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话绿树

梁汉生

<h3>盛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更是一个山野碧绿的季节。这个季节留给人们影响最深的是大树、绿树。因为她的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把整个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h3> <h3>故乡那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槐树,她的树冠如同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天蔽日,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发着幽香。日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筛下来花花达达的光环,跳跳跃跃地撒在那些在大树下谈古论今、谈笑风生的老少爷们的身上和脸上,没有一点酷暑难捱的感觉。</h3> <h3>在城市的公园里、街道旁,绿荫道间,树影斑驳,绿叶层层叠叠。吸引了前来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男男女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凉爽。</h3> <h3>盛夏的绿树简直就是一幅水彩画。碧绿、葱绿、黛绿、豆绿的叶子,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各种花絮五颜六色,金黄的、雪白的、一朵朵、一簇簇争妍斗艳、喷芳吐香。许多的树上还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果实,长的,方的,园的形态各异把山野和城市打扮的分外妖娆。她们不仅起到了消暑纳凉的作用,还有特殊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大自然的美容师,在打造绿水青山,绿色家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3><h3>休闲之余用手机记录了几种自我感觉好奇、喜欢的树种。通过请教好友“土坷垃”,知晓了她们的正宗树名。并逐步了解了其生长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达到了增长知识、认识大自然的初心。</h3><h3>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从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对待它们”。真没想到,每一种植物都有着很多的学问,要不是请教内行和翻阅资料,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们的背后蕴藏着很多传说故事和文化意蕴。所以我还是觉得自然界的那些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性的,读懂它们,了解它们,喊出它们正确的名字,乃是对这些生灵的尊重。</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 梓树</h1> <h3>以前曾经见过此树,但未知其名。梓树,别名:花楸,黄花楸,生长颇速。春日满树白花,夏季长出果实,形状如豆角。木材白色稍软,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谓的“桐天梓地”者是也。嫩叶可食,叶和树皮可作农药,果实可入药。</h3> <h3>梓树树干挺拔秀美,枝叶秀丽。初夏叶片葱葱,白花如雪,招蜂引蝶。盛夏初秋果实累累,红黄相间与绿叶相配,相得益彰。晚秋叶色多样,或红,或黄、或紫,冬天枝叶脱落便露出了红红的果实。正因为梓树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叶色多变,因此有秋天魔术师的美称。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h3> <h3>梓树还有一段深情化作连理枝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康王外出途中偶遇采桑美少妇息氏,便想占为己有。息氏婉拒宋王之意。作诗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意思是即是在北山布下天罗地网,扑捉南山的鸟也是枉然。息氏用这首诗说明,宋王爱慕,只是徒费心机罢了。然而,宋王岂能善罢甘休,竟派人将息氏强掳而去,息氏丈夫韩凭心怀怨恨,奋力抗争。宋王便将他囚禁起来。息氏悄悄地送信给丈夫,写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宋康王后来得到这封信,却不解其意,一个臣子解释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住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不久 ,韩凭就自杀了。息氏于是将自己的衣服朽烂,宋王带她到高台游乐,对她说“我是宋王,既给人富贵,也掌握生死大权,你的丈夫已死,你若委身于我,便封你为王后</h3><h3>”息氏作诗一首,以言志向“鸟有雌雄,不遂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宋王便强迫息氏就范,息氏纵身跳下楼台,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朽烂,经不住手拉,息氏便香消玉殒。后来在息氏的裙带里藏有一封信,求宋王能将她与丈夫合葬。宋王大怒,偏偏将二人分别葬于两座坟墓。使他们东西相望,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相会。</h3><h3>结果没几天就在韩凭夫妇的坟墓旁边忽然生出一株梓树,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长成到三丈有余,这棵树仿佛生有两根树干,相互依偎,彼此相连,地下树根和空中枝条也纷纷连挽。更有一对鸳鸯在枝头交颈悲鸣。这段传说把梓树和鸳鸯比作韩凭夫妇的化身,这奇特的梓树,被后人称作连理枝,此后,关于“连理枝”“喜结连理”等说法流传开来,梓树也被后人当做了爱情坚贞的象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枫杨</h1> <h3>枫杨,别名:白杨、大叶柳、大叶头杨树等。落叶乔木,树冠宽广,枝叶茂密,生长迅速,是一种常见的庭荫树和防护树种。</h3> <h3>枫杨,又称为“元宝树”。可能是它的一串串果子像一只只元宝之故吧。枫杨树冬天落叶,春天长出新叶,四五月份开花结果。