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香韵建宁莲(夏日赏荷之一)

竹林中人

<h3>《氤氲香韵建宁莲》,摄制于前年的七月。今年的七月上旬,又去了一回莲乡建宁,还是去了坪上千亩梯田荷海与修竹荷苑,这两个赏荷景点。但不同的是天气不一样,上回是朗朗晴天,而今年却是阴雨天气。所以拍摄的画面也不尽相同。我把前年拍摄编辑的《氤氲香韵建宁莲》作为夏日赏荷之一;把今年七月拍摄的作为夏日赏荷之二、之三,共三章美篇一并发表。</h3> <h3>入暑以来,正是荷花绽放时节。七月中旬的一个周未,应朋友之约结伴到福建建宁,去感受那千亩万亩芙蓉的荷香莲韵。</h3> <div>建宁,座落在海拔1858米闽江之源的金饶山下,是中国建莲之乡。这里是秀山丽水,香泉流觞,清山旖旎,气候凉爽。</div> <h3>赏荷最好的时间是清晨,我们去的是建宁坪上千亩梯田荷海,迷茫在雾气中,飘荡着淡淡的香气。</h3> <h3>天空慢慢放亮,云烟渐渐散去。千亩梯级荷田坦露眼前,它的风姿不像都市里的荷塘小巧玲珑,也不似大园大湖中的莲荷,总是被朱栏曲栅逼匝着,缺少伸展的空间。</h3> <h3>在骄阳下,你可以一穷望眼,碧浪红波任凭欣赏。这才真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3> <h3>荷田中央有座风雨亭,今天聚集着很多人,正在开展建宁通心白莲手工制作工艺体验大赛。头上无人机在盘旋,台下电视台正在拍摄现场采摘活动。当天,央视播放了活动的新闻。</h3> <h3>周敦颐(宋)《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建宁人不仅崇尚莲之品格,更视莲子为生计,多少农户养家糊口全靠它。</h3> <h3>莲花是不允许采下来亵玩的,是要让它结莲篷,当地农民种一亩莲可采集150一200斤莲子。我只好用手机写真几枝开放在层层梯田中略带野性的菡萏朵儿,献与同好。</h3> <h3>一起来建宁的小应和他的两位发小同学告诉我,建莲是上千年的传统品牌,久负盛名的是“西门莲”,属于贡品。但从采莲篷到制成莲子,其工序繁多,而且必须是当天采回的莲当天加工完毕。从莲篷中掰出子来后,才开始去外壳,再剥离附在莲子上的白色护膜,然后用竹签捅出莲心,烘焙后才是上好的莲子。</h3> <h3>提起剝莲籽,小应和他的发小都很后怕。他们说,做莲子如绣花,全凭手上功夫。打从孩提时候起,每年的暑期都得和家人一起剥莲衣,天天如此,没得外出玩的机会。手剝痛了还得干,直到上学了才得以解脱。</h3> <h3>有闲人看到的只是绿裙红袂,吃货的品尝建莲的可口。可曾知“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h3> <h3>在这里,我择选了一组莲荷与杂树、竹林、稻禾、茶园和野花混沌一气的原生态画面。从中也能感受到荷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初心。</h3> <h3>当天傍晚,我们来到另一个荷花景区一一千亩修竹荷苑。夕阳下,这里的莲荷则是别有一番韵味。</h3> <h3>现如今,建宁县是乡乡、村村、户户都种植莲子。种植总面积5万多亩,年产莲子2500多吨,是福建最大的建莲生产出口创汇基地,更是特色农业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h3> <h3>面前如此景色,令我情不自禁亨成一首诗:</h3><h3>雾绕丘田菡萏浓,蜻蜓静静立莲篷。</h3><h3>花山恰似水云画,朵朵芙蓉潋滟红。</h3> <h3>本篇作品原创于2017年7月,原仅在朋友圈中交流。现作为《夏日赏荷之一》,正式发表于2019年7月。摄影制作编辑:竹林中人。</h3>