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爱上昆曲

烟雨江南

<h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___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因园结缘</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h3> <h3>一直都痴迷清丽婉约的江南,而江南诸多佳处,唯钟情温柔雅静、有着吴侬软语的姑苏。徜徉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有“如在画图中"的美感。曾经三次游览苏州园林,她的古朴典雅、秀丽精致、宁静灵动、安逸闲适,都让我沉醉不已。</h3><div><br></div><div>早些年前,我与许多人一样,只要听到咿呀咿呀的戏曲唱词就会迷迷糊糊,如坠梦境,更不用说欣赏昆曲这一阳春白雪了。</div><div><br></div><div>那是一个茉莉花开的夏季,窗外飘来淡淡的茉莉清香,沁入我的心脾,电视宣传广告片里那一句:“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顿时让我在机前驻足。于是我邂逅了《昆曲六百年》这一大型电视纪录片,有幸结缘了昆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初识昆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呢?</h3> <h3>在那个茉莉花开的夏季,我观看了《昆曲六百年》大型电视纪录片,终于欣喜地在此找到了答案。《昆曲六百年》是一部以再现、纪实、动画等影像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展示昆曲600年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和卓越的艺术魅力的电视纪录片。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昆曲的古今全貌,使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最高雅也最独特的一部分传诸广远的大型电视纪实片。</h3><h3><br></h3><h3>《昆曲六百年》纪录片共有八集,每集内容长为38分钟。上映时间为2007年,至今已有十年了。在纪录片里,我们终于了解到,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以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h3><div><br></div><div>余秋雨在《昆曲六百年》纪录片里如是评价昆曲:“它是一种美丽的辉煌,它是一种让人怀念的过去。怀念它的时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和骄傲。"</div><div><br></div><div>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我们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自信。</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品读剧本</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昆曲中有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为了更好地欣赏昆曲《牡丹亭》这一经典戏曲,于是我买来了明代汤显祖的剧本《牡丹亭》来品读。</h3> <h3>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h3><h3>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个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宋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睢》章而伤春寻春,来到百花盛开的后花园,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h3><h3>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挖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h3><div>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div> <h3>读罢此剧,我掩卷长叹。</h3><h3>一叹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到:“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作者所说的“情",是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美好追求,这种创作思想,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一脉相承。</h3><h3>二叹故事传奇。作者让一对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h3><h3>三叹全剧的艺术手法。剧本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语言风格绮丽、新巧、典雅,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h3><h3><br></h3><h3>但是,由于本人的阅读水平有限,尽管每一齣戏剧后面配有注释,因为有些曲词过于雕饰,用典冷僻,看完后还是感觉到有些晦涩难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欣赏昆曲</h3><div><br></div><div>彼时,昆曲申遗成功已十几年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已在世界巡演200场,后来又在全国各地高校巡演,场场座无虚席。再加上我特别喜爱沈丰英所扮演的杜丽娘,于是我决定用一周的时间在视频上慢慢地欣赏品味这一文化大餐,好好地享受这视觉听觉的盛宴。</div> <h3>欣赏昆曲《牡丹亭》,那真是一个“美"啊!</h3><h3>一美,美在“情"字。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主题突出一个“情"字,表演也按照汤显祖的“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h3><h3>二美,美在唱腔。昆曲的“水磨腔"一唱三叹,婉转优雅,流丽悠远。听之,让人心魄摇曳,神思悠然,似乎有着时空穿越般的绚丽与迷幻。</h3><h3>三美,美在表演。演员指尖,遥指远方,便成巍巍群山;轻点近处,便观荡碧波。指尖成峰,指间绕水,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中。边歌边舞,水袖抛舞,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哀怨,时而绕出情思绵绵。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h3><h3><br></h3><h3>“昆曲是流动的园林,园林是凝固的昆曲。"</h3><h3><br></h3><h3>再到江南,我定要穿着古装,带上折扇,在如画的苏州园林里,去拜访牡丹亭,叩问梅花树,折取半枝垂柳,寻觅一帘幽梦~</h3><div><br></div><div>瞧,昆曲又向我款款地走来了~</div><div><br></div><div>[图片来自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