一颗颗的果实连成串,向下垂吊,每个果实中间呈椭圆状,两翼微翘,的确像一只只小元宝。果实成熟于夏天,从地面上望去,密密麻麻挂在树间,又像一串串翠绿的项链。枫杨树的果实从生长、成熟到落果,颜色从淡绿、翠绿到变黑发黄,挂果时间长达半年之久。</h3> <h3>枫杨树是河创两岸低洼湿地的良好绿化树种。可防治水土流失。也可做为行道树栽植,也可成片种植于草坪或坡地,均可形成一定的景观。</h3> <h1> 构树</h1> <h3>构树,别名:构桃树,构乳树,楮树,楮实。在我们大山里叫楮桃叶。由于属于野生物种,缺乏管理,生长成大树的极为罕见。特别是在困难时期,等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早已成了猪的美食。能够成为如此美观的大树,很多人是没见过的。</h3><h3>构树适应性较强,耐旱,耐脊常常野生或栽植于村庄附近,田园沟旁并逐步向城市绿化林带发展。属落叶乔木,树干高大,树冠开张。椹果球形,成熟时橙红色或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果实酸甜,可食用。构树还有抵抗二氧化硫、氯化钠等有毒气体的作用,是污染严重工矿区绿化树种。</h3> <h1> 银杏树</h1> <h3>银杏树,为银杏科,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子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古老银杏树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也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它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树又有活化石的美称。</h3> <h3>银杏树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等26种。其果实俗称白果,因此,也叫白果树。其生长缓慢,寿命较长。是四大长寿观赏树种之一(松、柏、槐、银杏)。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需要20年的时间,四十年后才到胜果期。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公孙树”,有爷爷栽种而孙子得食的含义。</h3> <h3>银杏树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树种,其枝条平直,树冠呈较规整的圆锥形。大面积的银杏林,在视觉上具有整体的美感。叶子春季翠绿,秋季金黄常被摄影爱好者作为背景,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除此之外,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艺术价值。银杏树气势雄伟,葱郁庄重。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都有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它们历经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史上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不少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h3> <h3>相传在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最南端的抬头村,生长着两株千年古银杏树,历经沧桑仍苍翠遒劲,枝叶繁茂,并护佑一方。这里还有一段凄楚动人的故事呢。</h3><h3>相传很久以前在距离抬头村千里之外的一座深山里,住着两户人家,以打猎为生,两家你来我往,亲密无间。周家生有一男,取名银生。浓眉大眼,一表人才。王家育有一女名杏儿,身材窈窕,杏眼桃腮。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在两家选择良辰吉日完婚之际 ,被邻村一姓孔的财主知道了,非要逼杏儿做他的八方姨太。并强行抬花轿把杏儿抬回府中,杏儿是个烈性女子,坚决不从,当晚便被关进柴房。深夜,银生闯进孔府,救下杏儿趁着月黑风高逃出虎口,翻山越岭,忍饥挨饿,走了九九八十一天,走到一处有人家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是抬头村,村里人听说两人的经历后,帮忙盖起来房屋。从此居住此地,小日子也过的红红火火。谁知,有一天孔财主带着一队人马,打听到了银生杏儿。不容分说把银生打了个半死,并在身上捆了个大石头要把他沉入池塘。将杏儿五花大绑准备带回府里。这时候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财主家丁被摔在悬崖上当场毙命。转眼间晴空万里,温暖如初,银生和杏儿立刻变成了两棵参天大树,一棵枝粗杆壮,盘根错节。一棵纤细柔润,阿娜多姿。凝山水之灵气,聚天地之精华,日生夜长,硕果累累。村里人有个大病小灾的,摘其叶或果实煮沸饮服,立即见效,银杏树造福于人,村里人也倍加保护。</h3><h3>有一天一个城里人听说银杏树木质优良,便带人前来砍伐,当刚刚下锯的时候,一股鲜血喷涌而出,有一老人大喊白果神仙显灵了,吓的盗伐的人们仓皇而逃。原来,村上人早知道了有人来伐树,便在第一天晚上在树上凿了几个洞,灌满了猪血,然后封住口,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过了几天,在锯口处长出了一个大瘤子,酷似一个怒目圆睁的人头。后来,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在六月十五i这天来到树下焚香上供,并对大树进行了常年保护。</h3> <h1> 国槐</h1> <h3>槐树,又名;国槐,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成年植株15——25米。胸径2米以上,树冠球形,枝叶密生,幼龄时生长较快,以后中速生长,寿命很长,老树易成空洞,但潜伏芽寿命长,有利于树冠更新。适合做庭荫树,在我们北方多用作行道树,配置于公园、建筑四周、街坊住宅及草坪上。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们省城石家庄街道两旁的绿化树种国槐占六成以上。就我们井陉县城的唯一的主大街和后马路国槐也是主要当家品种。槐树6——7月份开花,现在正在盛开期。满树槐花,满城清香。</h3> <h3>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和有关古槐的神话故事。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老槐树开口说媒的故事和那《南柯一梦》的寓言。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所以,为之造祠立庙奉供。