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完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每个孩子也都有不同,所以,方法并不重要,认识和思想才是核心。这是道和术的关系,思想认识是道,办法举措是术。道是相通的,术则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天就谈谈教育孩子的道。</h3> <h3>一、审视自我和孩子一起成长</h3><h3><br /></h3><h3>我们要明确,教育孩子的目标不是要让他成为自己的翻版,而是要让他成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因此,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方面身上有很多缺点;其次认识水平受到局限。</h3><h3><br /></h3><h3>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一些优点,你一定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如果你发现他的问题,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纠正孩子的问题,应该从提升自己做起。</h3><h3><br /></h3><h3>儿子在小学乃至初一,身上有很多的问题。小学时体重就接近一百公斤。不但饮食毫无节制,而且脾气暴躁、目中无人。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不友好,经常因为打架被叫家长,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h3><h3><br /></h3><h3>初一那年,儿子因为体重太大三步上篮拉伤了胯骨,手术后卧床在家。正值我的暑假,期间与他交流较多。交流的过程,越来越多在他身上发现自己性格的烙印。清高、自负、目中无人,内心又极其自卑、脆弱、敏感。这个发现让我痛苦了很久,痛下决心改变自己。</h3><h3><br /></h3><h3>我们经常和儿子聊天,反思自身存在的共同缺点,讨论如何改正。然后以身边人为例,分析他们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分析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以及形成的原因,给予理解和宽容。</h3><h3><br /></h3><h3>从那时起,我们经常思考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在做人方面极为欠缺。为了了解什么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我和儿子一起阅读《论语》,探讨孔子的君子人格,对很多观点认同和接受,然后反过来对照自己,发现问题。这次阅读,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h3><h3><br /></h3><h3>在学习方面,我们从他的不努力,看到了自己的平庸和懒惰。</h3><h3><br /></h3><h3>于是,我们和他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谈伟人和伟大的思想。给他买来西方哲学家的书,一起看励志的影片,看灾难片中科学家拯救地球,听周杰伦的歌,欣赏他音乐上的才华,还有方文山绝妙的歌词。(至今,儿子最爱还是周杰伦) 我们在一起反思庸庸碌碌的可悲,一起欣赏那些成功者身上自带的光环。</h3><h3><br /></h3><h3>经过了两个月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儿子思想转变很大,正能量爆棚。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感到每天都会嫌弃昨天的自己","我要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而我也努力改变自己,一步步变得积极和宽容。</h3> <h3>二、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h3><h3><br /></h3><h3>关于儿子,很多朋友觉得我是懒妈。从小到大,基本不接不送,没陪过学习,没辅导过作业。从小到大,凡事要求家长完成的事,儿子全权负责。直到初中,才知道他从来不做英语作业,成绩糟糕透顶。儿子一次开玩笑,说经常写完作业模仿家长签字,不小心签成自己的名字,整页纸都得重写。我至此才知道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要家长过目,但依然坚决不执行。</h3><h3><br /></h3><h3>我们一致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父母付出再多的辛劳,对孩子的帮助不大。有时,父母的介入和干涉,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对责任心、独立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无益处。</h3><h3><br /></h3><h3>若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需领会鸡蛋从内部打破的道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才是正理。</h3><h3><br /></h3><h3>1、树立远大志向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h3><h3><br /></h3><h3>理想和志向对一个孩子一生发展极其重要,却被一些家长所忽视。应试教育使很多孩子把升学当作努力的终极目标,这样孩子在考上大学极易陷入迷茫。</h3><h3><br /></h3><h3>所谓志向一定要有高度,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物质的量化,而且要跳出父母自我的局限。儿子喜欢看科幻片,崇拜那些拯救人类的科学家。在他阅读了有关大学文化的书籍后,对培养科学怪才的麻省理工(MIT)情有独钟。这个全球排名第一的学校,每年在华招生以个位数计算。翻阅这个数据令人沮丧,但是我们依然鼓励他、支持他,给他加油,帮助他做出规划。告诉他,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于是,他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倍感珍惜。</h3><h3><br /></h3><h3>2、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培养对学习浓厚的兴趣</h3><h3><br /></h3><h3>有了理想和志向,孩子便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儿子中考一结束,自愿报名新东方强化英语,希望利用一年时间打通语言关,考出理想的托福成绩。同时,他知道申请MIT不仅需要强悍的英语和美国高考的成绩,而且需要有专业特长。于是自学物理,却发现数学模型在物理中很重要,于是要找老师学习数学建模(这是大学数学的内容)。这时学习的主动性已经不需要父母去游说。</h3><h3><br /></h3><h3>对很多孩子来说,应试教育抹杀了知识的鲜活和趣味,但这并非不可挽回,因为知识本身就是有趣而鲜活的。这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就很重要。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社会的发展,孩子于是对历史、政治、经济等产生浓厚兴趣。儿子对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放学回来,会给我们讲国家制度,讲家庭伦理,讲人文地理,讲营养学,认为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很重要。前两天,主动提出要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分析近期学业可能会很重,建议上大学再读。</h3><h3><br /></h3><h3>3、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钻研的精神</h3><h3><br /></h3><h3>钻研能力也与志向相辅相成。