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隶属徽州的一个重要城镇,历史悠久,为旧时商业、文化荟萃之地。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屯溪刻书业的起始约于明代末期,明末时可知的有屯溪高升铺刻书坊,明天启三年刻印了《新刻照千字集音释义》,是书国内仅安庆图书馆有藏,弥足珍贵。<div><br></div><div>明末屯溪开益堂还刻有《新镌便蒙群珠杂字》。清康熙后,屯溪的刻书业兴起,刻书坊有同文堂、有益堂、聚文堂、茹古堂、多文堂、开益堂、秀文堂、萃文堂、三元书局、汪大盛等,多达10余家。这些刻书坊大多开设在屯溪上街八家棧、中街及西镇街,刻书数量、门类也较多。</div><div><br></div><div>屯溪刻书坊刻书规模较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为茹古堂,亦称黄茹古堂,始创于康熙朝,店址设屯溪老街之上街,至光绪时迁至屯溪下街。茹古堂刻书有《新刊神童诗》、《三字经》、《新刻启蒙甲子》、《四言杂字》、《孝经》、《新镌便蒙群珠杂字》、《新刻旁训故事》、《开眼经》、《诗品注释》、《百家姓》、《见心集》、《藕诗词》等。这些图书分别刻于康熙、道光、同治、光绪及民国时期。</div><div><br></div><div>康熙49年(1710年),茹古堂刻有《开眼经》,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农业、手工艺、中医药、教育、法律、卫生、婚嫁习俗等。是书即是一部初学者的启蒙读物,又是一部日常生活中的“小百科全书”和手册,实用性很强。</div> 道光元年(1821年)刻《百家姓》,是书采用二节版,字大如钱,赏心悦目,錾刻精良,刷印清晰,选纸用墨都很考究。 同治辛未年(1871年),刻《诗品注释》,是书采用长字仿宋体,刻印俱佳,内容为唐人二十四诗品注释,上手阅视久之,爱不释手。 光绪时茹古堂刻《新镌便蒙群珠杂字》,是书内容及刻版与明末屯溪开益堂所刻《新镌便蒙群珠杂字》之内容、版别基本一致,可谓翻刻本。当时书坊翻刻图书竞利之风盛行,以致后期翻刻之书甚多。光绪至民国时期,此时期茹古堂刻书为鼎盛时期。 屯溪茹古堂刻书前后有250余年的历史,堂主黄氏为歙县虬村刻书世家,有父子相传、祖孙相继、世代相传的传统观念。茹古堂刻书以着墨古朴质感厚重见长,用墨及选纸极为考究。刻书印书还是根据市场需求,图书内容基本上集中在蒙学识字方面。<div><br></div><div>童蒙初学必先授读三字经、千字文、开眼经等,这类图书市场需求量大,这些书多为单行本,刻书篇幅小,易刻易卖。有的刻书引用插图、注释、以便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茹古堂刻书坊是屯溪私家刻书的一个画面,自然远非历史原貌,这个画面却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景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