在民间包括我们井陉,一些老槐树下或者旁边有人搭建小庙或者高台,挂红灯裹红布,四周居民都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h3> <h3>国槐记载古已有之,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植了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周礼、秋官、朝士》载:“面三槐,三公位焉”。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宰辅之位,槐鼎比喻二公,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分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则指三公宅第。</h3><h3>槐既然象征三公之位,所以,槐树也常做为科第吉兆的象征。考试的年头叫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且“槐”“魁”相近,世人植此树,以期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宋人王祐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然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一时传为美谈。</h3> <h3>“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从山西向外七次强迫性移民。无数百姓登山了离乡背井的征程。他们拖儿带女,携老扶幼,悲伤啼哭,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鸽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鸽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故乡、祖先的象征。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祖之情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植一棵大槐树,以此表达对故土和祖先的怀念。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村基本都有大槐树的缘故。在井陉县比较古老雄伟的大槐树有长峪,南康庄、微水大街、核桃园,大梁江,南河头等多地。</h3> <h3>大梁江大槐树</h3> <h3>核桃园大槐树</h3> <h3>核桃园大槐树</h3> <h3>国槐不仅有如此深远的文化意义。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材,我国古代医学书上都有记载。其叶、枝、根、果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槐树的适用性还体现在,其花蕾可做染料。</h3> <h1> 苦楝树</h1> <h3>苦楝树,又称苦苓,金铃子,森树等,我们老家叫白酸枣。落叶乔木,高15——20米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h3><h3>苦楝树,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出淡紫色花朵,颇美丽、且淡香。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加之耐烟尘、抗二氧化硫,是良好的城市及工矿区绿化树种。也适宜在草坪孤植丛植或配植于池边,渠边、路旁、坡地。</h3><h3>苦楝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苦楝皮,叶、果,花都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等功效。</h3> <h3>苦楝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既心酸又感动的故事呢。传说,有一年秋天,村里的一个姑娘到村头野外捡拾树籽做药材卖钱。这时候从前边过来一队人马,一员紫袍小将从一匹白马上跳下来,向姑娘讨水喝。姑娘非常害羞的低着头递了过去。喝完水后,小将打量了一下姑娘,感觉十分水灵。这时候姑娘的看了一眼小将,原来是位高大魁伟的将军。小将笑呵呵的向姑娘说了声谢谢,这时姑娘羞答答的问到“将军”往哪里去”小将只是简单的回答“北方”姑娘又说“将军多保重”“将军何时凯旋归来”只见小将在马上用鞭子指了指姑娘身边的那棵树说“等明年 这棵树开花的时候再见面”然后快马而去。姑娘来不及说“等你胜利归来”但心里默默念叨祝福和期盼。</h3><h3>光阴荏苒,转眼到了春暖花开季节,树上开出了淡淡的紫色的小花,姑娘就已经早早在此等候。等到花瓣落了,还是没看见将军的到来。姑娘还是不愿意离去。转眼到了秋天,树上的苦楝籽成熟了掉到了地上,姑娘一个个捡起来,放在手里捂着,望眼欲穿。还是不见小将军的身影,冬天来了,姑娘梦幻般的靠在了树干上,慢慢的睡着了,梦到了小将军回来了,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晚上她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村民们发现了姑娘的遗体,将她埋在了这棵树下,并给这棵树取名“苦楝树”。后来,村里为了纪念这位姑娘还唱起了一首歌。</h3><h3>天上飘着紫色的云,郎骑白马去从军。苦楝树下盼郞归,从秋盼到春。</h3><h3>天上飘着紫色的云,奴插紫花在双鬓。花香四溢又弥漫,流进奴的心。</h3><div>天上飘着紫色的云,日思夜想盼郎君。奴心碎容憔悴,风吹无音信。</div><h3><br></h3><h3><br></h3> <h1> 栾树</h1> <h3>栾树,也叫栾花树,在我们当地为野生灌木,叫黑叶子树。栾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也可以说是石灰岩地区。耐寒。春季发芽较晚,秋季落叶较早。生长期短,生长也缓慢。</h3> <h3>栾树最大的特点是观赏性强,春季叶片嫩红可爱,枝叶繁茂秀丽,夏季树叶渐渐变绿,而黄花满树,实为金碧辉煌。入秋叶色变黄,夏花落尽,即有硕果挂满枝头,犹如一盏盏灯笼,绚丽多彩,实为上等绿化树种。</h3> <h3>我国安徽黄山地区,把栾树称作“大夫树”。此说法最原始的出处可见于班周的《白虎通德论》一书。上有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意思是从皇帝到老百姓的墓葬按周礼共分为五等,其坟上可以栽种不同的树以彰显身份。士大夫的坟头多栽栾树,因此此树又得“大夫树”之别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