学校的课堂是有限的,而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和逐渐深入的。一些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补习班中是不明智的。补习班只是课堂的简单延伸和重复。在学校课堂没有学好,一方面是孩子的专注度不够,一方面是缺乏思考。"学而不思则惘",被动灌输下教育出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普遍缺乏,辅导班会让这个问题加剧。所以,与其占满孩子的闲暇时间,不如留下空白让他们思考,自己解决问题。</h3><h3><br /></h3><h3>儿子小时候对魔方感兴趣,先是买回来三阶的按照说明书拼,终于可以拼成六面。然后在速度上下功夫,从10分钟练到20多秒。后来又买了四阶、五阶、七阶、九阶自己琢磨。为了完成最艰难的一步,晚上做梦都在思考,早上醒来,居然拼出来了。现在,他可以用多阶魔方拼出自己想要的各种图案,令人叹为观止。</h3><h3><br /></h3><h3>4、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h3><h3><br /></h3><h3>一般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缺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其实,这种品质的取得,与生活条件并无必然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h3><h3><br /></h3><h3>记得儿子小学毕业,自己要求骑行到青海湖。临行前几天,老公陪练,我开车紧随其后。骑行不足二十公里,便叫苦连天,这令我们很是担心。后来狠心让江林表弟带他出发,我们留在西安。两人四天顺利到达天水,日行近100公里。后来我们开车沿路考察,看到道路狭窄崎岖,上坡极多,外侧悬崖峭壁,时有大车轰鸣而过,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在高原低气压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们四天绕青海湖一周约400公里。</h3><h3><br /></h3><h3>据表弟说儿子骑行前两天也有退缩的念头,但因为别无退路,只好坚持。绕行青海湖几天,我们开车在附近,儿子已越挫越勇、乐在其中。最终,骑行将近1000公里,大腿磨出老茧,遭遇各种地形、天气和突发事件,住宿吃食简陋粗疏,问路借宿等事情,儿子都冲在前面。</h3><h3><br /></h3><h3>这次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也成为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个人突破自己的极限完成一件难事,所得到的精神满足,以及所树立起的自信心会影响他的一生。有了这样的经历,孩子具有了勇敢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强大心理,可以无往而不胜。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总不会轻言放弃、半途而废。现在儿子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不信!"</h3><h3><br /></h3><h3>对于父母来说,与其把孩子压在家里学习,不如带他去爬山,咬牙一步步攀登的坚持和享受顶峰无限风光的满足感,足以让他变得勇敢、坚韧和强大。</h3><h3><br /></h3><h3>总之,一个孩子如果具备以上四种品质,父母在学习上完全可以省心。</h3> <h3>三、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感悟</h3><h3><br /></h3><h3>1、中国教育长达半个世纪的断层,现在已经到了该愈合的时候。在00后身上,健全的身心、积极向上的态度、宽泛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和自带光环的人格魅力将成为标配。</h3><h3><br /></h3><h3>2、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会受到局限。因此,为人父母,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固守自己的思想,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孩子,不要觉得你比他懂得多,不要企图教会和指引他什么。他们比你年轻、比你优秀、比你更适应这个时代。只有和他们一起成长,不断突破自己,让自己更积极和包容,给他尽可能大的自由成长的空间,你才可能不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牵绊或束缚。6岁以前你是父母,12岁以前你是朋友,12岁以后你只能是学生。</h3><h3><br /></h3><h3>3、父母与孩子之间,精神交流的意义远远大于生活上的呵护。母鸡的翅膀庇护得越多越久,孩子的羽翼越难丰满。</h3><h3><br /></h3><h3>4、儿子说,数理化功课课上学好就够了,课下有时间,要多读人文、历史、哲学的书,这才是一个人的素质和高度。</h3><h3><br /></h3><h3>5、指导孩子阅读,尽量多读经典,读有高度有深度的书,哪怕是童话和小说。儿子一般不买教辅书,这种千篇一律的解题思维,容易抹杀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数学、物理方面,他阅读了很多中西方科学家的著作,学习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h3><h3><br /></h3><h3>6、任何时候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都不晚,只要你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都会有奇迹出现。</h3><h3><br /></h3><h3>7、培养好一个孩子,妈妈可能不需要洗衣、做饭、无微不至,但要具有哲学、教育学的思维方式。</h3><h3><br /></h3><h3>8、父母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会让孩子热爱生活、乐观开朗、自信、有安全感,同时树立他们正确的两性观、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幸福观。</h3><h3><br /></h3><h3>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教育效果大打折扣。</h3><h3><br /></h3><h3>10、应试教育要一分为二地看,其实并非一无是处。作为家长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我给儿子说,别说那些学霸同学只会考试,把一张张的卷子解答得毫无瑕疵、几近完美,这是一种素质和能力,也是做事的态度。这就是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吧。</h3><h3><br /></h3><h3>11、相信教育一定是不轻松的,害怕孩子承受压力其实是剥夺了他成为优秀的权利。</h3><h3><br /></h3><h3>12、教育孩子就是父母自我不断升华的过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要认为什么事情是必然的,不要固守自己的观点,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判断。父母在思想上一定是开放的、新鲜的、有趣的,你才能不被他们嫌弃。</h3><h3><br /></h3><h3>13、《论语》是一本很全面的教育读本,对大人和孩子都极为重要。它可以培养一个人较为端正的处世态度和三观。</h3><h3><br /></h3><h3>14、体育运动对一个人精神的帮助远远大于肉体。不仅可以解压、磨练意志,而且能培养自爱、自强的优秀品质。</h3><h3><br /></h3><h3>15、父母该示弱示弱,该说自己不行就说不行。鼓励赞美孩子比我们好、比我们强,他们才会更加好更加强。我们只是他人生起跑线上的领路人,不需要跑得比他们快,而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