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塱古村落位于清新区龙颈镇河洞凤塱村,占地面积69799平方米,民居103座,该村居民是从广东和平县浪溪村迁居而来的黄姓家族,建于明朝隆庆元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村落四面环山,从远处望去仿如千军万马守卫着城堡,又似镶嵌在碧绿丛中的黄宝石。古村的建筑融合了统筹规划、卫生环境、防贼、防火、防震、抗震、居住舒适等超前理念。角力墙、炮楼、射击孔、池塘、排水沟等的功能与实用另你叹为观止,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宝库。 车子在清新区龙颈河洞村的一片菜花地前的晒谷场上停了下来。村庄静静,一大片艳黄的菜花扑入眼帘,转身一看,陈旧的大瓦房上红漆大书“人民公社大饭堂”数字,让人仿佛立刻回到了毛泽东时代。 你会在这里发现怎样的故事?
诗人气质,灵秀的心,行走在花田里,人是幸福的。离开城市喧闹,繁华的街,漫步在乡间古村落,心灵像离家多年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宁静与祥和,难以言表。 我发现的故事
据当地老村民介绍,凤塱古村落又名“乾隆黄家大院”,典型的氏族围屋。它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即公元一七五八年,距今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现居住在黄家大院的,约有两百户人,村民皆姓黄,据说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族脉,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被迫迁移至闽粤,几经辗转至清新区河洞乡。凤塱古村保存着较好的清代乾隆年间房屋建筑,村子结构九巷十八进,座南朝北,西高东低,属于典型的防御性很强的古代建筑。 村祠堂口的水塘 凤塱古村西周有围墙,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五层高的炮台,乾隆年间清新县附近盗贼猖狂,打家劫舍时有发生,百姓常常不得安宁,于是,黄氏三兄弟带领族人共同建设成两座炮台,村围墙和每个家宅都修建了防御抢眼,据说日寇侵华施行大扫荡时用重机枪扫射东边炮台,也只是划破了一点墙皮。 村的正门牌匾,已模糊不清了 围墙东面设有一个大门楼,西面设有两个大门楼,北面为凤塱古村正大门,而各个大门又设有楼阁,可派人轮流值更(又称更楼),村内每条巷子也设有门楼,有五座一段或三座一段、两座一段,门楼还可以上企栊(一种门的机关),不懂机关,内外的人都不能进出,有这些防贼设施,贼人闻风丧胆,望而却步,真可谓是易守难攻,体现了凤塱古村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石磨 沿着凤塱古村的街巷行走,人感觉到脚底的舒适。全用鹅卵石和花岗岩石块铺成的街巷,既可以让人的鞋子不粘泥,有能起到天然的按摩作用,使劳动一天归来的村民从脚底开始得到放松。若是下雨,打着油纸伞,很多《雨巷》的诗意,又有几分古香古色的宁静与浪漫。 许多住宅里都有许多清代的木质窗花,雕刻之工,让人叹服。边听当地老村民的介绍,边漫步于古老的街巷,我陷入的对历史的浮想之中。这么庞大的围屋大院里,在这机关重重、防护如此严密的墙磊中,曾经发生多是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很少的部分和遗迹一起残留在了墙屋上,大部分都已经被历史的风吹远了吧?还两三百年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呢?忙碌的现代人,又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心来,在你那古旧的石板街上漫步遐思呢?凤塱古村落啊,如果说,旅游是行走中的永别,那么,我你的记忆将会是永远。因为你的宁静与朴实的美,深深触动灵魂。 街巷两边,主要是居民的住宅。古宅围墙很厚,据测量其厚度一般为四十六厘米,部分围墙为九十六厘米,这种结构等于给房子加了角箍,而建筑时,又在每块板墙中加了石仔竹片,从而加强了土墙的整体强度,所以,经过了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沧桑、风吹雨打,依然顽强屹立。 古炮台、古宅、古街、古井,以及原生态的清泉池塘,农田水利,竹木花草,构成了一幅古韵十足、民风淳朴的山水画卷。让人如临画中,游之忘俗。唯美澄黄花田、乡土风情、纯朴民风,勾勒浓郁山水画。 南山阳光
摄于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