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山村——离不了的乡愁

娄昭

<p class="ql-block">  丽水地处浙西南,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自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区广,海拔高,在以前这些都意味着偏远、贫穷、落后,而如今,独特的山区环境吸引了许多人来感受高山上的极致美景,清新空气。打开山门卖生态,秀山丽水、休闲乡村的品牌越来越亮。63年我跟随母亲从温州到丽水,喝瓯江水长大,我把见到的丽水乡村印象串联起来奉献给大家,希望通过图片表达对家乡故里的爱。做“乡村纪实随拍”首先感谢先生驾车一同前往,默默配合。虽然只记录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庄,但如有机会再添加内容,慢慢更新</p> <h3> 一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莲都区利山村,原先落后、偏僻,而现在这个古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一个畲族风情村寨,引来无数游客</h3> <h3> 新建村最大的特点是整个村子围着一大片白莲修建而成 ,村子中央的50亩处州白莲精品园,已经是利山村的一张金名片</h3> <h3>  一到夏天,大片大片的粉白色荷花摇曳在荷塘中,风吹荷花十里香,天然一个养生园</h3> <h3>  民居白墙、灰瓦、马头墙,墙上画凤凰,凤凰图腾是畲族文化的象征。畲乡人对山歌,织彩带,酿米酒,做麻糍情有独钟,农历三月三是畲乡人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举办盛大歌会,载歌载舞,缅怀祖先,款待来客</h3> <h3><font color="#010101">  “云坞古村”即龙泉下樟村,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这里生态环境优异,溪水汩汩穿村而过,若是雨后入山寻访下樟,满眼都是云雾缭绕的青山,而在云雾间又能隐隐约约见到村庄的一角,恰是世外桃源</font></h3> <h3>  松阳杨家堂村距离县城约十公里,路虽不远却是弯弯绕的盘山公路,村庄座落在群山怀抱的山坳中,走近村口放眼望去,整个村庄被青山古树怀抱,几十幢泥黄色土木结构民居建筑依着山一层层向上延伸,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h3> <h3> 受人们呵护、敬重的古樟树,历经沧桑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h3> <h3>  灰瓦、土夯墙、石台阶,古朴民居与青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养在深闺的油画</h3> <p class="ql-block">  黄岭根村地处松阳县东北三都乡高山峡谷中,距县城35公里,村庄海拔338米,村中有宗祠、平水殿、石拱桥和古民居,是该县历史文化村,隐藏深山的千年古村,只剩下10多位老人留守</p> <p class="ql-block">  洞背村——伯温古村坐落在青田县石门洞景区石门飞瀑的山背上,相传刘伯温在石门书院求学时常来此访古探幽而得名。二十多分钟车程的盘山公路进去,是别有洞天的景象。洞北村旧民居大多为60、70年代危旧房,后采用原拆原建和规划迁建两种方式,所有旧民居按元明古民居风格和青田特色进行改造和新建,从而建成了这个青瓦白墙、田园风光的“伯温古村”洞背村</p> <h3>  村前小水库碧波荡漾</h3> <h3> 始于明万历年间的莲都下南山村依山而建,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女大当婚》曾在这里取景拍摄。