上,莲花就长得越大、越光明、越庄严殊胜。</h1> <h1>  自古以来以莲喻人,多赞美君子的高洁品性。近代国学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以大道心律己,以平常心处世,以菩萨心行道,以人格丕显僧格,其创新自律,至善至美,其大爱奉献的精神,为中外僧俗两界树立了精神楷模。李叔同曾写诗以荷花自勉:‘’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h1> <h1>  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有迎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丰兴的预兆。</h1> <h1>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h1> <h1>  中华传统文化中由于荷与‘’和"、 ‘’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故荷花常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h1> <h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奥秘无穷。荷花的品种丰富多彩,异样纷呈是‘’荷(和)而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又共同组成了美丽圣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h1> <h1>  荷花的观赏期,从绿叶开始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也在2——3个月左右。 在漫长的炎炎夏日和消杀的秋季,当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之时,亭亭莲荷却在一汪碧水中,欣欣向荣,散发着沁人清香,使人顿有上下通透,心旷神怡之感。</h1> <h1>  荷花浑身是宝,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发掘,无论莲叶、莲蓬、莲子、莲蕊,还是莲枝、莲藕,都是我们的食品、药品、营养补品,如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羹、莲子粉、荷叶蒸肉、荷叶粥 、藕粉、藕片炒肉等等,举不胜举。有的经精细加工,甚至还能成为达官贵人、中外嘉宾的高档礼品。</h1> <h1>  荷花插花:插花在我国始于六朝,源于佛前供花。作为佛教的圣洁之花,可以说荷花在插花兴起之时,两者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佛前供花仍是插花的一种主要形式。到了明清时期,插花艺术有了长足进步,上升到了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鼎盛期。 今天,人们对荷花插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荷花、荷叶、莲藕和莲实等素材在插花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同时,对这些素材的观赏效果也有了科学的比较。</h1> <h1>  荷花是大众喜欢的题材画,也是古往今来许多画家喜欢画的画。著名的画荷大家,古代有王冕、徐渭、朱耷、八大山人等,近现代的有张大千、齐白石、刘海粟、傅儒、董希源、石鲁等。 张大千首创泼彩艺术为画荷开辟了新天地,有‘’画荷第一人"之誉。</h1> <h1>  傅儒、刘海粟的荷花图。</h1> <h1>  荷花不仅是画家的最爱,也是最优美的舞蹈排练素材,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造型和图案纹饰。</h1> <h1>  美丽的荷花,既是印度、越南的国花,也是我国不少地方的市花。据不完全统计,将荷花作为市花的有山东省的济南市、济宁市;河南省的许昌市,台湾花莲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h1> <h1>  荷花与诗词:在中国的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诗词歌咏对象,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里,就有了咏荷诗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 《诗经.风.郑风》 ‘’彼泽之陂 ,有蒲与荷" —— 《诗经.风.陈风》 </h1> <h1>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楚.屈原.《离骚》 </h1> <h1>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h1> <h1> ‘’六月西湖锦秀乡,千层翠盖万红妆。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清晨一喷香" ——宋.杨万里《清晓湖上》</h1> <h1>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h1> <h1>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去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宋.苏轼《荷花》</h1> <h1>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南朝.梁.萧衍.《夏歌》</h1> <h1>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唐.李白《采莲曲》</h1> <h1>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 ——晋.《乐府.青阳渡》</h1> <h1>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h1> <h1>  ‘’日分蒂影,风合花香。记双栖无力,临波微步。 最羡是,婀娜一般倾国。玉容相对,任两两,苦心同织。试丁宁,水佩风裳,休教共争颜色。 ——清.黄荃《瑶华.咏并蒂莲》</h1> <h1> </h1><h1>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 ——宋.释仲殊《荷花》</h1> <h1>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清.纳兰性德《五律.荷》</h1> <h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h1> <h1>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唐.郭震《莲花》</h1> <h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汉.乐府《江南》</h1> <h1>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h1> <h1>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唐.卢照邻《曲池荷》</h1> <h1>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唐.孟郊《乐府三首之三》 </h1> <h1>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唐.李白《渌水曲》</h1> <h1>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唐.李白《折荷有赠》</h1> <h1>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唐.孟郊《乐府三首之二》</h1> <h1>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唐.李群玉《北亭》</h1> <h1>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h1> <h1>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唐.刘商《咏双开莲花》</h1> <h1>  ‘’池面风来波潋滟,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h1><h1>——宋.欧阳修《荷叶》</h1> <h1>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h1> <h1>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h1> <h1> ‘’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宋.潘阆《忆余杭》</h1> <h1>  ‘’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宋.文同《莲花》</h1> <h1>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 ——宋.杜衍《咏莲》</h1> <h1>  ‘’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拆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飘落残红。" ——宋.沈瀛《画堂春.风中荷花》</h1> <h1>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蕊中千滴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唐.欧阳烔《女冠子》</h1> <h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h1> <h1>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 ——宋.崔复初《湖边》</h1> <h1>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清.曹寅《荷花》</h1> <h1>  ‘’昨夜三更里,嫦娥坠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宋.杨忆《白莲》</h1> <h1>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唐.李群玉《新荷》</h1> <h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h1> <h1>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熏风第一花。" ——元.何中《荷花》</h1> <h1>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宋.欧阳修《蝶恋花》</h1> <h1>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宋.晏几道《生查子》</h1> <h1>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妖娆。天机云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宋.湛道山《荷花》</h1> <h1>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熏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清.石涛《荷花》</h1> <h1>  ‘’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清.朱耷《题荷花翠鸟》</h1> <h1>  ‘’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檻月明中,清香为谁发。" ——宋.苏辙《菌萏轩》</h1> <h1>  ‘’花中君子来何方?婷婷玉立展娇容。暖暖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 ——宋.杨万里《咏荷》</h1> <h1>  ‘’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复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 —— 宋.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h1> <h1>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灈茎" ——三国.魏.曹植《芙蓉赋》</h1> <h1>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清.郑燮《秋荷》</h1> <h1>  ‘’素菂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唐.陆龟蒙《白莲》</h1> <h1>  八戒辛苦取经回,成佛成仙数千年。忽念旧情追荷仙,寓身化世忘归天。 ——寻与画面契合古诗不得,无奈自撰几句凑数。</h1> <h1>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h1><h1>——宋.苏泂《荷花》</h1> <h1> ‘’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莲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元.丁鹤年《竹子词.荷》</h1> <h1>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五代.梁.吴均《采莲曲》</h1> <h1>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神仙。波平十里铺去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宋.杨巽斋《荷花》</h1> <h1> ‘’酣红腻绿三千倾,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增生。" ——宋.释文珦《东湖荷花》</h1><h1><br></h1><h1><br></h1> <h1>  ‘’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盆。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宋.洪适《千叶红莲》</h1> <h1>  ‘’ 红白荷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宋.杨万里《红白莲》</h1> <h1>  ‘’未花叶白香,既花香更别。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元.叶梅峤《荷花》</h1> <h1>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宋.杜衍《雨中荷花》</h1> <h1>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宋.王安石《荷花》</h1> <h1>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唐.李康成《采莲曲》</h1> <h1>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唐.王维《临湖亭》 </h1> <h1>  ‘’竹坞无尘水檻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h1> <h1> ‘’船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元.王翰《题败荷》</h1> <h1> 荷塘月色: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7年10月《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荷塘月色》散文,详细叙述了清华园自家附近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注:小提琴的音译)上奏着的名曲。"</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