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南说

<h1><b> 我的母亲是2015年7月23日离开我们的,回忆我的母亲,有许多事情是难以忘怀的。</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我的母亲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她的择偶标准上。在有亲戚介绍父亲基本情况时,母亲没有在意父亲的家庭,身高,相貌,工资,只听到父亲在大学当过班长就欣然同意了。这不能不说明母亲是有眼光的。后来她总面带微笑地说,你爸人家当过班长呢!其实,父亲从小是孤儿,身材偏低,当时只有一双布鞋,举目无亲,是一个在建筑工地上推砖砌墙的泥瓦匠。事实证明了母亲的英明决断,父亲果然有过人之处,呵护了母亲一辈子,照顾了全家一辈子,成就了事业一辈子。</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在当时更是超前的。我们哥俩买书要钱时,母亲总是笑呵呵地拿给我们。记得我买《新英汉词典》时,母亲没有一丝为难表情,那本词典要6块多哪!当时父母每月才挣30多块!家里常年订着《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少年文艺》《青年文摘》《知识窗》《中学生》《我们爱科学》等杂志。每年都要用书报费集中添置大部头的《词源》《辞海》。每当听谁说哪本书对我俩学习有帮助时,母亲一定托人买回来。记忆中母亲办公室的郭阿姨说,《英语900句》对英语学习有帮助,母亲当即求人给我们买了回来。近日整理书柜,看到那本《英语900句》时,一股暖流顿时涌现出来。</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自己也是很爱读书看报的。她从来不和邻居说长道短,一有时间就从杂志上学编织毛衣,为我们哥俩编织最新款的毛衣。母亲最爱看的杂志是《小说月报》和《人民文学》,不推荐我们看《故事会》。鼓励我们读《少年报》《中学生》。</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正是因为爱读书看报,母亲的乳腺癌发现得很早,得到了及时治疗,生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延续,从发现到恶化持续了近20年。记得那是母亲在《张家口日报》上看到有关乳腺癌的预防知识,和我爱人谈起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我爱人当即陪母亲去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那个大夫竟认为我母亲是医生!其实母亲的本职工作是会计,正是因为看报才发觉身体的细微异常。</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引以为傲的不止是发现了父亲,还孕育培养了两个儿子。</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不但为我们订制书刊,还时刻关注我俩的学业。我的小学班主任总和我说起,我母亲对我的学业关注。在60,70年代,像我母亲那样关心孩子学习成长的家长实在很少,自己孩子能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街坊邻居都羡慕我母亲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儿子,就连去家中户籍调查的都惊异地发现,我们全家都是大学生。母亲当时是很自豪的!</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让我们钦佩的还有她与病魔顽强斗争的意志。</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从发现癌症到恶化,母亲与病魔抗争了近20年。</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当知道自己身患癌症之后,母亲一改以往柔弱的姿态,全力以赴地投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每日坚持各种保健活动,烫脚按摩,唱歌养生,饮食起居,无不科学有序。积极获取各种健康保健信息,并积极传播给病友,共同努力,相互鼓励!大夫护士们的话在病房里不如母亲的切身体会更实在温暖,病友们被母亲每日的惊人饭量而折服!</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对北京肿瘤医院专家的医嘱铭记于心,治疗的各个时间点更是烂熟于心。其他患者最难熬的放化疗,在母亲这里好像是每天的正常功课,没有见到母亲有一丝畏惧的表情,没有听到母亲有一句退缩的话语。反而经常安慰劝导病友,帮助县里来的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这些年来,陪着母亲去北京寻医问药,在251医院放疗化疗,在附属医院手术治疗,母亲的精神状态始终是昂扬的。以至于大夫护士没有人相信母亲是癌症患者,即使到了生命晚期,母亲仍然和主治医生说要参加孙女的旋门婚礼!笑声仍是那样响亮!</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对家中每一个人都是倍加牵挂的。悉心照顾从小体弱多病的大儿子,倾力管教活泼好动的二儿子,朝思暮想当时远在国外的父亲,担忧挂牵柔弱的大儿媳妇,关心指点工作努力的二儿媳,始终疼爱聪明伶俐的两个孙女,为全家奉献毕生的精力。</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每周都有给我们打长途电话,询问大儿媳的身体如何,教育我工作要努力,吃饭要细嚼慢咽,多替妻子干点活,叮嘱孙女学习休息要劳逸结合,性格要开朗。</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每周早早为二儿子一家做好准备,买菜和面。时常批评二儿子读书太多,家务活干得太少,与家人说话太少;劝导二儿媳工作要量力而行,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嘱咐小孙女学习理科要多动脑筋找方法……</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更加浓烈。</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教会了我为人善良,不可与人争斗;教导了我要多为家庭干点活,关心呵护妻子;提供了我们学业的一切保障,培养了我学习的自主性……</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母亲还为我们树立了夫妻恩爱的榜样,他们一辈子也没有红过脸,一辈子也没有大声说过话,一辈子也没有分过心。他们的事情是商量的,他们的行动是默契的,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怀念我的母亲,思念我的母亲,悼念我的母亲!</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愿母亲在天之灵安息!在天堂再也没有忧烦,能够回到她魂牵梦绕的察北牧场,再续她老人家的教书梦;回到生她养她的桃花乡,重温和她生母的美好时光;回到她一生心血倾注的南新村,再次听到街坊邻里的称赞;回到崭新的工业街76号,再次享受天伦之乐;回到秦皇岛的奥运海滩,再次感受宜人的休闲生活……</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