在历史悠久的瓯越吊脚楼下,你可与石头路里的野苔落花为伍,这里的民宿静谧而优雅,一步一品,一院一景,定能赠你一夜好梦</h3> <p class="ql-block">  缙云仙都朱潭山石梁桥建于明,石材取于当地青石,清晨的溪水升腾薄雾,老农、村妇、牛、狗缓缓地从桥上走过,宛如一幅动起来的水墨画,宁静美好</p> <p class="ql-block">石梁桥上留个影</p> <h3>  缙云岩下村因处在“百丈岩”下而得名,岩下村之所以被称作“石头村”,是因为全村房屋、路面、台阶、桥梁等都是清一色用石头砌成,全村如同一个充满原始气息的石头城堡,一个浑然天成的石头世界</h3> <h3>  云和崇头镇梅源,海拔较高,雨季云雾缭绕,这儿的梯田被誉为华东最美梯田,最多有700多层</h3> <h3>  村庄、梯田、山、水和谐地融为一体,云雾奇观,水云世界</h3> <h3>  梅源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由当地人根据不同地形、土质修堤筑埂而形成,梯田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甸,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h3> <h3>  独山村是遂昌古代闻名村寨,村前天马山,村后乌溪江,以天马山独立于乌溪江而得名,离县城60公里。村中有明隆庆年间立的“洊膺天宠”石牌坊,石牌坊坐落在村东南隅,用花岗岩以空雕、浮雕艺术构筑</h3> <h3>  南北端拱卫着被村里人称为城墙的寨墙,斑驳的寨墙印证了历史</h3> <h3>  昔日民居</h3> <h3>  从寨门到石牌坊有条200米长的古街,完整保留着明代建筑风貌和格局,享有“明代一条街”之称。可见到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大小均匀鹅卵石垒砌的古民居墙基,在明朝这是条官道,从金华、衢州去福建的必经之路。脚踩历经沧海的古官道,闭目遥想当年的车水马龙,你会不由地放慢脚步</h3> <h3>  鹅卵石层层垒砌的墙基,数了数,最矮的6层,最高的15层</h3> <p class="ql-block">  遂昌县淤溪村口有三棵大樟树相邻而立,绿荫参天,述说沧桑历史。该村“班春劝农”“昆曲十番”两项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每年春天该村举办地方官劝农人勤作农事的民俗活动“班春劝农”,“班春”令下,春牛出栏,春鞭打响,春牛犁田。“昆曲十番”则多在民间庙会、喜庆场合堂会演奏,与昆曲艺术关系甚密,是昆曲艺术的主要分支</p> <p class="ql-block"> 李宝村是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古村落,均属“畲族之窗”大均乡,村子畲族人口占多数,雷姓居多,是典型的畲族聚居村寨。近年来老村寨诉说新故事,几年前李宝村被一投资人“相中”,“云中公社”便来自于投资人的公司,也是为李宝村设计出的一个和谐共富的乡村社区梦。</p> <h3>  李宝村雷大姐介绍说,小时候家里穷,她没上过学,现在他们村是周边自然村中最好的一个,有点遗憾,她没有畲族服饰,她说村里有几套,想必是为迎贵宾准备的 </h3> <h3> 闻名遐迩的鞍山书院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位于遂昌长濂村南部的马鞍山缓坡上,故名鞍山书院,书院几经修缮,但古朴优雅的原貌一直保留至今。乡村书院占地7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离长濂村约半里,三面环山,环境清幽,绿树掩映,远离世纷尘嚣,很宜学子“一心只读圣贤书”</h3> <h3> 界首村为松阳与遂昌交界、入松阳境内的头一个村,村里有条幽静古街,上通遂昌下通古市,是当时的官道,高大的石拱门上楣分别横书“怀德故里”、“松川锁钥”匾额,交代了这里的前世今生,不同的古道诉说不同的故事</h3> <h3>  在村老街中段,至今还保留着震东女子两等学校旧址,该学堂创办于清光绪年间,是浙西南最早招收女生的学校,它开创了丽水兴办女子学校的先河,此学堂有“堂规严肃,形式整齐,裹足者不许入学”的规矩</h3> <h3>  大济村位于庆元松源镇,这个历史上不足三百人的小村,在宋代期间的二百三十年间,陆续出现二十六位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一百余人,故有“进士村”之美誉</h3> <h3>  在瓯江和松荫溪汇合处有个堰头,它在莲都境内,堰头村有华东地区最为壮观、树龄最长的古樟树10棵,树龄在1000——1500年,是村里的风水树</h3> <h3>  这是村尾双层阁楼文昌阁,顾名思义,这个村曾经文风昌盛,它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文昌阁建在这里是有讲究的:一、这里正好是村尾,风水流韵;二、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商贾旅人避雨小憩,三、建在这里可与千年古樟、小桥流水辉映成趣,绿荫掩映,藏风得水,意境优雅</h3><h3><br></h3> <h3>  古樟树文昌阁,相得益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